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與《鬼谷子》。《網路歷史》

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孫子兵法》戰爭的最高境界;《孫子兵法》謀攻篇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是說不需要通過戰場上面對面的拼殺,就能使敵軍屈服,這才是善於用兵的最高境界。

歷史上很多學者把《孫子兵法》稱為武兵法,既然有武就有文,文兵法指的就是《鬼谷子》。

他兩是什麼關系呢?

《孫子兵法》在國內外被譽為『兵學聖典』, 『世界古代第一兵書』

《鬼谷子》歷來被人們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

兩本著作都產生於戰國時期,不過《鬼谷子》比《孫子兵法》成書時間要晚一些,《鬼谷子》側重的是謀略問題,但與軍事問題觸類旁通,鬼谷子還有兩個傑出的徒弟孫臏、龐軍,都善於帶兵打仗,因此也被認為是一部兵書。

《孫子兵法》側重於概括總體戰略,理論成分比較多;《鬼谷子》偏重於具體的技巧,比較易於實踐,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表裡,是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鬼谷子》摩篇說:『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就是說掌握試探術,如果主持政事,就會每日都有成績,甚至一日比一日更大,但都沒有人知道。

主持軍事領兵作戰,就會每天都能打勝仗,一天比一天取得更大的勝利而不易被人發覺,因而沒有人畏懼。

主持政事一天比一天取得成效,為什麼人不知呢?

是因為積累德政,使人民安居樂業,卻不知是誰給予的利益和好處;積累善行,人民都順從遵循著做,卻不知為什麼這樣做。

主持軍事日勝的人,為什麼人不畏呢?

是因為他們經常是不戰自勝,不用破費資財,使百姓不知不覺地歸順,不知不覺地自然不畏懼。

《鬼谷子》的『勝於無形』這跟《孫子兵法》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本質是一樣的。

我們來看個經典案例:齊國『重金買鹿』,發動了世界最早的『貿易戰』

春秋時期,楚強齊弱,楚國時常威脅齊國,齊桓公找管仲商量,管仲建議齊桓公在楚國花高價買野鹿,同時,多準備糧草,加固邊境防禦工事。

於是齊桓公秘密派遣了許多商人去楚國買鹿。

另一方面,管仲專門派出使者,帶著大量錢財,親自去見楚王購買野鹿。

楚王得知使者的來意後,嘲笑管仲的做法,因為楚王認為,野鹿無關緊要,對國家建設沒有任何好處,錢才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管仲既然願意用大價錢來買野鹿,這麼多錢不賺白不賺,於是鼓勵百姓捕鹿。

當時楚國百姓為了獲取更多的收益,放棄了種地去捕捉野鹿,導致楚國大面積良田都被荒廢了。

楚國雖然有儲備糧食,但是百姓缺糧太多了,不久楚國就陷入糧食危機。

齊國則是悄悄地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儲備比之前擴大了許多倍。

與此同時,管仲對桓公說:楚國現在有錢,沒有糧食,必然要拿錢來買,我們趁機封鎖邊境,不讓楚國人出入,切斷他們的運糧通道。

楚國鬧饑荒,全國陷入了慌亂之中,楚王才醒悟過來,趕緊派人收購糧食,但為時已晚,邊境都被齊國控制了,百姓紛紛逃入齊國,從此楚國元氣大傷,再也沒有能力和齊國抗衡了。

齊國從此崛起,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

管仲『重金買鹿』『不戰而屈人之兵』之計,可以說不動一兵一卒,不僅戰勝了強大於己數倍的楚國,而且還讓無數百姓紛紛來歸。

這樣的智慧確實讓人敬佩不已。

《孫子兵法》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和《鬼谷子》的『主事日成,人不知;主兵日勝,人不畏』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呢?

首先,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才是高境界的勝利;雖然現實中往往做不到這麼高的標準,但是《論語》說:取上得中;取中得下;取下,則無所得矣。

我們一定要以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樣即使做得不好,也會獲得一定的成績。

其次,就是告訴我們,凡事要多想想,怎麼樣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看待我們的競爭對手,不論強大與否,從策略上來講,盡量避免正面開戰,而是要尋找自己的優勢,有優勢,投入最小,同時能回避競爭對手的強處,攻擊其弱勢之處,如果沒有那就跟管仲一樣,創造有利條件,從而『不戰而屈人之兵』。

《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實現方式:『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伐謀』『伐交』那就是《鬼谷子》非常擅長的方面了。

那鬼谷子是怎麼論述『伐謀』『伐交』呢?

所有的謀略家都遵循的謀略原則是什麼呢?

我們下期繼續和大家分享。

我們下期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