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戰國名將李牧沒死,是否會抵禦住秦軍,不讓趙國滅亡?《網路歷史》

李牧可以說是秦國之外的其餘六國,最後一個消失的大將了,除了他其餘六國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大將。

而且他在世時,幾乎就憑他的能力,就多次抵擋住了秦軍的進攻,並且大敗秦軍。

最後,秦國為了消滅趙國,用了離間計,才除去這位戰國名將。

甚至有『李牧不死,趙國不亡』的說法。

那如果李牧一直統領趙軍抗秦,是否真的能一直抵擋住秦軍?

李牧,在《史記》當中是作為『戰國四大名將』的身份,有著單獨的傳記,再加上吳起和孫臏,戰國其餘的將領就都沒有這樣的待遇,也可以看出他在軍事上的地位。

不過,他卻是四大名將中最低的一個。

比如廉頗是趙之良將,而李牧是趙之北邊良將。

北邊二字,就是說李牧隻是打匈奴厲害的將領而已。

李牧戰績

要看李牧有沒有能力力挽狂瀾,那麼用戰績來說話,是最直接的表現。

首先,就是抵抗匈奴的戰鬥。

李牧鎮守邊關多年,一直示弱敵方,最後誘敵深入讓這些草原騎兵全部消滅殆盡,這一下草原損失幾十萬將士。

從此,匈奴不敢再犯趙國邊境。

之後,就是抵禦秦將桓齮的進攻,這一戰讓曾經斬首十萬的桓齮大敗而歸。

也因為此戰的戰功,讓李牧成為武安君。

但是以前得到這個稱呼的人,下場都不好,比如殺神白起,蘇秦還有項燕。

隨後,秦軍於第二年再次進攻趙國,被李牧各個擊破。

兩場大勝,延緩了秦軍進攻趙國的步伐,也讓趙國在秦軍的巨大攻勢下得到了暫時的喘息之機。

可以看出,李牧的兩次戰役,對於趙國來說有著定海神針的感覺。

這幾次戰役,李牧也是把自己高超的軍事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

攻守平衡,智計窮出,在防守反擊方面,可以說做到了極致,和殺神白起有的一比。

李牧不死,趙國不亡?

百戰百勝是難得一見的,總會有各種小挫折。

前幾場戰役,不論是滅掉十萬趙軍的桓齮,還是後期其餘的秦軍將領,可以說都是給李牧送戰功去了。

最後,迎來了另一位四大名將王翦。

王翦的戰功是不用懷疑的,秦國滅掉六國,其中三國都是王翦所為。

並且,滅掉趙國和楚國,更是統一六國中最難的戰役。

這兩國的戰役之後,幾乎就沒有任何波瀾。

這兩位名將遇到一處,短時間內是難以分出勝負的。

雖然此時秦國進攻趙國,但李牧也一直尋找良機主動進攻秦軍,力圖一舉擊潰。

王翦則是準備利用秦國強大的國力,和趙國拼消耗,讓趙軍無以為繼,自然不戰而潰。

那王翦如果沒有反間趙國,李牧一直抵禦秦軍,是否能保證趙國不滅呢?

首先,就是保持現狀,兩軍相持。

如果後勤補給可以保證的話,加上李牧又是在趙國作戰,對抗王翦還是有優勢的。

但是實際上,兩國的差距明顯,秦軍也強於趙軍。

面對王翦,李牧保持現狀已經是難能可貴的強大了,要擊敗對方,幾乎不可能完成。

其次,此時的趙軍,單獨對抗秦國很難,李牧王翦也不可能對等的交戰。

所以,若要擊敗秦軍,保證趙國不亡,必須要合縱,聯合其他六國之力。

但這也完全不行,曾經李牧前兩次擊敗秦軍的之後,還曾經抗擊了韓國和魏國。

都已經火燒眉毛了,這兩國沒有想著唇亡齒寒,還準備在秦攻趙的時機下,準備掠奪趙國一次。

明顯,六國是無法齊心抗秦的,並不是六國羸弱的不堪一擊,趙國都獨立可以擊敗秦軍兩次了,何況集六國之力。

最後,在實際情況上考慮,李牧重創秦軍兩次,但是感覺秦軍並沒有損失多大,依然可以組成大軍攻趙。

而李牧一死,此戰失敗,趙國就之間亡國。

說明,兩國的軍事、國力等的差距已經是天壤之別。

李牧即便不死,此戰也勝利,面對王翦也不可能是大勝,絕對趙軍也損失不小。

之後,秦國再次組織大軍前來,李牧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所以,王翦也明白,趙軍隻是在茍延殘喘。

面對李牧勝利是遲早的事情,隻不過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利用反間計謀,除去這位對手。

李牧不死,趙國也會亡國。

但是李牧的死,加速了趙國滅亡的速度而已。

可惜,一代名將沒有馬革裹屍,卻敗在了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