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時明朝初期靖難功臣李遠的兒子,他的父親李遠起初是朝廷的在蔚州地區的駐守大將,然而因為蔚州距離北平實在是太近了,所以在靖難之役剛剛爆發的時候,李遠便選擇投降了朱棣。
在接下來的若幹戰爭中,李遠展現出一個出色將領所該有的謀略和勇氣,曾經帶著數千士兵穿著朝廷軍的鎧甲,悄咪咪地跑到敵軍的大後方,破壞對方的後勤路線,還成功全身而退。
在靖難之役過後,李遠便被封為安平侯,祿千石,予世伯券!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虎將,卻生出來李安這麼一個犬子。
史書上關於李安的記載比較少,所以我們並不知道其前期的經歷,隻知道他在洪熙元年,也就是仁宗皇帝朱高熾剛剛繼位的時候,在交阯一帶擔任一個普普通通的參將,他不久後,就因為違反了軍中的紀律而被貶為了一個事官。
過後,交趾一帶的鎮守官,金鄉侯王真的兒子王通,因為多次被當地土著軍隊擊敗,決定放棄城池,還私自將清化以北的土地劃給了敵軍首領黎利,直接帶著軍隊班師回朝了,李安自然也跟著回去了。
王通就這樣回去後,立馬遭到了文武百官的譴責,朝廷也最終以喪師棄地,判處其死罪,但過後被英宗皇帝朱祁鎮給赦免了。
李安當時也因此被牽連到了,被關押在監獄了,並奪取了其繼承父親的丹書鐵券,最後被貶到赤城,後來也同王通一樣,被英宗皇帝朱祁鎮給赦免了。
朱祁鎮將李安起任為都督僉事,之後由於在跟著大部隊征討阿臺朵兒隻伯中立下了些許戰功,於是被升任都督同知,擔任總兵官,負責鎮守松潘。
到了正統六年的時候,雲南邊境那邊的麓川一帶發生叛亂,李安再一次以一個副將的身份,跟著定西伯蔣貴一起過去征討。
而蔣貴則任命其駐守在潞江一帶進行護餉,自己則率部隊前去破敵。
然而對於這樣一個無法立功的後勤工作,李安十分地不滿意,他認為這是蔣貴在埋汰自己的才能,有一次當他聽說了高黎貢山那邊有餘賊時,李安當即帶著部隊拋棄自己本應該做的護餉工作,直接率兵過去征討結果卻被擊敗,損失了上千士兵。
過後,李安被朝廷問罪下獄,後又謫戍獨石,直至去世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