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蹴鞠竟然與現代足球類似,大漢足球隊參加世界杯能取得第幾名。《網路歷史》

2004年,國際足聯正式確認中國蹴鞠為世界足球運動的起源。

但就是我們自己也覺得蹴鞠與現代足球運動相距甚遠,沒有身體對抗的蹴鞠怎麼看怎麼像花拳繡腿,缺乏足球運動的靈魂。

可是,漢唐時期的蹴鞠卻與現代足球運動類似,也是球場兩端設置球門,雙方貼身對抗,以攻入對方球門定勝負。

當時的蹴鞠運動還被認為是練兵的好方法,史學家班固就把論述蹴鞠技戰術的《蹴鞠二十五篇》列為兵書。

冠軍侯霍去病北擊匈奴,在遠征途中仍舉行蹴鞠比賽提振士氣、保持戰鬥力,可見當時的蹴鞠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畢竟軍人可不喜歡花拳繡腿。

蹴鞠起源

蹴鞠,又名『蹋鞠』,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踢球』,『蹴《cù》』是踢的意思,『鞠《jū》』是用皮毛縫制的球。

蹴鞠最初起源於戰國時期的齊國,《戰國策·齊策》中記載齊國都城臨淄人的生活時說:『臨淄之中七萬戶……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到了漢朝已經發展成為一項非常專業化的全民運動,並且有比較健全的比賽規則。

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對蹴鞠十分喜愛。

劉邦同學就踢得特別好,畢竟劉邦年輕時可是一個玩家。

在皇室帶動下,蹴鞠運動自然蓬勃發展。

根據東漢諫議大夫李尤的《鞠城銘》記載,漢朝正規的蹴鞠比賽規模很大,有專門的球場看臺,參賽人員分為兩隊,雙方十二名隊員參加,以踢進球門的球數的多少來決定勝負。

除參賽人數和比賽用球是實心球外,漢朝的蹴鞠運動與現代足球運動已經十分相似。

蹴鞠練兵

漢朝蹴鞠運動廣受歡迎,又能強身健體,自然受到漢軍官兵喜愛。

而漢朝蹴鞠運動的規則比現代足球更寬松自由。

比如,在比賽的過程中,可以摟抱對手,甚至可以采用摔跤等粗暴動作。

這個與戰爭搏殺有類似之處,正因為如此,蹴鞠當時在軍隊中成為重要的軍事訓練項目,用來培養士兵們的勇敢與堅強意志。

在《漢書·藝文錄》中曾記載,當時有一本專門論述蹴鞠技戰術的專業書籍《蹴鞠二十五篇》,史學家班固就將此書列為兵書,足見蹴鞠運動在軍事訓練中的重要地位。

漢代將士在蹴鞠時講究佈陣和戰術運用,就像軍事作戰一樣。

通過蹴鞠不僅能知曉將士運籌、指揮、戰術等軍事才幹,而且能鍛煉他們的體魄,並寓軍事訓練於競技娛樂之中。

西漢劉向在《別錄》中記述:『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

故而在漢代,蹴鞠已成為練兵的重要手段。

劉歆在《七略》中說:『蹋鞠,其法律多微意,皆因嬉戲以講練士,今軍士羽林無事,使得蹴鞠』

也就是說,軍隊在閑暇時,也要積極開展蹴鞠訓練活動,以保持軍士們的體力與鬥志。

在戰爭期間,蹴鞠也起到激勵士氣,保持狀態的作用。

史料記載,蹴鞠在大漢與匈奴的大戰發揮了作用。

冠軍侯霍去病率5萬精兵遠征漠北,孤軍深入塞外,補給缺乏,為保持軍隊士氣,『在塞外,卒乏糧,去病仍穿域蹋鞠』

最終,霍去病率軍於漠北之戰中消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七萬餘人,封狼居胥。

漢代蹴鞠規則

東漢文史學家李尤在《蹴鞠銘》,對漢朝的蹴鞠運動做了一個大致的描述:比賽足球用的是圓形的皮球,球場的周圍圍著長方形的圍墻,這是仿效天圓地方的形象。

同時還仿效一年十二個月,共設計十二名球員。

設置裁判長和副裁判,有一定的規則。

作為足球裁判,不能因為親疏而有所偏向;不能徇私枉法、感情用事,需根據比賽規則公正地裁判。

漢代蹴鞠的場地有兩種,一種是四周有圍墻,叫做『鞠城』。

鞠城東西兩邊各設有一個『蹴鞠室』,是進球的地方;另一種是隻有『鞠室』,而四周沒有圍墻圍繞的蹴鞠場。

比賽時分兩隊,與現代足球極其相似,也是以射進對方『鞠室』的球數多少決定勝負。

從史料記載可見,當時的蹴鞠比賽,不僅有合理的沖撞,甚至可采用摔跤的方式來擺脫對方,雙方攻防的推進速度很快,蹴鞠者動作快捷靈活。

漢朝的蹴鞠從軍隊到地方,從達官貴族到平民百姓,成為了真正的『全民運動』。

到了唐代,蹴鞠運動與漢朝相比變化不大,講究配合與對抗,更加關鍵是,唐朝蹴鞠使用的是充氣皮球,與現代足球更加接近。

可惜到宋朝之後,蹴鞠運動演變成了沒有直接身體對抗的運動,到明朝朱元璋時期,洪武皇帝因為擔心官員、軍隊官兵沉迷於蹴鞠娛樂,玩物喪志,更是下令禁止蹴鞠,違反者發配邊疆。

傳統蹴鞠運動就此逐漸消亡。

看著現在中國足球這不爭氣的樣子,不禁令人遐想,如果漢唐蹴鞠一直保持到現代,以2000年運動底蘊,中國足球能不能有實力爭奪世界冠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