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原創,今天是第1957天
《管見參考》
全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
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成績突出個人
紹興市網上文化家園示范項目
紹興市全民閱讀優秀項目
紹興市最美領讀者
文/管見 主播/張彬
公元1398年,北平,大明燕王府。
燕王朱棣,愁容滿面。
因為他的幾個兄弟——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岷王朱楩,都被他的侄兒——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以『莫須有』的罪名拿下了。
屠刀的下一個目標顯然就是——燕王朱棣。
朱棣打算認命,因為他認為這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但有一個人卻不這麼認為,這個人名叫姚廣孝,他說:
『大王,機會終於到了,千萬不能錯過,動手吧,我全力以赴,一定能給您戴上一頂白帽子』
朱棣是燕王,『王』字上面戴個『白』字,那就是『皇』!
姚廣孝當時的身份,還隻是北平慶壽寺的住持,法名道衍,他針對朱棣擔心的民心所向,斷然說:
『我隻知天道,不管民心!』
作為一個和尚,為何能在燕王朱棣面前如此口出狂言,且讓我從頭說來。
姚廣孝,江蘇蘇州人,『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人。
姚廣孝出身杏林世家,按照家族的既定規劃,他本來應該成為一個優秀的醫生,但他不願按規則出牌,十四歲就剃度出家,法名道衍。
後來,他又拜一個道士為師,學習陰陽術,由此精通了儒、佛、道三教。
1382年,朱元璋的那個大腳馬皇後去世,朱元璋挑選高僧隨侍諸王,誦經祈福,機緣巧合,道衍和尚由此見到了燕王朱棣,並且一見如故。
朱棣帶他來到北平後,道衍當了慶壽寺的住持,出入燕王府,就像出入外婆家一樣,來了不是為吃飯,而是密談。
密談了些什麼?
史書沒有記載,但你我其實都明白,絕對不會談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不會談風花雪月的艷事。
有人說,姚廣孝天生腦後有反骨,當時有一個百看百準的相士袁珙,見了姚廣孝後大吃一驚,說他有病虎之相,天生好殺。
作為和尚,本來應該有好生之德,但姚廣孝聽了這個『好殺』的評價後卻很高興,覺得說到了他的心坎裡。
他還因此寫下了兩句詩:
『蕭梁帝業今何在?
北固青青客倦看』意思是說梁武帝蕭衍的帝業,我才不放在眼裡呢。
你有沒有因此想到黃巢當年的兩句『待到來年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
口氣是基本一樣的大。
但是,盡管姚廣孝的口氣很大,想以『天道』說服朱棣造反,但朱棣依然沒有下定決心。
姚廣孝於是又想出一招,邀請了當年為他看相的袁珙來面見朱棣。
當時袁珙並不認識朱棣朱棣,為了考驗袁珙,朱棣第一次約見他是在皇宮之外的一個酒店,並且朱棣故意和其他侍從混在一起。
誰知道袁珙一見朱棣,便從人群中把他認了出來,撲通一聲跪下說,大王,你怎麼能來到這種危險的地方呢?
並且他一口咬定:
朱棣『龍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
年四十,須過臍,即登大寶矣』
意思是說朱棣40歲後,胡須的長度過了肚臍眼,就一定能當上皇帝。
有人說,這第一次見面是姚廣孝精心安排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朱棣想,既然這個從未看走眼的著名相士都這麼說,看來真是天意了,若不順從『天道』,那就是與天作對了,我的大侄子,可別怪叔叔不客氣了,說幹就幹!
朱棣起兵之時,突有暴風雨來臨,將王府的簷瓦吹落在地。
風吹落瓦在當時被視為不祥之兆,因此朱棣不禁變色。
姚廣孝卻說:『這是吉兆啊!自古飛龍在天,必有風雨相從。
王府的青瓦墮地,這預示著殿下將要用上皇帝的黃瓦了』
朱棣起兵後,姚廣孝留守北平,開始戰爭並不順利,後來他建議領兵的朱棣不要去打沿路的城池,而是繞過城池直取首都南京,朱棣果然一路勢如破竹,不久就渡江進入南京。
1402年,用了不到四年時間,朱棣奪取了侄兒建文帝的皇帝位,姚廣孝在朱棣的『王』字上,終於戴上了一頂『白』帽子——成了『皇』,沒有食言。
論功行賞,姚廣孝功居第一,被封為太子少師,位極人臣。
明成祖朱棣曾命姚廣孝蓄發還俗,被姚廣孝拒絕。
明成祖又賜他府邸、宮女,姚廣孝仍不接受,隻是居住在寺廟中,上朝時便穿上朝服,退朝後仍換回僧衣,因此被稱為黑衣宰相《因為僧衣是黑的》
姚廣孝死後,還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耀——皇帝親自為他寫神道碑,還入了明太廟,明朝二百七十多年歷史,文臣配享太廟,這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
可是,如此厲害的一個人物,在他的家鄉卻不待見。
他到家鄉蘇州賑災時,曾去拜見姐姐,姐姐卻閉門不見。
他去拜訪老朋友王賓,王賓也不肯相見,並且讓人傳話說:『和尚誤矣,和尚誤矣』
這說明在當時的民間,對朱棣篡位還是有不同的看法,並因此遷怒於姚廣孝,在姐姐和好友眼裡,他不是慈悲為懷的僧人,而是助紂為虐,讓生靈塗炭的兇手。
明末的大思想家、文學家李贄對姚廣孝的評價很高:『中國家二百餘年以來,休養生息,遂至於今,士安於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成祖文皇帝《朱棣》與姚少師《姚廣孝》之力也』
這樣的評價,在我看來,是非常中肯的。
你怎麼看?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