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檔案:軍中流行哭喪帽,像給皇帝在戴孝,不是人間太平兆。《網路歷史》

軍中流行哭喪帽,暗示軍隊護駕不力,導致首都失陷皇帝被俘

從前魏武帝曹操統兵征戰的時候,軍中突然流行戴白色的帽子,有人認為這種白帽子是辦喪事時才會戴的帽子,不吉利。

但魏武帝曹操不以為意,沒有禁止軍中這種習慣,隻是讓士兵在帽子的前面縫一塊佈,以對帽子的前後進行前後區別,這種帽子又被稱作『顏帢』,魏武帝覺得顏帢很實用,就下令在民間推廣,百姓也很快接受了這種戴帽子的方式。

等到了西晉永嘉年間,有人覺得帽子前面橫著的佈礙事,就把這塊佈剪掉了,然後把這種帽子稱為『無顏帢』。

晉朝建國後,婦女束頭發,越來越松弛隨意,發髻不能立起來的時候,就把頭發披散在額頭上,隻把眼睛露出來看路。

所謂無顏,還有慚愧的意思,比如俗語無顏見江東父老的無顏,就有這個意思。

將頭發覆蓋在額頭上,實際效果就是一副『無顏』的樣子。

束頭越來越松弛隨意,暗示天下開始不受禮法和道義的約束,達官貴族奢靡放縱,失去教化,等到奢靡放縱到極點的時候,最終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連帶百姓一起,遭受了巨大的恥辱。

在流行無顏帢的第二年,永嘉之亂爆發,首都洛陽被匈奴人攻陷,晉懷帝司馬熾被俘,國家陷入分裂,衣冠南渡,上至達官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遭受了巨大的不幸。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小評:實話實說,西晉的滅亡,和軍中流行的帽子一點都扯不上關系,完全是西晉的司馬氏皇族自作自受的結果。

晉懷帝司馬熾,作為西晉的第三位皇帝,在他登基的時候,西晉朝廷經過八王之亂的持續性破壞,早已經是一片爛攤子了。

初上臺的司馬熾,對內要與東海王爭權,對外要鎮壓層出不窮的胡族部落,對下則要平定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

晉懷帝接手的攤子,比起崇禎接手的江山,雖不能說誰比誰差,但也能說是不相伯仲了。

司馬熾的才能一般,運氣也很差,好不容易熬死東海王司馬越了,匈奴人兵鋒已經直指洛陽,結果就是洛陽陷落,晉懷帝司馬熾在逃亡途中被俘,成了漢趙皇帝劉聰的戰利品。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永嘉之亂。

晉懷帝司馬熾被俘後,在漢趙過了兩年屈辱的囚徒生活,但依然沒能逃脫被殺的命運。

在玩夠青衣執酒的劇情後,漢趙皇帝劉聰最終還是用毒酒結束了晉懷帝司馬熾的亡國之君的生涯。

有意思的是,在永嘉四到六年,也就是晉懷帝司馬熾被俘的這兩年裡,司馬熾仍然是西晉王朝名義上的皇帝,實際主掌西晉朝政的司馬鄴則以監國的身份統領朝政。

直到晉懷帝司馬熾被殺的消息傳出來後司馬鄴才正式登基稱帝,是為晉愍帝,也是西晉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原文:昔魏武軍中無故作白帢,此縞素兇喪之征也。

初,橫縫其前以別後,名之曰『顏帢』,傳行之。

至永嘉之間,稍去其縫,名『無顏帢』。

而婦人束發,其緩彌甚,紒之堅不能自立,發被於額,目出而已。

無顏者,愧之言也。

覆額者,慚之貌也。

其緩彌甚者,言天下亡禮與義,放縱情性,及其終極,至於大恥也。

其後二年,永嘉之亂,四海分崩,下人悲難,無顏以生焉。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聲明:《搜神記》是東晉史學家幹寶《?

—公元336年》創作的小說,就創作年代來說,距今也有將近1700多年的歷史,在這期間,中國的神話故事也是個不斷演化和補全的過程,記述的角色形象和現今的主流形象難免會有所偏差。

因此本文主要是針對搜神記原文做的讀書筆記,以原文翻譯加腦洞補足為主。

由於個人知識水平有限,部分詞匯的翻譯難免不夠準確,另外對於文中的一些人物故事在《搜神記》以外的記載,了解得也不是太全面,敘述的時候難免有所疏漏,錯誤之處,請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