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10月4日·萬家嶺大捷的因和果。《網路歷史》

1938年10月2日-11日,中日雙方在德安萬家嶺展開激戰。

圖源:《薛兵團南潯線敵情紀實》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參謀處編

萬家嶺戰役又稱德安戰役,1938 年於武漢會戰序列中,國民革命軍第九戰區部隊在指揮官薛嶽的率領下,集中優勢兵力於南潯鐵路以西山區戰場,重創日本軍第 101 師團與第 106 師團,故被稱為『萬家嶺大捷』。

資料來源:《武漢會戰》

萬家嶺與平型關、臺兒莊一起被譽為抗戰初期的三大捷。

三場戰鬥的規模相差甚大,但都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鬥志。

萬家嶺戰役是南潯戰役的一部分,隻有了解了南潯戰役的進程,才能明白這場大捷從何而來。

它並不是《三國演義》那種諸葛亮式的妙計得勝,勝利有一定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指揮官薛嶽的臨陣指揮得當,但薛嶽並不是決定性因素。

本篇不講述戰役的細節,而是為您分析這場大捷從何而來。

1938 年 8 月 8 日,綽號『老虎仔』的薛嶽接替了自己的老上司張發奎,就任第九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全權指揮南潯線軍事,九江被攻陷後帶來的混亂和頹勢隨之而改觀《見《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老虎出山——薛嶽領導九江戰役

》》。

日軍占領九江後,岡村寧次指揮第十一軍從廬山南北兩側向德安方向進攻,企圖沿南潯鐵路南下,伺機攻占南昌。

筆者攝於德安縣博物館 2022 年 5 月

日軍的主攻方向是武漢,為何要分兵攻擊南昌?

其實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沿著長江進攻是傳統的長蛇陣,而不是平原上的兵團平推式作戰,這種進攻陣型必須占領長江兩岸,保住自己的側翼,主力部隊才能放心大膽地向前攻擊。

否則中國軍隊搞個反擊,打到長江邊攔腰切斷運輸線,前面的大部隊就直接完蛋了。

日軍的戰線拉得越長,需要保護的側翼就越多,消耗的兵力就越大。

安徽到武漢之間,兩岸多為山地、湖泊,不利於大兵團展開,中國軍隊缺乏海空軍的掩護,難以集中力量突破日軍在長江兩岸的佈防。

對日軍威脅最大的就是有鐵路、公路支持的九江。

南昌機場每天起飛的戰機讓日本海軍頭痛不已。

因此,岡村寧次的十一軍必須以攻為守,毫不停歇地向南昌方向攻擊,堅守九江城隻會被動挨打。

然而,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岡村寧次的手上隻有三個半師團,約 6 萬人《實際未滿編》,而薛嶽的第一兵團卻有七個軍約 16 萬人。

九江戰役的前期,國軍一觸即潰,甚至能打出 7 : 1 的戰損比,日軍勢如破竹,僅用一個月就占領了九江。

九江失守,蔣介石換帥,『老虎仔』薛嶽上任後,國軍就成了硬骨頭。

不硬也不行,這位軍座會在你腦袋上揮舞著軍刀,大喊著:『有進無退,違者斬!』

萬家嶺戰役地圖 圖源:

廬山地勢易守難攻,中國軍隊哪怕用三條命換一條也寧死不退,金官橋持久防禦戰、東西孤嶺持久防禦戰、岷山遭遇戰、隘口街持久防禦戰,一場場『持久』的硬戰拼下來,對廬山南北兩麓的包抄成了日軍的噩夢。

從 8 月初打到 9 月底,近兩個月竟然沒有完成南北兩路的會合,日軍卻被打掉了近兩萬人。

到了 9 月底,沿南潯線進攻占領了馬回嶺的日軍 106 師團,能投入戰鬥的隻剩下 1.2 萬人,僅為滿編的一半,沿南九公路從星子方向進攻的日軍 101 師團都已經被打殘《見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3日 · 擊斃飯塚國五郎——揭底抗日神劇

》,瑞昌方向的 27 師團受到頑強阻擊,損失甚大。

而日軍所面對的薛嶽,手上還有 10 多萬人。

這仗已經沒法打了,106 師團在馬回嶺逡巡了 20 天不敢進攻,德安城攻不下來,無法沿著南潯鐵路南下,隻能硬著頭皮向武寧方向試探,以圖與瑞昌方向的 27 師團會合。

結果,貿然出擊的日軍陷入包圍,難以自拔。

萬家嶺戰役,詳情不述。

戰役從 9 月 30 日打響,10 月 2 日起,國軍開始合圍,6 日,106 師團傷亡過半,已有被全殲的可能。

日軍加大了飛機轟炸、空投的援助,並緊急抽調三支部隊前來增援,卻又被薛嶽投入的部隊阻截。

10 月 10 日,被殲滅了近萬人的106 師團,殘部約 1500 人沖出包圍圈逃離。

11 日,鑒於戰鬥目的已經達到,而各部隊傷亡均極慘重,薛嶽命令各部撤出戰鬥,萬家嶺戰役結束。

萬家嶺戰場日軍 106 師團指揮部遺址 筆者攝於 2022 年 5 月

很多介紹萬家嶺戰役的文章中,都在大談薛嶽佈下了反八字、口袋陣等等,仿佛他能神機妙算一般。

筆者卻覺得,這場戰役失敗的根源是因為日軍孤軍深入,先頭部隊被國軍包圍,日軍再投入部隊反包圍,又被國軍投入的新部隊包圍,萬家嶺戰役就這麼一層層疊著打了起來,誰都沒了退路。

戰役能獲得巨大的勝利,有薛嶽決策的果斷,指揮的令行禁止,更有中國軍隊英勇抗敵、不怕犧牲的精神。

指揮官薛嶽最正確的決斷是機敏地發現了戰機,能夠毅然決然從各處調集兵力,以絕對優勢投入戰場。

這也是一場賭博,如果日軍能還拼湊數千人,國軍的包圍圈就會崩潰,落得一敗塗地。

如果國軍再能投入一個師,106 師團就可能被全殲。

戰爭就是這樣,事後怎麼總結都對,真實的戰場常常是命懸一線,說不定就會勝負逆轉。

萬家嶺大捷取得的戰果是輝煌的,但中國軍隊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很多部隊被打殘,萬家嶺戰役後僅半個多月,薛嶽棄守德安,南潯戰役結束。

圖源:《薛兵團南潯線敵情紀實》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參謀處編

本篇筆者未對戰役的細節做任何介紹,文中甚至沒有出現戰場中山頭、村鎮的地名。

一方面,我們難以對戰場形勢產生形象的認知,這是文字媒體的劣勢,寫多了隻會讓讀者陷入困惑中。

另一方面,本篇用更多的筆墨介紹戰役的由來以及成敗的原因,也是因為一場戰役的細節大多並不重要,決定勝負的是戰略背景,是部隊的整體,是官兵的素質和戰鬥力。

萬家嶺戰役是個代表,疲憊且兵力嚴重不足的日軍,因為輕視國軍的戰鬥力而冒進,陷入了重圍,即使在數倍於己的包圍下,仍突破逃出 1500 餘人,就是因為國軍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能守不能攻,裝備差距太大,技戰術水平更差。

筆者專程去過萬家嶺戰場,在那片連綿不斷的丘陵中,對照著介紹文章,仍未能搞清楚戰役的過程。

軍事知識不足,更沒有經歷,自然無法厘清那段歷史。

筆者攝於德安縣博物館 2022 年 5 月

最後放一段視頻。

這是距離日軍 106 師團司令部數公裡之外的金山寺。

金山寺是山腰上的一座小廟,如今那兒掛著一個牌子,寫著是薛嶽的指揮部。

顯然不可能,一位指揮十幾萬大軍的兵團總司令怎能將指揮部放在戰場前線。

後來查資料,才知道這裡是 90 師的指揮部。

據回憶,10 月 6 日的戰鬥中,金山寺裡的 90 師長和參謀部正在研究作戰計劃,一顆炸彈落在身邊,幸未炸響,否則師部就給連鍋端了。

讀者可以看看視頻,感受金山寺及周邊,想象炸彈從天而降的情形。

炸彈落地還能想象,山下那片連續數日的廝殺,筆者也難以想象,屍橫遍野的場景,更不敢想象。

其實,即便炸彈不是個啞炮,萬家嶺戰役的結果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這場戰役是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勝利,犧牲的官兵太多太多。

就如視頻中的歌詞說的那樣,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隻有我們的血肉才能築起新的長城。

萬家嶺的故事,以後再講。

筆者已經收集了不少資料,包括詳細的戰報,隻是沒時間研讀。

這個系列太耗時間精力了。

視頻中最後出現的音樂有些突兀,沒時間改了。

其實以這首歌的由來,用在任何一個抗日影片的配樂中,都是對的。

探訪萬家嶺戰場遺址 筆者攝於 2022 年 5 月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

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舍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