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於江湖
一提到北伐名將,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獨立團和葉挺。
葉挺獨立團的組成,以周士第鐵甲車隊為核心,還吸納了追求進步的青年工人、農民和一部分黃埔學生軍。
這個獨立團的多數幹部都是黨員,包括團長葉挺、黨代表吳季嚴,營長曹淵、許繼慎、楊寧以及9個連長中的6個,還有機槍連長、監視隊長、擔架隊長和偵探隊長。
葉挺獨立團的成名之戰,是著名的汀泗橋、賀勝橋戰鬥。
但是,在這兩次戰鬥中,有一位團長和他的團作用甚至還大於葉挺和獨立團,這個團就是第4軍12師36團,這個人就是36團團長黃琪翔。
但是,同為北伐時期第4軍的優秀團長,葉挺和黃琪翔的結局卻大不相同。
葉挺和獨立團留名青史,作為這支英雄部隊的首任團長,葉挺還入選了36軍事家之一。
但是,北伐時期和抗戰時期都比葉挺更加風光無限的黃琪翔,卻始終沒有達到葉挺的高度,這又是位怎麼呢?
葉挺
葉挺和黃琪翔都是廣東人,葉挺出生於惠陽黃琪翔是梅縣。
葉挺出生於1896年,和葉帥同歲;而黃琪翔比葉挺小2歲,和彭總同歲。
葉挺和黃琪翔在同一年考入了廣東陸軍小學,又先後進入保定陸軍學校學習。
葉挺畢業後直接回到了粵軍任排長,而第二年畢業的黃琪翔到北洋軍任排長,又到保定軍校幹了2年才回到粵軍。
葉挺和黃琪翔的軍事生涯起點非常相似,1922年前後葉挺擔任過工兵營的副營長《營長李章達》、總統府警衛團營長;黃琪翔擔任過輜重營副營長《營長張發奎》、粵軍第1師的營長。
在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時,葉挺保護孫夫人宋慶齡脫險,隨後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和紅軍學校中國班,因此沒有參加兩次東征。
第一次東征,黃琪翔升任獨立旅《旅長張發奎》2團團長,不久改任擴編的12師《師長陳可鈺》36團團長,第二次東征到達瓊崖。
1925年9月,葉挺從蘇聯回到廣州,兩個月後出任新組建的34團團長。
葉挺在留蘇期間加入了組織,從此和老鄉兼保定軍校校友黃琪翔拉開了差距。
北伐開始時,黃琪翔36團正隨張發奎12師在瓊崖處理一些事務,駐紮肇慶的獨立團就被指定為第4軍先鋒團。
薛嶽、餘漢謀和張發奎
北伐的主要對象,是三大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按照北伐軍總司令蔣氏的想法,10萬北伐軍同時進攻兩湖地區的吳佩孚,以及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
但是,以加侖為首的蘇聯顧問團提出『先吳後孫、各個擊破』建議。
不得不說,這和當年劉伯溫『先打陳友涼,後滅張士誠』策略如出一轍。
由於湘軍第4師唐生智倒戈,北伐軍所向披靡很快結束湖南戰事。
兩軍真正的較量是從湖北南大門咸寧開始,而扼守咸寧的關鍵就是汀泗橋。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有一座始建於唐代以前的『汀泗橋』而遠近聞名。
吳佩孚在汀泗橋周邊山上修築了很多工事,由宋大霈2萬人駐守。
1926年8月26日凌晨,第4軍兵分三路對汀泗橋發起強攻:
一路是陳銘樞10師,其餘兩路分別是張發奎12師35團、36團。
葉挺獨立團留作預備隊。
由於吳佩孚軍用機槍封鎖了大橋,加之汀泗河的河水暴漲,給攻堅增添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從上午10點半一直打到太陽落山,雙方隔著汀泗河僵持不下。
眼看60公裡外的武昌吳佩孚親率援兵兼程趕來,代軍長陳可鈺非常著急。
吳佩孚
關鍵時刻,第4軍12師36團團長黃琪翔提出『南北夾攻』。
這一想法讓蘇聯顧問拍案叫絕,代軍長陳可鈺和師長張發奎采納了黃琪翔方案,命令12師36團、10師29團進攻南岸,10師28團和獨立團進攻北岸,讓汀泗橋守軍腹背受敵、首尾不能相顧。
從凌晨1點打到3點,35團和獨立團渡河受挫,葉挺『出奇制勝』想法受到陳可鈺贊許。
第二天凌晨,葉挺率獨立團2、3營,由當地農民帶路,沿著崎嶇山路翻山越嶺,終於趕在天亮前到達汀泗橋東北。
黃琪翔36團和29團突破了前沿陣地,獨立團突然進攻加速了守軍全線敗退。
天亮後,12師35團和獨立團1營一鼓作氣,沖過汀泗橋。
汀泗橋一戰,黃琪翔36團表現最好,而葉挺獨立團乘勝占領千年古城咸寧,迫使吳佩孚和援兵退守咸寧以北20公裡的賀勝橋。
第二天,李宗仁指揮北伐軍4軍、7軍,向賀勝橋發起進攻。
這一次獨立團『轉正』擔綱主攻,戰鬥中陷入重圍損失很大,2營營長許繼慎負傷。
危急時刻,10師28團、黃琪翔12師36團及時趕到。
最終,在第7軍配合下第4軍攻克賀勝橋,吳佩孚倉皇北逃。
1937年8月,張群、葉劍英、郭秀儀、黃琪翔、周公、朱德
北伐軍汀泗橋、賀勝橋連戰連勝,很快兵臨武漢三鎮城下。
武昌是辛亥革命發源地,著名的武昌首義就發生在這裡。
武昌西、北是波濤滾滾的長江,隻有南面和東面是陸地,城高溝深、易守難攻。
在李宗仁指揮下,『鐵4軍』和『鋼7軍』將武昌團團圍住。
第7軍軍長李宗仁,他看到武昌城高溝深、易守難攻,就想長期圍困,等待守軍失去鬥志不攻自破。
但是,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立功心切,等得不耐煩了,強令組織敢死隊限期48小時破城。
官大一級壓死人,李宗仁沒有辦法隻能照辦,這可苦了攻城將士。
激戰中,在賓陽門擔任主攻的獨立團損失很大,爬城奪隘的敢死隊更是死屍累累。
葉挺獨立團的敢死隊隊長1營營長曹淵、1連連長莫奇標、3連連長高超和8連連長李海濤等人先後犧牲。
但是,困獸猶鬥的吳佩孚受軍沒有退路,孤註一擲,拼死頑抗。
葉挺獨立團、第4軍10師、12師前赴後繼,中死傷無數,但武昌依舊固若金湯。
幸運的是,北伐軍連續攻擊40天以後,守軍中終於有膽小鬼支持不住了:防守保安門的吳佩孚軍一個師長李俊卿嚇破了膽,主動開城投降,這才讓北伐軍有機可乘,一舉拿下了武昌。
武昌攻堅戰,葉挺獨立團犧牲310多人,戰後收斂了191名烈士遺體安葬。
應該說,黃琪翔36團和葉挺獨立團,是第4軍贏得『鐵軍』稱號的兩大功臣。
葉挺和黃琪翔表現突出,是僅有的晉升少將的團長,也因此成為『北伐名將』。
第二次北伐,葉挺升任第4軍25師師長、第11副軍長兼24師師長。
黃琪翔則升遷更快,出任第4軍軍長。
全面抗戰時期,葉挺出任新4軍軍長,成為江南敵後抗戰的著名將領。
黃琪翔在正面戰場大放異彩,先後擔任第九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部長陳誠》。
第26集團軍總司令、第11集團軍總司令、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
抗戰後期,還擔任了任遠征軍副司令長官《司令陳誠》,參與指揮滇西反攻戰,打通了中印公路。
1938年,周公、黃琪翔
黃琪翔憑戰功,先後被授予『抗戰勝利勛章』、『青天白日勛章』和美國『總統自由勛章』,還被授予二級上將。
解放戰爭時期,黃琪翔沒有主動加入我軍貢獻才華,而是選擇了遠離戰場。
正因如此,條件更好、北伐和抗戰戰績更大的的黃琪翔,始終沒有達到葉挺的高度。
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選擇大於努力』又一個典型案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