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我死後父母的悲傷,我也不覺流淚了』
『雲,誰無父母,誰無兒女,誰無情人。
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
『我們雖然是死了,但我們的遺志自有未死的同志來完成』
『小寶寶,我很明白地告訴你,你的父母是共產黨員,且到俄國讀過書《所以才處我們的死刑》』
『死後屍總會收的,絕不許來,千囑萬囑』
『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
……
9月30日,中國第九個烈士紀念日,記者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不同展廳,分別看到,許多革命烈士生死離別時,寫給母親、妻女、孩子……的家書和絕筆信。
兩封並列展出的遺書
其中,有兩封並列展出的遺書。
一封,是丈夫就義前給妻子的訣別信。
《信件全文,向上滑動啟閱》
雲霄我的愛妻:
這是我給你的最後的信了,我即日便要處死了,你已有身,不可因我死而過於悲傷。
他日無論生男或生女,我的父母會來撫養他的。
我的作品以及我的衣物,你可以選擇一些給他留作紀念。
你也遲早不免於死,我已請求父親把我倆合葬。
以前我們都不相信有鬼,現在則惟願有鬼。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並蒂蓮,夫妻恩愛永,世世締良緣』回憶我倆在蘇聯求學時,互相切磋,互相勉勵,課餘時閑談瑣事,共話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遊歷,形影相隨。
及去年返國後,你路過家門而不入,與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
你在事業上、學業上所給我的幫助,是比任何教師任何同志都要大的,尤其是前年我病,本已病入膏肓,自度必為異國之鬼,而幸得你殷勤看護,日夜不離,始得轉危為安。
那時若死,可說是輕於鴻毛,如今之死,則重於泰山了。
前日,父親來看我時,還在設法營救我們,其誠是可感的,但我們寧願玉碎卻不願瓦全。
父母為我費了多少苦心,才使我成人,尤其我那慈愛的母親,我當年是瞞了她出國的。
我的妹妹時常寫信告訴我,母親天天為了惦念她的遠在異國的愛兒而流淚。
我現在也懊悔此次在家鄉工作時,竟不曾去見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別了。
前日父親來時我還活著,而他日來時隻能看到他的愛兒的屍體了。
我想起了我死後父母的悲傷,我也不覺流淚了。
雲!誰無父母,誰無兒女,誰無情人!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
我們雖然是死了,但我們的遺志自有未死的同志來完成。
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此祝
健康!並問王同志好!
覺手書
一九二八年十月十日
另一封,是母親寫給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女兒的遺囑。
《信件全文,向上滑動啟閱》
啟明我的小寶貝:
啟明是我們在牢中生了你的時候,為你起的名字,這個名字是很有意義的。
因為有了你才四個月的時候,你的母親便被湖南清鄉督辦署捕於陸軍監獄署來了。
當時你的母親本來立時死的罪,可是因為有了你的關系,被督辦署檢查了四五次,方檢查出來是有了你,所以為你起了個名字叫啟明《與你同樣同生一個叫啟蒙》。
小寶寶,你是民國十八年正月初二生的,但你的母親在你才有一月十幾天的時候,便與你永別了。
小寶寶,你是個不幸者,生來不知生父是什麼樣,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
小寶寶,你的母親不能撫養你了,不能不把你交與你的祖父母來養你。
你不必恨我,而恨當時的環境。
小寶寶,我很明白地告訴你,你的父母是共產黨員,且到俄國讀過書《所以才處我們的死刑》。
你的父親是死於民國十七年陽歷十月十四日,即古歷九月初四日。
你的母親是死於民國十八年陽歷三月二十六日,即古歷二月十六日。
小寶貝,你的父母,你是再不能看到,而且也沒有相片給你,你的母親所給你的紀念隻有相片和衣物及一金戒指,你可以作一生的唯一的紀念品。
小寶寶,我不能撫育你長大,希望你長大時好好讀書,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樣死的。
我的啟明,我的寶寶!當我死的時候,你還在牢中,你是個不幸者,你是個世界上的不幸者!更是無父母的可憐者!小明明,有你父親在牢中給我的信及作品,你要好好地保存。
小寶寶,你的母親不能多說了,血淚而成。
你的外祖母家在北方,河北省阜平縣,你的母親姓趙。
你可記著,你的母親是二十三歲上死的!小寶寶,望你好好長大成人,且好好讀書,才不負你父母的期望。
可憐的小寶貝,我的小寶寶!
你的母親於長沙陸軍監獄署淚涕
三月二十四日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內,陳覺烈士寫給妻子趙雲霄的遺書部分片段《左》及趙雲霄寫給出生僅4個月的女兒的遺書《右》《一級文物》。
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兩位寫信的年輕人叫陳覺和趙雲霄。
這是關於他們的故事:
1925年冬,來自湖南醴陵的陳覺和來自河北阜平的趙雲霄,作為第一批先進的中國青年知識分子,被黨組織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一年後兩人在莫斯科結為夫妻。
1927年7月,一起回國參加革命,同年9月被派往湖南工作,他們在醴陵建立遊擊隊,創辦小型兵工廠,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創立蘇維埃政府,後轉入地下與國民黨鬥爭。
九月中旬的一天,趙雲霄外出送情報的時候被叛徒發現,不幸被捕。
10月初,陳覺在常德縣城也不幸被捕。
再次相聚,已在獄中。
不久,判決書下來了,陳覺、趙雲霄以所謂『策劃暴動,圖謀不軌』的罪名,被判處死刑。
因懷有身孕,趙雲霄被延期五個月執刑。
1928年10月10日,陳覺在就義前給妻子留下一封訣別書。
四天後,1928年10月14日,陳覺在長沙英勇就義,時年21歲。
陳覺壯烈犧牲4個月後,妻子趙雲霄在獄中生下了他們的女兒,取名啟明。
生下啟明僅僅1個多月,她提筆給孩子留下了,第一封也是最後一封信。
1929年3月26日,趙雲霄給襁褓中的女兒,喂過最後一次奶後,鎮定地走向刑場,犧牲時年僅23歲。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當年被祖父母從監獄接出來撫養的小啟明,並沒有像母親希望的那樣『長大成人』,出獄後不久便不幸夭折了。
身處險境的『不孝兒』寫給母親的家書
『母親,好久沒有接著你的信了,更是好久沒有聆聽你老人家慈愛親切的教訓了,我的心中是多麼的想念呦。
我因此曾經寫信去向三弟詢問過,我因此曾經再三的反省過,我不知道我有什麼觸犯[了]家庭?
我不知道我有什麼遷怒母親?
以致值得你們這樣的惱恨我,棄絕我,甚至於不理我。
前天,我接著你老人家三八婦女節給我的信,我高興得什麼似的……』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內,冷少農烈士寫給母親的信。
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這是從事情報工作的革命烈士冷少農寫給母親的一封家書。
1925年,冷少農南下廣東投身革命,報考黃埔軍校。
畢業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被分配到黃埔軍校政治部周恩來主任辦公室,擔任秘書。
大革命失敗後,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冷少農隱蔽了黨員的身份,到南京從事情報工作。
為了嚴守黨的秘密,冷少農從未向家人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
1930年,冷少農收到了母親寫的一封信,信中,母親用『不忠不孝、忘恩負義』痛斥冷少農為『不孝兒』。
面對母親的責備,冷少農十分難過,懷著內疚的心情。
1930年3月31日,他給母親寫了一封數千字的長信。
1932年5月,冷少農犧牲於南京雨花臺,時年32歲。
在奶粉罐裡藏了28年的絕筆信
陶:
餘在瓊已直認不諱,日內恐即將判決,餘亦即將與你們長別。
在前方,在後方,日死若幹人,餘亦其中之一耳。
死後勿為我過悲,惟望善育吾兒。
你宜設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謀自立為要。
死後屍總會收的,絕不許來,千囑萬囑。
勛
九·十四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內,李碩勛烈士寫給妻子趙君陶的遺書。
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時任北京化工學院副院長的趙君陶從一個生銹的奶粉罐裡取出一封隱藏了28年的絕筆信,捐給了正在佈展的軍事博物館。
這是一封遺書,趙君陶的丈夫李碩勛烈士在獄中寫給她的遺書。
他們的故事:
1924年5月,李碩勛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結識了趙君陶,兩人互生愛慕之心,1926年8月,結為終身伴侶。
李碩勛烈士與妻子趙君陶合影。
資料圖
1931年春,李碩勛奉命到粵贛邊區擔任紅7軍政委,在他抵達香港準備轉往紅七軍時,接到中央電報,被任命為廣東省委軍委書記,機構設在香港九龍。
1931年7月,經過組織的批準與安排,趙君陶攜3歲的兒子來到香港,掩護李碩勛開展地下鬥爭。
短暫的團聚後,李碩勛受黨的委派,前往海南島指導工作,不幸的是,由於叛徒出賣,李碩勛不幸被捕,後被押至海口府城監獄。
受盡酷刑,但始終未曾泄露半點秘密。
在獄中,李碩勛給妻子趙君陶寫下了一紙遺書,托獄友以後有機會將信帶到香港。
寫下這封絕筆信後不久,李碩勛在海口東校場英勇就義,年僅28歲。
被殺害當天,寫給妻子的一封遺書
紅霞吾妻鑒:
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
人終有死,我死您也不必過傷悲,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
家中餘產不可分給別人,留作教養子女幹等用。
我筆囑矣,小兒還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學,以成有用之才也。
家中繼母已托二、三、四弟照應、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吉鴻昌與妻子。
資料圖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內,吉鴻昌寫給妻子的遺書《右》。
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1932年,身為軍人的吉鴻昌變賣家產購買槍械,組織武裝抗日。
這年深秋,他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11月,吉鴻昌遭國民黨軍統特務逮捕,臨刑前,他要來紙筆,給妻子寫下了一封遺書。
信中,他鼓勵妻子為了兒女的成長,為了前赴後繼的革命,堅強地活下去。
在刑場的雪地上,他又寫下一首絕命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後壯烈犧牲,時年39歲。
開往刑場的火車上,寫給兒子的絕筆遺書
寧兒:
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
希望你,寧兒啊。
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親趙一曼於車中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內,趙一曼犧牲前寫給兒子的絕筆信。
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九一八事變』後,兒子寧兒《陳掖賢小名》未滿3歲,趙一曼就被派往東北抗日,從此音訊杳無,留給寧兒的隻有一張合影。
趙一曼與兒子合影。
資料圖
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負傷被俘,用鋼針刺傷口、用燒紅的烙鐵烙皮肉,日軍屢屢用酷刑逼供,她寧死不屈,嚴詞痛斥日寇的侵犯罪行。
在敵人的醫院裡,她積極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教育爭取看護和看守人員。
在生命最後時刻,趙一曼最為牽掛的是唯一的兒子,她要來紙和筆,寫下了這封遺書。
之後凜然就義,年僅31歲。
寫完信不久
這些革命烈士
英勇就義,壯烈犧牲
新中國成立73周年來
無數英烈用鮮血捍衛國家尊嚴
用生命換來今日和平
我們無法知道
每一位英烈的名字和生前故事
但是
每一個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必須被銘記
每一種視死如歸的精神都值得被仰望
奮鬥是最好的紀念
如今,這盛世,如您們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