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偶得】《馬尼拉的華人(16-17世紀)》。《網路歷史》

◆田文靜

9月底收到前輩安大力老師翻譯的新書,由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出版的《馬尼拉的華人《16-17世紀》》,一口氣通讀下來,歷史跌宕起伏,從貿易、稅收、華人社群的組成與管理、西班牙人與華人的矛盾沖突等,描寫了明清時期,16-17世紀的中國人在菲律賓的生存狀況。

那些記錄在西方史料中的華人桑格利名字,雖然是以拼寫字母出現、無法完全辨認,但令人浮想聯翩;那些看似熟悉的地名汕頭Santou、安海Anhay、漳州Chincheo、廈門Emuy等,伴隨著貿易的繁榮,也伴隨著歷史的沖突與血腥,令人唏噓。

馬尼拉大帆船或者稱為 LA NAO DE CHINA,鏈接起了美洲的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港口《Acapulco》、菲律賓馬尼拉、中國的福建以及伊比利亞半島,可謂是最早的經濟全球化。

美洲的白銀、辣椒、紅薯、玉米等經過馬尼拉大帆船到了中國,中國的茶葉、絲綢等經馬尼拉中轉到達了墨西哥、西班牙。

至今矗立在墨西哥佈埃烏拉城《Puebla》內的china poblana中國女孩的雕塑,訴說著這段歷史;墨西哥至今過生日所裝飾的剪紙、打la piñata《彩罐》的習俗和中國紅白喜事上所用類似;西班牙語中將茶葉稱為Té,來自於閩南話。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本書的作者胡安·希爾《Juan Gil》,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從浩瀚史料中整理出來一個清晰的脈絡,貢獻巨大。

關於馬尼拉大帆船的歷史,很多人寫過和拍過。

由於本人曾留學於墨西哥,講西班牙語,對這段歷史,和其所涉及的中國、墨西哥、菲律賓、西班牙都很有情結。

安大力老師曾常駐西班牙和拉美,2001-2017年間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駐墨西哥和哥斯達黎加首席代表,走遍了伊比利亞美洲。

對於一個如此宏大的歷史題材,安老師從2018年起翻譯,到2022年中終稿,歷時五年的漫長而有耐心的投入,令人佩服。

這本書所涉及的地名、人名、史實記錄均來自於當時天主教會傳教士們的西語記錄,要翻譯成中文,除了時間、空間上的跨越,還有福建各方言的辨認。

作為一個讀者,我由衷地感慨安老師的貢獻,讓我們看到一個中國古代皇家正史之外的明清海上貿易的真實版圖,他們是由中華帝國所不屑的海盜們、下南洋討生活的『草民』編織而成。

馬尼拉《Manila》意為『睡蓮之城』。

1518年,西班牙卡洛斯一世國王與航海家麥哲倫簽署協議,批準其組建香料艦隊。

麥哲倫原籍葡萄牙,卻代表西班牙於1518年8月啟航,探索大西洋向香料群島航行的可能性,到達今天的阿根廷火地島,於1521年3月抵達今天的美國關島,4月27日在菲律賓宿務島東岸的馬克坦島與當地土著酋長拉普拉普發生沖突而被殺,剩餘的兩條船於11月7日抵達今天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於1522年9月8日返回西班牙塞維利亞,完成了環球航行。

這就是菲律賓與西班牙人的首次相遇。

1542年,西班牙航海家Ruy López Villalobos從墨西哥出發,次年1543年2月登陸棉蘭老《Mindanao》島,以王儲之名命名菲律賓《Felipinas》,史稱費利佩二世。

1564年,黎牙實比(Miguel López de Legazpi)艦隊離開墨西哥的阿卡佈爾科港口,於次年1566年攻占宿務《Cebú》、馬尼拉(Manila)。

1565年10月Andrés de Urdaneta率船隊利用黑潮從馬尼拉折返回墨西哥的阿卡佈爾科港,開通了這條著名的馬尼拉大帆船航線。

美洲的商人因為這條商路上運送的主要是中國貨物而稱之為『中國之船』。

沿著這條航線,明代民間已經有華人到達西班牙進入歐洲。

1564年,大名鼎鼎的潮州人『海盜』首領林鳳《Limahón》,組織五六千人的船隊向西班牙守城接連發動了兩次進攻,第一次進攻剛開始,超過一萬名土著人歡呼雀躍的加入了他們;第二次進攻幾乎就要得手,已經攻破了城防,可惜西班牙殖民軍隊的援軍趕到,把中國人和菲律賓人的聯合進攻挫敗了。

1567年明朝在封海200年後,隆慶年間開海,福建漳州就有私船出海,馬尼拉很快就見到成批福建人的身影,開啟了早期的華人勞務輸出,這些華人參與了後來成為遠東大都市的馬尼拉的初建,這裡成為兩大文明和三塊大陸的交匯點。

華人與佛郎機開始相遇和共存。

葡萄牙在明史上被稱之為佛郎機,明人常將葡萄牙、西班牙混稱為佛郎機。

1596年,定居在菲律賓首府的華人有2萬名,西班牙居民僅千人。

西班牙人是極其強硬和發號施令的統治者,也許是因為西班牙人在新大陸美洲地區面對美洲土著居民所取得的壓倒性的勝利,使得他們沒有意識到華人是不同的群體,還是希望以其耶穌會來同化中國人,馴化中國人。

然而,一個是壓迫者,一個是被壓迫者,就在這樣的文化沖突、階級差異下、矛盾在累積,雙方關系既共生也惡化。

先後於1603、1639、1662、1686年發生四次血腥的暴動記錄。

1815年,西班牙與墨西哥的帆船貿易被終止;1821年,墨西哥宣佈獨立。

在250年裡一直往來於馬尼拉和阿卡普爾科的大帆船時代消失在歷史的塵埃裡,幾個世紀的貿易交往中,墨西哥得到了芒果、大米、水牛、絲綢、茶葉和煙花,菲律賓得到了鱷梨、番石榴、木瓜、鳳梨和白銀。

明清時期,中國國力不弱,當時的政府以海外移民違反朝廷禁令出海而不予關切;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經歷了清末民國的戰亂時期,國力急劇衰退,民眾自顧不暇,淪為『苦力』,任人宰割。

後來的南洋華人在抗日戰爭期間積極回國捐錢捐力、救國圖存,可歌可泣。

今天,中國已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面對歐美的圍堵,該如何突圍?

信息通訊如此及時的當下,中國該如何處理與廣大的海外華人全體的關系?

如何能夠吸引更多的華人從各個層面繼續支持參與中國的建設?

如何為廣大的華人華僑提供更多的支持?

如何能夠避免歷史上悲劇的重演?

值得我們深思。

《作者系烏拉圭科拿乳業駐華首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