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皇朝社會,有一些皇帝的知名度很高,比如漢高祖、宋太祖、元世祖,再比如唐太宗、清太宗等等,這些其實都是他們死後的繼任者對他們追加的廟號,他們生前可能會猜到但並不知道。
那麼這些廟號是可以隨意加封的嗎?
肯定不是!有什麼規律可循嗎?
當然有!
我們知道,一個封建皇朝不管是存在多少年,像漢朝400年、唐宋300年,都會有一個開國皇帝,這個開國皇帝也就是這個朝代的第一位君王。
對於開國君王,他們死後的繼任者為了表示尊敬一般會追封他為祖,但具體會封什麼祖,還要看繼任者對他的評價以及開國皇帝自己的實力。
像比較知名的開國皇帝有,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清太祖等等。
我們不難發現,即便是開國皇帝他們的廟號也是不盡相同的,有高祖有太祖也有世祖,這個就是後世的繼任者根據情況追封的了。
那麼,這幾個祖中有沒有優劣之分呢?
在筆者看來是有的,一般來說,太祖最為尊貴,世祖次之,高祖再次。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雖然這位皇帝並非開國皇帝,但也被追封為祖,這又是為什麼呢?
比如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任皇帝,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他們都不是在我們看來的開國皇帝,卻被封為祖。
這都是封建統治者有著精妙的政治算計在裡面的。
宗一般來說都不是開國君主了。
最為尊貴的廟號當屬太宗,基本上是所在朝代的第二位君王。
像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清太宗皇太極,結合祖的稱呼和慣例,世宗相較於太宗要次一等,但也是宗裡比較好的廟號了,像康乾盛世的重要推動者清世宗雍正就是其中比較有名的。
再比如高宗,就是較世宗再次一等的了,但也是在宗裡排名比較靠前的幾個廟號,像宋高宗趙構、清高宗乾隆也是這一廟號比較有名的君王。
當然,一個封建皇朝不止會有兩三個君王,有的達十幾位二十幾位之多。
那麼這些繼任者,他們的廟號又會如何來追封呢?
這個大多與皇帝本人在位時期的統治風格以及後世對他本人的評價關系很大。
比如宋仁宗趙佶、明仁宗朱高熾、清仁宗嘉慶,他們在位時期一般都比較仁厚,社會氛圍也較為昌明寬松,與民休息,一個仁字也體現了儒家的精髓所在。
而這一廟號也是在封建皇朝中地位評價比較高的了。
能夠評上仁宗的,一定也是比較有作為的皇帝,至少是一位受子民比較愛戴的統治者。
其他的什麼宗,這裡筆者就不一一列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