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形成與秦朝末年的『楚漢相爭』有著密切的關系。
象棋棋子分紅、黑兩種顏色,帥方 紅色,將方為黑色,俗稱『紅帥黑將』,這也有其出處。
在象棋最早形成的時候,人們一般把紅帥代表劉邦,黑將代表項羽,即紅方代表劉邦的軍隊, 黑色代表項羽的軍隊。
傳聞,劉邦率領義軍在芒碭山起義,並親自在山上斬死一條大白索,這就是民間流傳很久的『高祖斬蛇』的故事。
傳說,劉邦將大白蛇斬死後,一位老婦人哭著找上山來,說他的兒子就是白帝的兒子,化作白蛇上山遊玩,被亦帝的兒子殺死了,她傷心極了。
說完,老婦女倏地不見,這個故事意味著當時的秦朝就要被新的王朝所替代。
自從斬殺白蛇後,劉邦便自稱是赤帝的兒子,也就特別喜歡紅色,連軍中的大旗都改為紅色。
而項羽則喜歡黑色,他穿的衣服,披掛皆為黑色,就連騎的鳥騅戰馬也都是黑色的。
『紅帥黑將』大概由此而來。
將帥不能照面的依據凡是會下象棋的都懂得,雙方將帥不能直接見面,規則這樣規定是有依據的。
據有關史書記載,在楚漢大戰中,漢王劉邦曾在廣武山上對著西楚霸王項羽破口大罵,結果被楚兵用箭射中,差點丟了性命。
從象棋的形成和發展來看,是古代戰爭在棋盤上的再現。
而棋盤上 的『楚河漢』,是根據楚漢相爭而命名的。
對弈中,將帥如果同在一條直線上,中間又不隔著任何棋子情況下,規則規定走子的一方獲勝,這就好比先動手的一方把對方的將《帥》射中了。
這就是將帥不能照面的依據。
黑色代表漢,紅色代表楚。
關於西漢是否尚黑其實是有爭議的,漢超推崇的顏色應該從秦朝來說起,《始皇本紀》記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
方今水德之始,改年號,朝賀皆自十月朔。
衣服錦旗節旗皆上黑』可見,秦朝尚黑,為水德是沒有爭議的,那麼根據『五德』更替的思想《比如金德克木德,故商代夏;火德克金德,故周代商;水德克火德,故秦代周》,土德克水德,故漢代秦,應尚黃色,但是又有漢承秦制的說法,即漢朝仍然尚黑色,比如漢代初期的衣服尚黑。
然而楚國尚紅《或者說尚赤》則是沒有什麼爭議的,楚人自稱為火神祝融的後裔,圖騰為鳳鳥,比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說的就是鳳鳥,楚人尚赤是可以完全確定的。
因此,黑色為漢,紅色為楚。
中國象棋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但究其源頭,眾說紛壇,尚難斷論。
戰國時期宋玉所著《楚辭》招魂篇裡有『蓖蔽象棋,有六博些』說法,提到了象棋。
從那時到現在已有兩千多年了。
但當時的『象棋』指的是象牙做的六博棋,不是現代形制的象棋。
六博棋由兩人對弈,每方六子,有梟、盧、雉、犢、塞五種棋子,前四種棋子雙方各一枚,最後一種棋子『塞』各兩枚。
梟為首,即主帥。
《說苑》載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燕居則鬥象棋而舞鄭女』。
可見那時在達官權貴和士大夫中已流行下象棋,甚至影響到門客了。
北周武帝《公元561-578年》曾制《象經》,並集合百官在朝廷進行講解。
文學家庾信曾作《象棋經賦》及《進象棋經賦》。
那時期,『象戲』在宮廷和文人中很盛行,但也不是現代形制的象棋。
唐代以前,象棋隻有將、車、馬、卒四個兵種,唐代以後,火器開始用於軍事。
據《唐書》記載,以機發石為攻城,號將軍炮。
所以那時的炮字還是『石』為偏旁的。
軍事上火器的發展給模仿戰鬥場面的象棋帶來了新的發展,使象棋逐漸改革成為擁有將、車、馬、炮、士、象、卒七個兵種,這就和現代象棋的兵種基本相似了。
唐《續藏經》載:『昔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牛僧儒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由此可見,唐牛僧儒的時代以前,象棋沒有炮,加炮以後,才成現代象棋的雛型。
但牛僧儒《玄怪錄》中岑順夢幻所見和挖掘古墓所發現的象棋,隻有王、上將《象》、軍師《士》、輜車、天馬、六甲《步卒》等六個兵種,還沒有炮。
其時為唐代宗寶應元年,故後人稱之為『寶應象棋』。
宋晁無咎《公元1053-1110年》的『廣象棋』,棋子32個,與現制象棋的棋子總數相同,棋盤縱橫各11路,比現制象棋盤大一點。
廣象棋把兩炮放在車的外側,棋子名稱和著法與現制象棋相同,但沒有說明棋盤中間有無河界。
有河界的象棋盤見於北宋末。
北宋末女詞家李清照的《打馬圖經序》中刊有打馬戲和象棋兩用的局戲圖,它所表示的象棋盤圖形與現在的完全一樣。
另外宋顥關於象棋詩詞中有『河外尖斜步卒輕』地描述。
由此可見,北宋前的象棋盤沒有河界,棋盤有河界的象棋是在北宋末定型的。
象棋子現在是平面字形的,但早先曾是立體象形的。
《玄怪錄》中所述的出土古墓,前有金床戲局,列馬滿枰,皆金銅成形,說明唐朝『寶應象棋』的棋子是銅質象形立體子。
後來,北宋古墓出土的象棋文物中,見有圓形銅質的平面棋子,直徑大小不等。
正面有車、馬、炮、將、士、象、卒字樣;反面則是各種不同形狀的圖文。
將是坐著的將軍,腰懸長劍;士是女將,上著戎裝,下穿裙子;象是一隻大象;車是帶有飛輪的輜車;馬是飛躍的馬;炮是飛石;卒是手執長矛的士兵。
以後,圖枰的棋子逐步為字形棋子代替。
宋徽宗趙佶的《宮詞》有『白檀象戲小棋枰,牙子金書字更明』,說的就是白色的檀木棋盤和象牙制的金書字形棋子。
第一個以比較完整的篇章來描述象棋著法的是南宋詩人劉克莊。
他的長達240字的五言古詩《象弈》中,有『小藝雖難精,上智有未解。
君看桔中戲,妙不出局外。
屹然兩國立,限以大河界。
三十二子者,一俱變態。
……遠炮勿虛發,冗卒要精汰。
……昆陽以象奔,陳濤以車敗。
匹馬郭令來,一士汲黯在』 等句,形象地描寫了象棋的棋盤、棋子和著法。
和劉克莊同時代但稍晚些的著名學者陳元靚,在他晚年所編的象棋百科全書《事林廣記》中,輯集了一些棋勢和兩個全局著法,這是見於記載的最古棋局。
象棋中每個棋的數量則是依據了古代政治體系的演變逐漸轉化過來,而兵的數量則主要為應棋局的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