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嫡派的吳佩孚失敗再起後,與奉系結合打敗國民軍,據有湖北、河南兩省《湖北督軍原為蕭耀南,民國十五年《1926年》二月,蕭氏暴死,由吳佩孚委陳嘉謨繼任,受吳節制。
河南自國民軍敗去後,靳雲鶚、寇英傑皆有宰制豫省之野心,由吳佩孚調和,任寇為豫軍總司令,靳為討賊聯軍副司令兼豫省長》,及直隸之保定、 大名一帶,京漢線的全部都是他的勢力范圍。
直系後起的巨頭孫傳芳以南京為根據,宰制蘇、浙、閩、皖、贛五省,對於吳佩孚雖表示尊崇,但已不欲居其下風,其實力亦在吳之上, 自取得五省地盤後,頗想做三國時代的孫吳。
奉系軍閥自將國民軍趕出北京後,在關內據有京奉線及津浦線的北段,李景林為張作霖所惡被迫失勢,直督的位置由張氏授諸張宗昌的部屬褚玉璞,山東仍屬之張宗昌。
孫傳芳表示不北犯,兩張亦表示不南侵,已有放棄舊怨言歸於好之勢。
此為北方的三大勢力,與國民黨絕對不能相容的。
馮玉祥的國民軍困守西北,馮玉祥已赴俄國,其軍隊由部下張之江等主持,東面扼守南口與奉直軍相持,南面死爭西安與劉鎮華相持。
在廣東出師北伐以前,雖已為國民黨的友軍,尚未正式加入國民黨;及國民黨進行北伐時,馮氏也知道獨力難以自存,決計正式加入國民黨了《李鳴鐘於1926年八月抵廣州,報告馮率國民軍全體加入國民黨。
廣州政府即任馮為國民政府委員》。
北伐前形勢圖
還有一個據守山西多年的閻錫山,論他的氣味,本與段祺瑞相接近,可以說是北洋軍閥的附庸。
但自北洋軍閥分裂以來,采用一種隨風轉舵的政策,使自己的地位永不動搖,山西不受兵禍,省內的人民也非常感激他。
當國民黨出師北伐時,奉、直兩軍方在南口與國民軍作殊死戰,閻氏也在晉北與奉、直軍遙相應和,以困國民軍;既不為國民軍之友,也當然不能為廣東國民革命軍之友,不過閻氏隨風轉舵的政策,奉、直軍也不能長久靠他罷了。
而此時以段祺瑞為代表的皖系軍閥,由於民國九年《1920年》直皖矛盾爆發,直系聯合奉系發動直皖戰爭。
直系擊敗皖系,段祺瑞下野,皖系軍閥已於此時退出了中國權力舞臺的中心。
段祺瑞下野後,皖系不再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政治派系,各地的皖系逐漸被直系奉系吞並消滅。
此後雖然有盧永祥聯合張作霖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段祺瑞出任臨時執政,但皖系已不再是主角。
所以這裡就不再贅述。
上面是北方軍閥的大概形勢,此外還有一個關系最重要的湖南,以前是揭舉聯省自治的旗幟以圖自保的,實際上常為吳佩孚所支配。
到民國十五年《1926年》春間,趙恒惕被迫去職,由唐生智繼任湖南省長。
唐氏前此宰割湖南,已與廣東發生秘密關系,繼任省長後,想用快刀斬亂麻的手段,削奪省內其他各武人的勢力,於是葉開鑫走依吳佩孚,引直系軍入湘;唐不能支,退守衡陽,向廣東請求加入國民黨,所部軍隊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
國民政府受其請,將唐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派桂軍先行入湘援助,於是構成由廣東出師北伐的絕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