為何說『楚漢之爭』實際上是『第二次秦國東滅六國』?《網路歷史》

公元前221年。

秦國經過十年的統一戰爭終於一掃六合,統一天下。

然而秦始皇卻沒有將六國貴族斬草除根,留下了隱患。

秦始皇駕崩後李斯和趙高篡改遺詔,擁立皇十八子胡亥為帝,並賜死了賢良的扶蘇。

秦二世胡亥玩世不恭,朝政大權由趙高掌控,統治殘暴,最終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也紛紛響應,開始復國運動。

公元前207年項羽率眾諸侯兵破函谷關,勢力達到最甚。

次年二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大封天下十八路諸侯,分別是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卬、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佈、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

雖然天下重新恢復成戰國那樣列國林立的狀態,但真正有資格逐鹿中原的也隻有劉邦和項羽,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就此開始。

從地理形態上來看,楚漢之爭與秦滅六國大體相同,可以稱之為第二次秦國掃滅六國之戰。

當初秦國是以關中、漢中、巴蜀為根基,東出天下吞滅六國,而劉邦也是以巴蜀、漢中、關中為根基,一舉擊敗項羽,建立漢朝。

當初秦國面對的是趙、魏、韓、齊、楚、燕這山東六國,而劉邦面對的有實力的諸侯王也是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臧荼、齊王田廣、九江王英佈和西楚霸王項羽這六個諸侯王。

其餘像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等諸侯王實力都偏弱,要麼早早就被滅,要麼在楚漢之爭中默默無聞。

從制度上漢也與秦頗為相似。

漢承秦制,中央集權、郡縣制、大一統思想等秦朝先進政治制度和理念都被漢朝全盤接受。

同時劉邦還吸取了秦朝滅亡和項羽失敗的教訓,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又分封了一部分諸侯王,采取郡國並行制度,但這不過是權宜之計,漢朝整體趨勢還是在減少諸侯國的,最終的目標也是像秦朝那樣全盤實行郡縣制,隻不過不能操之過急。

因此楚漢之爭也是第二次秦國郡縣制戰勝分封制的戰爭。

誠然,從楚漢之爭的過程和結果來看,確實能夠稱得上是第二次秦滅六國,但由於歷史背景不同,所以兩場戰爭最後的勝者秦朝和漢朝的結局也不同,正是有了秦國的前車之鑒,漢朝才能穩穩地立在世間四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