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174:相對於虞詡用兵如神,我更感興趣他的思維來源。《網路歷史》

學習內容:

【原文華譯】

懷縣縣令虞詡對任尚說:『兵法雲:‘弱的不去攻打強的,地上跑的不去追那天上飛的。

’這是自然之勢。

如今羌虜都是騎兵,日行數百裡,來如風雨,去如絕弦,用步兵去追,自然是追不上。

所以雖然屯兵二十餘萬,曠日無功。

我為使君想了一個計策,不如撤銷諸郡兵,讓他們每人出錢數千,每二十人購買一匹馬,這樣可得一萬騎兵。

以萬騎之眾,逐數千之虜,追尾掩截,其道自窮,便民利事,大功可立!』

任尚即刻向朝廷匯報,用虞詡的計策,派輕騎擊杜季貢於丁奚城,破之。

太後聽說虞詡有將帥之略,任命他為武都太守。

虞詡前往赴任,羌眾數千在陳倉崤谷設伏準備攔擊。

虞詡得知後隨即停軍不進,揚言:『上書請兵,援兵到了再走!』羌人聽聞,就分兵去旁邊縣邑搶掠。

虞詡見羌兵分散,日夜兼程,每日急行軍一百餘裡,煮飯時讓士兵們每人做兩個灶;第二天,做四個,每天加一倍,羌兵不敢進逼。

有人問道:『當初孫臏減灶,而您增灶。

兵法要求日行軍三十裡,以防不測,而您日行二百裡,這是為何?

虞詡說:『敵人兵多,我們兵少,如果我們走得慢,就被他們追上;我們急速前進,他們就不知道我們到了哪裡。

敵人看見我們每天煮飯的灶都在增加,必定認為援軍不斷在加入,兵多行速,他就不敢來追。

孫臏減灶,是示弱,我是示強,形勢不同的緣故』

到了武都郡,兵不滿三千,而羌兵有一萬多。

圍攻赤亭數日。

虞詡下令軍中,強弩不要射擊,隻用小箭。

羌兵以為漢軍箭力弱,射不到他們,於是集中兵力猛烈進攻。

虞詡等他們攻上來,下令每二十張強弩集中射敵人一個,發無不中。

羌人大為震駭,紛紛撤退。

虞詡即刻出城奮擊,多所殺傷。

第二天,虞詡集合全部士兵,從東門出城,繞一圈又從北門進來,換了衣服再從東門出去,北門進來,如此回轉數圈,羌人不知道來了多少兵,更加恐懼。

虞詡算計著敵人要撤退了,又秘密派遣五百人在羌人將要渡河的淺水處設伏,羌虜果然大舉撤退過河,漢軍趁機進攻,大破之,斬獲甚眾,羌眾由此散敗。

虞詡於是考察地勢,修築營壁一百八十所,召還流亡的人民,賑濟貧民,開通水運。

虞詡剛到任時,谷價一石要一千錢,鹽一石八千,戶口一萬三千。

虞詡在任三年,米價一石八十錢,鹽一石四百,戶口增加到四萬戶,家家富足,一郡平安。

【學以致用】

01,《孫子兵法》講:『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 真正會打仗的高手都沒什麼名聲。

是我孤陋寡聞了,不看這段歷史,根本不記得虞詡這號人物,這才是真正的高手,不管是政治能力,還是軍事能力,都很有見識。

這些人物故事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

02,看兵法書的人很多,會用兵法的人很少。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虞詡是怎麼形成虞詡的,也就是他的思想是怎樣形成的?

查了百科,看到一段話『虞詡十二歲時,就能通《尚書》』

回想起自己,十二歲在幹嘛?

有看了什麼書呢?

小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書,現在看書的習慣,是出來社會之後養成的,看的多了之後就有了脈絡和體系,然後沿著這個體系持續學習

記得小時候在山上放牛,滿爺爺《外公最小的弟弟》教了我一段十二地支《子屬鼠,醜屬牛……》,當天下午教了一遍,10分鐘不到記會了,第二天放牛的時候又跑過去給他背誦一面,後面再也沒有忘記, 那個時候也就6-7歲的樣子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同時放牛的其他小朋友《同村的,當時我算是放牛當中最小的了》好像對這個不感興趣,但是我是特別有興致的

可惜啊,這是易經裡面的范疇,我隻接觸了這麼一點點知識, 同時呢, 在我記憶力最好的時候,沒有書啊,所以這是很遺憾的事情

那麼,回到當下

看看我們現在的教育,在小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看的是什麼呢?

有些小孩很幸運,在背誦千家詩,易經,八卦,黃帝內經等等,這是最好的樣子,這些人未來的文化底蘊不得了

但有些小孩在看一些口水話的文章,浪費了最好的時候,就算背誦了,長大了又有什麼用呢。

虞詡十二歲時就能通《尚書》啊,所以在後面的成長過程中,這些上古先賢的智慧,就會是他的指導思想,會指導他去觀察世界,思考世界,思考社會上的人、事、物,並且會去琢磨解決方案, 時間長了,他這個實幹的能力和思維都鍛煉出來了

所以,他能用兵如神,他能輕易的平亂,他能在任三年,就讓當地百姓戶口增加,家家富足,一郡平安,這就是他綜合能力的體現

那麼,可以思考,如果自己家裡有小孩,怎樣給他打好基礎,讓他有籌碼可以成為虞詡這樣的人才?

03,在這一段歷史當中,虞詡將兵法運用得爐火純青

『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用20:1的方式,壓倒性投入,單點爆破』

『繞城戲法,虛虛實實』

『擊其惰歸』

很厲害,用兵如神

我們不一定有這樣的軍事思維,但有一個點,是值得我們思考和深度運用的

從普通人到將軍,從讀書人到軍事家,這中間轉變的東西是什麼?

為什麼能夠切換到那麼妙?

對於這一點,我想到的學習案例:紅軍矚目大西南事情,四渡赤水

教員的軍事思想,在這裡面得到極高的展現,

虞詡的案例,與四渡赤水的案例相結合來看,就會有一個共同的關鍵詞,『實事求是』

深刻領會了這個關鍵詞的妙用,作為普通人,我們也可以結合當下在企業當中,在創業過程中使用,

畢竟,聽說教員在第三次渡赤水河之前,並沒有完整地看到過《孫子兵法》,那麼,這就是很有意思,值得我們好好領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