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終子繼』『立嫡立長』,這是中國古代皇位傳承的基本法則。
但是在封建社會下的統治,皇帝擁有極大的權力,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子嗣繼承皇位,沒有後代子嗣的還會過繼子侄給自己,然後立為繼承人,要是沒有確立後繼之君的帝王死後,那也是在皇帝的後輩中選擇一個作為繼承人。
其中比較傳奇的就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死後皇位就由趙匡義坐上了,而不是自己已經成年的子嗣。
關於歷史上的記載也非常地少,其中趙匡胤的死亡也很神奇。
公元976年,趙匡胤召見他的弟弟趙匡義進宮飲酒,並且讓趙匡義留宿宮中,結果第二天,趙匡胤就死了。
趙匡義當時位高權重,又是提前入宮,直接就登基稱帝了。
那趙匡胤當時有子嗣嗎?
趙匡胤公元960年正式『黃袍加身』稱帝。
當時隻有2個兒子,一個9歲的趙德昭和一個一歲的趙德芳,其餘的子嗣都早夭了。
這個時候趙匡胤已經33歲了,在古代那個人均壽命都很低的時候已經算高得了。
在古代,一般帝王為了政權的穩定,都會很早地確立儲君,剛出生的嬰兒都有當太子的時候,但是趙匡胤在位17年的時間,沒有冊立太子,甚至都沒有給2個兒子封王,反而是他的弟弟趙匡義封王,並且兼任中書省中書令,常年鎮守東都洛陽,在當時的權勢比丞相都高了。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是想傳位給趙匡義的意思。
。
。
其實我們從《宋史》列傳,卷一中的『金匱之盟』可以分析一下。
公元691年,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後病重,因為趙匡胤非常的孝順,所以一直在宋太後的身邊服侍,杜太後臨終前,召見趙普前來聽取遺詔,杜太後問趙匡胤:『你知道你為什麼可以奪取天下嗎?
』趙匡胤回答道:『因為是靠了父母給我積下的德行』杜太後說:『不對,因為是周氏的天下讓一個小孩坐上了,如果是一個年長的皇帝,會讓你奪得天下嗎、所以你去世之後應該把你的皇位傳給你的弟弟,如果是個年長者擔任帝王,那就是這個國家的福氣啊』然後趙匡胤哭著回答:『怎麼敢不受教育呢』杜太後又對趙普說道:『你要記住我說的話,不能違背』又命令趙普寫下誓言,藏在金匱中,又命令宮女收好。
由此我們大概可以猜測一下,趙匡胤剛登基一年的時間,杜太後就以遺言警醒趙匡胤,所以趙匡胤想起後周和歷朝歷代的情況,於是不冊立太子,刻意培養弟弟趙匡義,這樣的話也就能大致說得通了。
但是事情不能深入地去糾結,不然處處都是漏洞。
既然決定傳位弟弟趙匡義,為什麼不冊立皇太弟呢?
這樣不是能讓趙匡義繼位變得名正言順嗎?
趙匡義登基了,為什麼趙普不把金匱之盟說出來呢。
反而在趙匡義上位5年之後,趙光胤的兩個兒子都死了,接著就由趙普公佈了『金匱之盟』。
兩年後,弟弟趙廷美也因為謀反被殺,最引人深思的是說趙廷美謀反的就是趙普。
小編認為,趙匡胤本來是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結果杜太後遺言讓趙匡胤糾結了,想著為了趙氏的天下,還是先培養趙匡義,自己又有私心所以不立皇太弟,結果年紀大了之後又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這時候趙匡義的權勢已經很大了,也不好輕易地動他,結果自己先走了。
『金匱之盟』應該是真的有,但是裡面的內容可能有些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