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幾乎未出現一個昏君,為何耗時163年才完成統一?《網路歷史》

秦國幾乎未出現一個昏君,為何耗時163年才完成統一?

01

因為萬事開頭難,秦之前的王朝名義上是天下共主,其實是諸侯各玩各的,一旦老大示弱,是否反叛完全看心情。

從秦襄公在西周故地開國算起,到秦始皇一統天下,實際上用了549年,歷朝歷代,秦朝的一統是最艱難的。

第二個原因是地緣劣勢,這是公元前361年秦孝公接手秦國時的版圖:

這是公元前237年嬴政掌權時的版圖:

如果沒有這一百多年的積累,徹底打破地緣劣勢,滅六國就是癡人說夢。

畢竟對手同樣是數百年老國,根基穩固實力雄厚,無法迅速從內部瓦解,隻能通過大規模戰爭解決,國力消耗巨大,需要數年才能恢復。

第三個原因是人才劣勢《前期》,秦國一向兇勇好鬥,整天忙著打打殺殺,無力培養賢才,在秦孝公最輝煌的那一年,朝堂之上的名士大部分來自他國,但這絕非長久之計。

第四個原因是政治改革,秦國的強盛始於商鞅變法,全社會都圍繞『農耕和戰爭』開展工作,在這種長期徹底的改革背景下,實在無法全力攻伐,畢竟此時維穩才是關鍵。

第五個原因是融合占領區,秦國於前316年占領川蜀,為了平息蜀地各股勢力,總共花了36年,隨後才出兵伐楚。

而且秦國一統之前,趙人思趙,楚人思楚,沒人願意被統一,得不到民心,融合這條路註定曲折難行

而自先秦之後,百姓都認為統一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民心不再是阻力,反而成了助力,這些都是始皇帝的功勞,也難怪世人說他『功蓋三皇、德超五帝』。

02

接下來,我詳細告訴你,這163年間秦國在幹什麼?

秦獻公時期,秦國處於最低谷,他在位的那20多年時間,先進行了土地私有制改革,為秦孝公變法引路,後攻取了少梁,開啟擴張的步伐

秦孝公在位時,政治改革還是主線,他最大的貢獻是將春秋奴隸制改為中央集權,以戰爭為生產力。

這個階段國力飛速提升,政局逐漸穩定,軍事日益強大,但基本未進行討伐,領土面積變化不大。

秦惠王時期開啟暴走模式,向著魏國瘋狂輸出,兩年時間收復河西,占領函谷關和上郡。

十二年後占領蜀地,13年後聯齊伐楚,一戰殲滅8萬楚軍,占領武關通道和漢中地區,楚國至此轉入被動防禦。

秦昭襄王十四年,白起殲滅24萬韓魏聯軍,控制洛陽盆地,兩年後占領南陽盆地,而後攻占河東全境。

這個階段,秦國已然崛起,一躍成為強國之列,開始逐鹿中原,不過同時期的其他國家的實力也在增強。

03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戰敗楚國精銳,占領漢江平原,秦國疆域成各國之首,吞並天下之勢隱約可見。

九年後,秦國征討趙國兩次敗北,卻在上黨實現逆襲,坑殺趙國40萬將士。

隨後的邯鄲之戰,秦軍慘敗,30萬將士命喪異鄉,還失去了上黨以及河東。

3年後,秦國卷土重來,失去的領土全部收回,隨後的十年內,秦國一直在對抗五國合縱,確實無力討伐。

秦始皇八年開始,秦軍再次開啟滅趙征途,7年苦戰,雖然最後還是敗了,但趙國已無力抵抗

秦始皇十七年,韓國被滅,兩年後攻陷邯鄲,掃平河北,四年後攻破燕國首都,五年後掃平中原,八年後滅掉各國殘餘勢力,九年後滅齊統一全國。

這個階段秦國步步緊逼,各國也拼盡家底抵抗,一路非常曲折,稍有不慎全盤皆輸,這難度後世確實無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