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是今江蘇省徐州市下轄縣,在秦朝時,沛縣屬於秦36郡之一的泗水郡下轄縣,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曾當過沛縣泗水亭長,劉邦稱帝後,分封功臣,一共有143人被封侯,其中沛縣《秦末的沛縣,非今天的沛縣》籍貫的功臣就有23人。
這23人分別是:蕭何、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王陵、周昌、雍齒、審食其、周成、王吸、薛歐、周緤、召歐、莊不識、陳遬、朱濞、劉濞、劉喜、劉信、劉廣、劉澤、毛釋之。
蕭何是沛縣的主吏掾《相當於秘書》,是後來的漢初三傑之一,與韓信、張良齊名,被劉邦稱為第一功臣,是西漢的第一任丞相;曹參是沛縣獄掾《相當於典獄長》,是西漢功臣中軍功最多的人,他的食邑超過了蕭何,排名第一。
劉邦
周勃是沛縣的底層手藝人,以編蠶箔和吹簫為生,跟著劉邦起義後,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官至太尉與丞相,被劉邦稱為『安定劉氏江山的人』;樊噲是沛縣的一名屠戶,以殺狗為生,他還是劉邦的連襟,後來樊噲成為西漢的大將軍與丞相。
夏侯嬰是沛縣官府中的司機,幫人駕馭馬車,因為對劉邦忠心和駕車技術高超,數次救了劉邦的性命,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之一,被封為汝陰侯,官至九卿之一的太仆;王陵是沛縣的豪族,起初還看不起劉邦,項羽逼死其母後,王陵徹底投靠劉邦,西漢立國後,王陵被劉邦封為安國侯,呂後時期官至右丞相。
周昌是沛縣的小吏,其兄周苛為了救劉邦而被項羽所殺,周昌以正直敢言聞名,西i漢建立後,周昌被封為汾陰侯,擔任過禦史大夫,還做過趙國的丞相,力阻呂後殺趙王劉如意。
雍齒是沛縣的豪族,也是看不起劉邦,與王陵關系較好,起初雍齒因為同鄉關系與劉邦一起並肩作戰,後來又背叛劉邦投靠了魏國,在楚漢戰爭中,雍齒再次投靠劉邦,劉邦不計前嫌,聽從張良的建議,封自己最怨恨的雍齒為什邡侯。
蕭何
漢初以軍功封侯,其中沛縣籍貫的功臣已經占到16%,這個比例已經是非常高了,劉邦本來也是沛縣人,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小小的沛縣,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優秀的人才?
1、站在風口上。
當陳勝、吳廣率領900名戍卒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實際上是點燃了反秦起義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然後整個天下發生了無數次的農民起義,在當時,只要拉起一支反秦力量,就是政治正確,秦朝已經不得人心了。
在當時反秦就是風口,就是天下時勢,想要在未來的天下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扯起反秦大旗,所以劉邦也開始從芒碭山出來參與反秦起義,這是趕上了好時機,這是劉邦成功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只要劉邦成功了,跟隨他的那批人就有成功的機會。
曹參
但並不是只要反秦就能成功,無數的反秦起義軍起來了,又無數次被秦軍鎮壓下去,真正能夠活下來的,其實是鳳毛麟角,陳勝、吳廣第一個起來反秦,結果為他人做了嫁衣,項梁扶立楚懷王反秦崛起後,又被章邯打敗,直到項羽在巨鹿打敗秦軍,劉邦率軍攻入關中,秦朝才真正滅亡。
2、鄉土觀念的影響。
古代的鄉土觀念相當重要,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管做啥事都會帶動同鄉一起參與,比如反秦,或者創業,項梁起兵也是如此,項氏家族本就是楚國貴族,楚國滅亡後,項梁及其族人流落各地,項梁一起兵後,就召集其族人一起參與。
參與項梁反秦起義的項氏族人有:項梁的侄子項羽、項梁弟弟項伯、項羽的堂弟項莊、項羽的族侄項他,這是項氏集團的核心力量,除此之外,項羽封地魯地的百姓都是支持項羽的,項羽在垓下戰敗被殺後,魯地百姓也不願意投降,直到看到項羽首級後才投降,這說明魯地百姓是忠於項羽的,反過來也證明項羽對待魯地百姓是不錯的。
周勃
二是衣錦還鄉,項羽滅秦朝成為天下共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衣錦還鄉,讓自己的家鄉人看一看現在的成就,這是一種榮耀感,也有巨大的自豪感,說起來還是鄉土觀念的影響。
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消息都是靠口口相傳,除非戰亂,百姓都是世代生活在祖籍地的,身邊可以見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同鄉,可以相信的人也是這些,知根知底的人除了宗族就是同鄉,所以劉邦反秦最初的軍隊全部是同鄉的沛縣人。
只要劉邦成功,這些跟隨劉邦一起的沛縣人只要能活下來的,就是成功,哪怕才能差一點,只要不掉隊,就能成功,所以劉邦成功了,蕭何、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王陵、周昌、雍齒、審食其等人也成功了。
3、團隊的勝利。
劉邦的成功其實是團隊的成功,反秦的起義軍不止劉邦一個,最強大的也不是劉邦,但劉邦能笑到最後,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劉邦團隊的強大,至少能贏項羽團隊。
樊噲
劉邦的團隊從當時來看,匯集了天下最優秀的人才,之所以如此,在於劉邦的識人用人,海納百川,收納天下人才是奪取天下最為成功的關鍵。
劉邦手下有形形色色的人才,戰略人才有張良,為劉邦制定戰略,謀劃戰術,軍事人才有韓信,為劉邦統一整個北方,政治人才有蕭何,為劉邦管理好後方,並提供足額的兵員與糧食,除此之外,劉邦還有樊噲、周勃這樣在戰場英勇善戰的將領,還有曹參這樣文武雙全的人才,還有陳平這樣能夠提供各種計謀的人才,甚至還有酈食其、隨何這樣能夠憑借一張嘴就能勸降一個諸侯國的人才。
劉邦依靠這些人才組建了團隊,集中了一批人的智慧,即使在武力上不如項羽,但最終劉邦能夠依靠謀略打敗項羽統一天下,人才的功勞功不可沒,反觀項羽,身邊隻有一個謀士范增還用不來,項羽就算是歷史上再強的戰神,他一個人也不可能對抗全天下的頂級人才,所以項羽會失敗。
劉邦團隊
只要劉邦團隊成功了,那麼跟隨劉邦所有的人才也成功了,而那些出身沛縣的人自然也能成功,更何況劉邦本人還是沛縣人,成功了自然不會忘記家鄉人,劉邦當了皇帝之後,也曾衣錦還鄉。
4、劉邦的魅力。
劉主席曾經評價劉邦是所有封建皇帝中最厲害的一個,劉邦本人看起來不學無術,實際上他是很有魅力的人,是封建皇帝中最會用人也最會駕馭人才的人。
雍齒幾次背叛劉邦,劉邦不計前嫌,聽從了張良的建議,把雍齒封侯,解除了功臣的顧忌,穩定了內部矛盾,這是劉邦的手段。
劉邦敢把自己的軍隊交給一個從未有帶兵經驗的韓信,在韓信成名之前,沒有人知道韓信能力如何,說和做從來就是兩回事,誰也不知道韓信是不是趙括,但劉邦就敢用韓信,用了韓信之後,還能牢牢控制住韓信,劉邦曾經和夏侯嬰進入韓信的臥室,奪了他的兵權,這就是劉邦的手段。
雍齒
陳平有盜嫂受金的嫌疑,劉邦用陳平根本不會懷疑他,一出手就把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讓他施展離間計,最終陳平成功離間了項羽和范增的關系,導致范增離開項羽,為滅亡項羽消除了最後的障礙,這還是劉邦的手段。
正因為如此,劉邦這個人很有魅力的,能夠網羅天下人才,而作為劉邦同鄉的沛縣人,自然也大多願意跟隨劉邦,這其實就是選擇明主,比如雍齒,如果他在背叛劉邦之後沒有再次投靠劉邦,那他就隻能是個失敗者了,要麼亡命天涯,要麼身死族滅。
蕭何、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王陵、周昌、雍齒、審食其等人選擇跟隨劉邦,這就是選擇明主,但凡有一人選擇錯誤,就不可能會有後來的成功,從這個方面來說,即使是平庸的人,只要跟隨劉邦,也是可以成功的。
5、人才的能力與自身的努力。
在天下時勢與風口上,個人能力顯得微不足道。
從來隻有人才順應時勢,而沒有人才逆時勢而行,在前面幾個條件的基礎上,能不能成功,最後一點才要看個人能力與自身努力。
夏侯嬰
跟隨劉邦的人才想要成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能夠在殘酷的戰爭中活下來,二是能夠跟隨團隊一起成長。
跟隨劉邦的人很多,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的,比如奚涓,這個人也是西漢開國功臣,他的功勞跟樊噲差不多,只要能活到西漢建立,至少也是大將軍和丞相級別,但由於戰死沙場,沒能笑到最後,西漢建立後,劉邦感懷奚涓,把他的母親封了侯。
還有酈食其,他作為劉邦的使者出使齊國,憑借一張嘴說服了齊國投靠劉邦,結果韓信在蒯通的勸說下,不顧酈食其的生死,發動了對齊國的突襲,這本質上還是韓信嫉妒酈食其的功勞,雖然韓信奪取了齊國,但是酈食其卻被齊王殺害,沒能活到封侯的那一天。
蕭何、曹參、夏侯嬰、周昌等人都是秦朝的小吏,周勃是手藝人,樊噲是屠戶,王陵、雍齒是豪強,不論身份地位,只要跟隨了劉邦,就是劉邦團人的一員,劉邦帶領整個團隊在前進,一步步通往成功。
王陵
想要跟上團隊的發展,團隊中的任何人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努力,才能跟上團隊,比如打仗,沒有人是天生會打仗的,都要靠不斷的實踐來學習,曹參、周勃、樊噲之所以能在戰爭中脫穎而出,首先他們是有能力的,能力是一項綜合素質,包括學習力、判斷力,他們能在不同的戰爭中取勝,並且獲取戰功,斬殺了多少首級,攻上了多少城池,他們的功勞都是用努力換來的。
更多跟隨劉邦的人在戰爭中死去,沒能成為成功者,他們的名字都不被人熟知,這就是殘酷競爭之下的機制,能夠在戰爭中活下來的人都是優秀的,曹參、周勃、樊噲就是優秀的人。
蕭何、夏侯嬰等人沒有打過仗,但他們也成功了,因為他們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了極致,蕭何是劉邦的助手,對歷代的法律都有研究,劉邦攻破咸陽後,蕭何一不搶美女,二不搶金銀,專門搶秦朝的律法和文書,說明他一直在學習,一直在進步,在戰爭中,蕭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古代戰爭打的就是消耗,劉邦把兵員和糧食打光了,蕭何又能提供新的送來,所以後來蕭何能成為劉邦的丞相。
周昌
夏侯嬰也是如此,他沒有別的特長,就是駕車很熟練,劉邦與項羽作戰老打敗仗,都是靠夏侯嬰駕車逃走,彭城之戰時,劉邦差一點被抓住,最終還是逃走,夏侯嬰是有功勞的,而且夏侯嬰對劉邦非常忠心,要知道陳勝是被自己的車夫殺死的,夏侯嬰的忠心也是一種功勞,所以夏侯嬰也成功了。
沛縣雖小,但出了個劉邦,他依靠沛縣的同鄉人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團隊,同時網羅了天下的人才為其所用,最終擊敗了項羽奪取了天下,不是沛縣能出人才,而是劉邦帶動了一大批的人才跟隨整個團隊一起進步,一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