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時間跨度大,從古代到現代,包括一戰、二戰、冷戰。
先來給大家看張下面將會用到的所有圖片的合集。
從這張圖,你就能看出,歐洲大陸有多亂。
1
公元前260年,歐洲歷史的主題是第一次佈匿戰爭:羅馬《當時還不是帝國》和北非的迦太基爭奪地中海霸權,著名的漢尼拔這時還沒出生。
羅馬北方的綠色小頭像是凱爾特人,藍色的是早期日耳曼人。
這時希臘本土的統治者其實已經是馬其頓人了《當然沒有亞歷山大大帝》,而是卡山德王朝。
而東方是兩個希臘化國家,中東的塞琉古和埃及的托勒密《為了在圖上放得下,把托勒密帝國的版圖嚴重北移了》。
這一年中國發生了秦趙長平之戰。
2
公元元年《這時耶穌基督其實很可能已經出生數年了》,羅馬帝國在地中海沿岸已一統江山,是西方世界毫無疑問的絕對主宰。
註:意大紅球上的羅馬之鷹,上書SPQR:即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的縮寫,意為『羅馬元老院與人民』(“The Senate and People of Rome”),羅馬大軍無論征戰何處,旗幟上總有這四個字母,然後據說還要刻在山崖上為證,十分霸氣。
北邊的是日耳曼人諸部落《這裡用現代德國國旗代表日耳曼》,此時他們還是由松散的一個個部落組成,所以雖然作戰勇猛,卻總是被紀律嚴明的羅馬大軍各個擊破。
位於羅馬東方的是帕提亞《安息》帝國,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灰底的小頭像是巴斯克人——至今沒有人能說得清他們的起源。
3
這是公元450年,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已經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搖搖欲墜,早已沒有SPQR的霸氣。
來自東方的蠻族匈人向西入侵,一些想象力豐富的暢銷書作者言之鑿鑿地斷定,他們是匈奴人的後裔,但實際上在歷史學界,對此尚無嚴肅的結論。
匈人王阿提拉率領的騎兵極其驍勇善戰,他們的強大攻擊使原來住在中東歐的日耳曼人遭受無法抵擋,於是蜂擁進入西羅馬帝國,直接促成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因西方歷史稱阿提拉為『上帝之鞭』。
位於東羅馬帝國東北方已經有早期斯拉夫人了《紅白藍三色球》,不過還在沉睡中。
綠球是保加爾人,那時候他們還沒有開始和斯拉夫人融合。
4
公元731年,在中近東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對歐洲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在這個時候遠東的唐帝國處於鼎盛時期,20年後的怛羅斯之戰中,阿拉伯帝國擊敗了唐帝國,將中亞劃入穆斯林的統治之下。
阿拉伯人一路『聖戰』征服了西亞北非和西班牙,在他們繼續向歐洲征戰的路上遇到了法蘭克國王,普瓦提埃戰役阻止了穆斯林進一步的入侵,保衛了基督教文明。
在東方,拜占庭《東羅馬》帝國用神秘的『希臘火』打退阿拉伯海軍,保住了君士坦丁堡的補給。
在黑海東岸,標有六角形的大衛王之星的是可薩帝國,這個信仰猶太教的遊牧民族國家一直是拜占庭的忠實盟友。
中東歐的斯拉夫人此時興起,紅白藍三色旗是斯拉夫人的象征《也是現在的俄羅斯國旗》。
東歐北部,標有白底藍十字《現芬蘭國旗》的小球代表早期的芬蘭-烏拉爾人。
意大利半島上,南部還受拜占庭控制,中部戴白色高帽的是教皇《這時還沒出現政治意義上的教皇國》,教皇北邊的是倫巴第王國。
拜占庭北方的綠球是第一保加利亞帝國,黑球是阿瓦爾人。
這個階段既沒有匈人也沒有匈牙利人。
在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以後,不列顛進入了群雄割據的時代。
5
歷史進入到了1099年,這時的中國正值宋遼相爭的尾聲,北喬峰應該去世不久,南慕容可能還坐在土墩上做著大燕皇帝夢。
在西方,這時有兩個皇帝,一個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一個是神聖羅馬帝國的。
前者已日漸衰落,正遭受塞爾柱突厥人的攻擊,被迫向西歐各國求援。
在教皇的允許下,西歐封建主們發動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地中海東岸那幾個戴帽子的便是十字軍建立的短命國家。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百年後,十字軍的攻擊目標竟然變成了拜占庭帝國本身!
後者是在法蘭克帝國一分為三之後,在東法蘭克帝國的廢墟上演變而來的,它是今天德國的前身,黃球上的雙頭鷹是其的象征。
夾在德國和俄國之間的是波蘭,其南邊的紅白道道是匈牙利《匈牙利人不是匈人,匈人在阿提拉死後就瓦解消失,匈牙利人直到九世紀才來到歐洲》。
神聖羅馬帝國東方的大紅球是龐大松散的羅斯公國《因首都位於基輔,又稱基輔羅斯》,是今天俄羅斯國家的前身。
而在西法蘭克帝國的基礎上,法蘭西王國已建立,藍底上面的金色鳶尾花一直是法國王室的象征。
英格蘭則被定居法國的諾曼底人征服:諾曼人除了征服英國意外還控制了意大利南部。
夾在神聖羅馬帝國和法蘭西王國之間的是勃艮第,注意是帶彎的十字,和英格蘭的聖喬治旗是不一樣。
此時西班牙中南部被來自北非的穆斯林統治,當時歐洲正值中世紀的黑暗時代,很多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流失。
而統治西班牙的穆斯林卻很重視文化,翻譯整理了大量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文獻,因此圖中以看書的球來代表西班牙的穆斯林國家。
伊比利亞半島北部則是萊昂、加泰羅尼亞等幾個信仰基督教的小國。
這時,戴著牛角頭盔的北歐諸國是稱霸歐洲海上的維京人,這是維京海盜海外冒險的時代。
6
到了1300年,這時整個歐亞大陸歷史的主題都是蒙古人的崛起,蒙古騎兵西征滅了阿拉伯帝國,若不是在埃及被馬穆魯克騎兵打敗,他們向西的腳步似乎還會橫掃非洲。
在被征服的地盤上,蒙古人建立了汗國:右上角是金帳汗國,右下角是伊爾汗國,它們跟元朝同為成吉思汗的子孫建立,但互不統屬。
日薄西山的拜占庭已經散發出死亡的氣味,在新一波來自穆斯林遊牧蠻族《奧斯曼土耳其》的攻擊面前搖搖欲墜,茍延殘喘了一個半世紀以後滅亡,神奇的『希臘火』也沒能挽救這個古老的帝國。
讓人感慨不已的是:由於生怕秘方外泄,拜占庭人對希臘火的配方極端保密,甚至到了為防止敵人窺探到相關秘密而非到緊急關頭決不示人,寧可犧牲將士而絕少應用的地步。
有人認為這種保密工作做的如此到家,以致於幾個世紀後連拜占庭人自己都不再得知希臘火準確的配方了。
英格蘭發動了入侵蘇格蘭的戰爭,就是電影《勇敢的心》裡的歷史背景。
西班牙的基督徒不斷從北非摩爾人手中收復失地,終於把伊斯蘭政權徹底趕出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西班牙王國。
意大利的城市國家興起,文藝復興快要開始了。
城市國家裡紅色的是威尼斯,兩個聖喬治旗《和英格蘭一樣》分別是熱那亞和米蘭。
夾在德法之間的是勃艮第,是法蘭西的有力對手,並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與英國結盟。
荷蘭比利時在當時也是勃艮第的領地。
在蒙古人西征時,莫斯科公國興起《白底黑色雙頭鷹》。
波蘭與莫斯科之間是立陶宛。
波羅的海沿岸是條頓騎士團的地盤。
7
時光又過了200年,大航海時代開始,拿著望遠鏡向西眺望的西班牙葡萄牙找到了新大陸。
這時拜占庭已經被奧斯曼土耳其用大炮滅掉了,然後奧斯曼繼續用炮口對著傷痕累累的匈牙利。
莫斯科則繼承了被滅的拜占庭《東羅馬》帝國,自稱第三羅馬,以金色雙頭鷹為標志。
滑稽的是,消滅了拜占庭的奧斯曼竟然也自認為是羅馬文明的繼承人。
法國打贏了百年戰爭,並建立了中央集權,不但把英國的勢力逐出大陸,還消滅了國內的老對手勃艮第。
進而瞄準了富裕的意大利城市國家《腰裡綁著一堆錢袋的威尼斯是大航海前夜最富裕的國家》,發動了『意大利戰爭』,意大利諸城市國家和教皇一起抵抗法國。
中歐最大的國家是是立陶宛《紅球白騎士》。
這時已經進入了火藥時代,大家紛紛裝備上了火槍。
荷蘭則歸西班牙統治。
需要說明的是在德意志,雖然一直有名義上的統一國家——神聖羅馬帝國,但德國在古代其實是一盤散沙,邦國林立。
這裡把比較大的幾個德意志邦國單獨畫了出來,勃蘭登堡《白底紅鷹》,奧地利,巴伐利亞等等。
8
又過了一百年,這是大航海時代巔峰。
西班牙舉著十字架和火槍征服了新大陸,獲得了大量財富《腰上的錢袋》,也吞並了葡萄牙,還控制了南意大利。
盡管荷蘭《當時還叫尼德蘭聯合省》已經從西班牙獨立,盡管他們的『無敵艦隊』在12年前剛剛慘敗於英格蘭,但似乎沒有人認為他們的霸權已經在失落。
擊敗了西班牙人的英格蘭進入了都鐸王朝,腰上那一圈是莎士比亞時代的典型裝束。
法國此時則進入了波旁王朝的統治,從之前的三朵鳶尾花變成了滿臉鳶尾花。
中歐那個大的是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
最東邊的是沙皇俄國。
在東歐,基督教國家團結起來打退了土耳其,其中哈佈斯堡王朝主要從陸上、威尼斯主要在海上負擔了包圍基督教歐洲的重任。
上黑下黃是哈佈斯堡王朝,它同時名義上也是神聖羅馬帝國《雙頭鷹》的皇帝。
當時神羅處於分裂割據狀態,邦國林立。
哈佈斯堡的領土大多不在德意志境內《奧地利除外》,其臣民也多為斯拉夫人。
更因這時已經發生了宗教改革,所以皇帝對德國本土的影響更加有限,故此把哈佈斯堡和神聖羅馬分別畫出來。
哈佈斯堡上邊那個白底紅鷹是勃蘭登堡,它後來兼並了其東北的普魯士,成為了普魯士王國。
但該國的主體是以柏林為中心的勃蘭登堡,而非那塊被兼並的土地《為了區別於日耳曼地區的本土,後來將那裡稱為東普魯士》。
東普魯士是條頓騎士團的殘留,勢力很小,但為什麼勃蘭登堡要放棄原本國號而以普魯士為名呢?
因為東普魯士是侵略斯拉夫人的土地得來的,是殖民地,不在神聖羅馬帝國范圍內。
而神羅范圍內隻有羅馬人國王和波西米亞國王這兩個王號,不允許其他的王國出現。
於是便利用帝國之外的普魯士稱王。
正如大英帝國的『皇位』其實是『印度皇帝』。
因此在東普魯士頭頂上有個懸著的王冠。
這正是表示後來勃蘭登堡借著東普魯士的領地加冕成為了王國。
9
1707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法國路易十四為了幫他孫子爭取西班牙王位,和歐洲列國作戰。
普魯士《白底黑鷹》已經成為王國。
東方的俄國為了奪得面向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和波蘭一起對瑞典發動了大北方戰爭。
附帶說一下:漢語裡常籠統地說沙皇俄國,這是不精確的:『沙皇俄國』的存在時間是1547年到1721年。
而1721年以後的是『俄羅斯帝國』。
『沙皇』《Tsar》在歷史上是斯拉夫人對拜占庭皇帝和蒙古大汗的尊稱。
後來莫斯科牛了,就自稱沙皇。
不過後來他們《尤其是崇洋媚外的彼得大帝》覺得這是一個很土很東方化的稱謂,不如西方的『皇帝』氣派。
於是在1721獲得大北方戰爭勝利之後,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彼得大 帝『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正式稱皇帝,從此以後的俄羅斯正式國號為『俄羅斯帝國』,不再稱為『沙俄』。
所以事實上中文裡是將沙皇俄國和俄羅斯帝國籠統的叫做『沙俄』。
位於北非,戴海盜帽子的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巴巴裡海盜,為患地中海數百年。
此時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並成為大不列顛王國《愛爾蘭尚未加入》,也就是把英格蘭的聖喬治旗、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旗合並成為了米字旗。
仔細觀察這時的米字旗還少一個紅色的叉《代表愛爾蘭》。
愛爾蘭此時雖然也被英國統治,但還沒有正式和英國合並。
注意英國戴著的那頂很可愛的三角帽,這是啟蒙時代的流行裝束,那個時代英軍都戴這種帽子,參見《加勒比海盜》。
10
1811年,這個時代歐洲歷史的主題隻有一個:拿破侖戰爭,這個時代歐洲大陸的絕對主角隻有一個人:拿破侖,這個以船形帽為標志的小個子科西嘉人。
普魯士和哈佈斯堡都被拿破侖打殘,西班牙也被爆眩暈中。
拿破侖已經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此後的圖中就沒有神聖羅馬的雙頭鷹了,哈佈斯堡放棄了神聖羅馬皇帝改稱奧地利皇帝,它對德意志小邦國的領導地位也隨之被廢除了,這些邦國被合並為『萊茵同盟』,與意大利王國、那不勒斯王國及波蘭等一同成為拿破侖的附庸國,他們都拿著小小的法蘭西三色旗》。
這裡說一下波蘭:在十四至十七世紀,波蘭一度是中東歐大國。
但因為其獨特的貴族『集體領導制』和『貴族一票否決權』,到了十八世紀就衰弱不堪已經被俄普奧瓜分,此時拿破侖為了對抗俄國又讓波蘭復國,可是拿破侖戰敗後波蘭又被瓜分。
因為法國入侵,葡萄牙皇室跑去巴西了,插了個牌子說BRB《Be right back,馬上就回來》,後來導致了巴西獨立等等種種混亂。
搞笑的是,因為皇室在裡約熱內盧,所以按照定義,葡萄牙『本土』反而才是殖民地。
巴爾幹半島上拿著槍的小國是塞爾維亞,他們發動了反對土耳其統治的起義,這個高傲而英勇的民族總是沖在歐洲武裝抵抗土耳其帝國的最前線。
這時的英國已經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所以米字旗也包括了代表愛爾蘭的紅叉。
另外,1809年英國艦隊在地中海打敗了法國艦隊,奪取了愛奧尼亞諸島,所以右下角有個小米字旗。
1830年希臘獨立,但直到1862年英國人才把這些島還回去。
除了隔著海峽的英國人外,整個歐洲隻有俄羅斯還敢跟拿破侖怒目相視,轉過年的1812年戰爭揭開了拿破侖滅亡的序幕。
11
到了十九世紀中葉。
歐洲大陸剛剛經歷了1848年革命。
英國進入了工業革命《小齒輪》,成了最富有的國家《錢袋》。
神聖羅馬早已解散,德意志徹底分裂為許多小國。
普魯士戴上尖頂盔,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希望打敗奧地利《上黑下黃》,靠武力統一德國。
俄國以泛斯拉夫主義《手裡舉起三色旗》為依據,希望從土耳其手裡解放斯拉夫人,並成為東歐的主宰,然而這引起英法的忌憚,不久後爆發了克裡米亞戰爭。
在北歐,挪威在瑞典脅迫之下與其組成聯盟。
之前挪威是丹麥的屬地,在拿破侖戰爭中丹麥支持法國,而瑞典反對法國。
在反法同盟勝利之後,對瑞典的獎品就是挪威。
之前的一千多年裡,意大利一直隻是個地理概念,諸多小城市國家割據一方。
這時,撒丁王國正在統一意大利的路上,所以舉了個現代意大利的小旗。
12
1914年,史無前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普法戰爭後普魯士已經統一德國,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神聖羅馬是第一,希特勒是第三》。
為了安撫境內的匈牙利貴族,奧地利帝國變成了奧匈帝國二元政體。
德奧拋棄前嫌,成立了同盟國。
早已衰落的土耳其為了抗擊俄國也加入了同盟國。
同盟國的第三號原本輪不上土耳其,而是由撒丁王國完成統一大業的意大利,但在一戰爆發後意大利卻選擇了觀望,並在次年倒向協約國一方而向奧匈宣戰。
協約國的主要成員是英法俄三大國《法國將北非西部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不過後來增加到包括中國在內的31個,不過大部分是打醬油的。
或許塞爾維亞是個例外,由於奧匈帝國的費迪南大公喋血薩拉熱窩,巴爾幹火藥桶成了一戰的導火索,塞爾維亞也成了第一個受到同盟國攻擊的國家。
塞爾維亞雖是小國,在強敵面前作戰卻非常英勇,另一方面,這種民族性格其實也註定了很多悲劇的必然發生。
13
一戰才過去不到二十年,二戰的腳步就已經迫近,直接原因是法西斯主義興起,這是歐洲的悲劇。
說到法西斯我們最先想起的肯定是希特勒,這時他和納粹黨已經在德國上臺《雖然沒有小胡子,但注意發型》。
但實際上早在1922年,法西斯就在意大利上臺了,意大利手裡拿著的那個東西是古羅馬執政官的束棒,也就是法西斯一詞的由來。
一戰以後愛爾蘭從英國獨立了,更大的建國浪潮則發生在東歐,各民族國家紛紛獨立,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
匈牙利脫離二元帝國,奧地利從此成為一個普通的中歐小國。
土耳其脫下了高筒帽,告別奧斯曼帝國。
由於建國過程過於匆忙,新國家版圖是在英法等戰勝國主導下制定,因而這些國家之間一開始就潛伏著很多歷史矛盾。
注意捷克斯洛伐克看納粹德國、希臘看土耳其的眼神,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在互相怒視《匈牙利失去了特蘭西瓦尼亞》
三十年代的大蕭條讓英法自顧不暇,表情可憐,與波蘭有軍事同盟的法國無奈地看著納粹上臺。
蘇聯意味深長的小眼神,既可解讀為這時和納粹德國關系微妙,也可以解讀為用警惕而敵視的眼神看著西方。
西班牙手裡舉著無政府工團主義的紅黑兩色旗,那西班牙是無政府主義最為盛行的時期,工團主義是其中影響力較大的一支,其中包括很多後來共產主義者,這股思潮和後來的內戰聯系很大。
1934年出現了一次罷工和起義,鎮壓者正是後來的獨裁者弗朗哥。
14
1943年,史無前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值中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與德意日法西斯軸心的殊死搏鬥。
在東線,納粹德國與蘇聯大戰正酣,軸心國一方還有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等仆從國。
芬蘭想要奪回蘇芬戰爭中被蘇聯占領的領土,而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不得已被綁在法西斯戰車上,準備同歸於盡。
北歐的丹麥,挪威也在納粹鐵蹄蹂躪下,不過被第三帝國的鋼盔遮住了。
土耳其則保持著中立。
但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之後,德方頹勢漸顯。
在庫爾斯克大會戰之後,軸心國的失敗命運已難以挽回。
在西線,英國此時還沒在法國登陸,對德國隻是轟炸而已。
法國本土早已投降並被德國占領,在維希成立了親德傀儡政權《手上拿著納粹小旗》。
在南線,軸心國的北非軍團已經覆滅,英美加聯軍在西西裡登陸。
控制北非殖民地的是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它的旗幟中間那個是『洛林十字』,聖女貞德的象征,所以這時有兩個法國。
永久中立的瑞士發了戰爭財,在悠閑的數錢;瑞典此時則與納粹暗通款曲,保持著『有臭味的中立』。
15
1968年,歐洲的主題是冷戰,標著$的是西方國家,標☭的是共產–主義國家,中間拉起鐵絲網《鐵幕》隔開。
這一年發生了佈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希望進行民主化改革,結果被蘇聯帶領華約爆了。
中東的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對抗,希臘和土耳其在爭奪塞浦路斯。
法國頭戴戴高樂的圓筒帽。
南斯拉夫頭戴鐵托的船形帽。
各國疆域基本上就是現代版圖了。
16
到了1993年,蘇東劇變,冷戰結束。
蘇聯解體以後,一大堆加盟共和國獨立。
俄羅斯領土大幅度縮水,而且失去了面向波羅的海和黑海的大部分出海口,無奈的哭了,它的過期又恢復了三色旗。
東西德合並,新德國臉上還留著縫合的痕跡。
捷克和斯洛伐克卻分家了,圖中的有絲分裂實在是太可愛了。
南斯拉夫陷入內戰。
羅馬尼亞怒視著東北方本是同根生卻一直分出去的摩爾多瓦,摩爾多瓦右上角又有一個要分出去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
格魯吉亞身上有兩個要分出去的小球——阿佈哈茲和南奧塞梯。
因為一戰中奧斯曼帝國曾對亞美尼亞人進行種族清洗《亞美尼亞人死亡人數有從30萬到150萬的各種版本》,土耳其和亞美尼亞互相怒視,阿塞拜疆又怒視著亞美尼亞《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沖突》,希臘還用鄙夷的表情看著馬其頓《因馬其頓也是希臘一個省的名稱,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希臘長期以來不承認馬其頓,並且不向馬開放邊界》。
西線無事,北歐的挪威靠在北海開采石油急劇變富。
在北非,摩洛哥還和西撒哈拉糾纏不清。
到這裡,歐洲大概的歷史也就講完了。
最後送一張和前面那張不一樣的全圖,加上了歐盟。
當然,現在歐盟也變了,英國要脫歐了。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規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