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國慶節=皇帝的生日。《網路歷史》

在古代,國慶節跟皇帝生日畫等號。

唐太宗不忍心過節,唐玄宗卻大操大辦。

本事不如老一輩,揮霍起來眼都不眨,這敗家子也終於等到了『安史之亂』。

唐太宗不忍心過生日

『生日之禮,古人所無。

……逮唐宋以後,自天子至於庶人,無不崇飾』據學者顧炎武考證,古人原先並不慶祝生日,是唐宋以後,才有慶祝生日之風。

這是因為,古時醫學不夠昌明,女性分娩艱難痛苦,每個人的生日其實都是母親受難之日,生日之時應該向母親盡孝,倘若母親已經亡故,還要悲傷悼念,不宜接受祝福。

從唐朝開始,中國開始刮起慶生祝壽之風,生日那天的悲傷氣氛一掃而空,代之以休閑宴樂與開懷暢飲。

貞觀二十年《646年》臘月,唐太宗過生日,對大臣長孫無忌等說過一番話:『今日是朕生日,世俗皆為歡樂,在朕翻成傷感。

今君臨天下,富有四海,而承歡膝下,永不可得……奈何以劬勞之日,更為宴樂乎?

唐太宗這話或許是出於真心,但也反映出他在位時慶祝生日已成流俗,大部分人都覺得慶生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唐玄宗『發明』國慶節

唐玄宗李隆基雖然本事沒有太宗李世民大,但是命好,自我感覺更好。

在經過前期的十幾年『不折騰』之後,大唐的國力慢慢復原,又經過一番治理,出現了『開元盛世』。

於是唐玄宗飄了,飄得很高。

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宰相張說上表建議,鑒於唐玄宗的功績,將他的生日農歷八月初五,設為『千秋節』,慶祝太平盛世。

將皇帝生日設為全國性節日,在此以前還無先例,因為唐玄宗喜歡表中『千秋萬代』的寓意,還戲稱這是『自我作古』,並沒有反對。

第二年文武百官便再次聯合上表,『一致要求』將唐玄宗生日設為『千秋節』。

唐玄宗終於同意了這個建議。

每到這一節日,全國上下放假三天以示舉國同慶,民間張燈結彩,鞭炮齊鳴,跟過年一樣熱鬧。

朝臣敬賀,百姓奔走把酒歡慶,熱鬧非凡,轟轟烈烈。

為慶祝第一個千秋節,唐玄宗搞得很隆重,在花萼樓前舉行盛大的宴會和樂舞表演。

教坊為此專門創作了一部大曲《千秋樂》,與《蝶戀花》《清平樂》等教坊大曲一起上演,其中最有名的樂舞,當數唐玄宗編寫的《霓裳羽衣曲》,由15歲以下少女組成300人的大型舞隊表演,陣容強大,氣勢恢弘。

這樣慶祝了一些日子,就發生了『安史之亂』,唐玄宗退位。

唐肅宗李亨登基後,效法玄宗,將自己的生日農歷九月三日定為『天平地成節』,與太上皇玄宗的『天長節』並存著過了一段時間。

由於這兩個節靠得比較近,八月十五正好處於這兩個節的中間,朝廷便將兩節折中為『天長節』,慶賀的日期也改到了八月十五。

這樣的節日,歷代帝王多有效仿,相沿成習。

宋太宗給宋太祖過節

北宋和南宋持續三百多年,歷經十幾個皇帝,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的誕辰,當然也都有自己的『國慶節』。

宋朝新皇登基,設立新國慶,舊的國慶日與老皇帝一起廢除。

但也有例外,比如說宋太宗即位後,為了表達對亡兄宋太祖的思念之情,仍然號召臣民繼續慶祝太祖誕辰;宋欽宗在位時,太上皇宋徽宗還活得好好的,他作為兒子,雖然有了自己的『國慶節』,但卻不敢慶祝《當時兵兇戰危,大宋政權即將不保,即使沒有太上皇,他也未必有機會慶祝誕辰》。

同樣道理,宋孝宗即位時,上面有太上皇宋高宗;宋光宗即位時,上面有太上皇宋孝宗。

南宋這兩位皇帝都是在太上皇駕崩之後,才敢風風光光地接受天下臣民的祝賀。

宋朝出現過幾位垂簾聽政的老太後,如宋仁宗時太後劉娥把持朝政,宋哲宗時太皇太後高滔滔把持朝政,劉太後和高太後都是非常精明非常戀權也非常有威信的女中豪傑,大臣和小皇帝畏懼她們,一些大臣為了討她們歡心,也將她們的生日定為『國慶節』。

劉娥劉太後正月初八生日,被定為『長寧節』;高滔滔高太後七月十六生日,被定為『坤成節』。

明朝國慶節大操大辦

宋朝的國慶節民間遊玩消費潮是現在黃金周的源頭。

與宋朝同時代的遼國、金國也過國慶節,比如說遼太宗國慶節被稱為天授節,遼興宗國慶節被稱為永壽節。

等到明清時期,以皇帝生日的節的國慶節更是熱鬧,除了朱元璋等少數幾個帝王後,每個帝王的國慶節都會大操大辦,一位明朝詩人曾為此作詩道:寶婺流暉燦曉煙,笙簫吹徹艷陽天。

帝城佳氣貂蟬裡,王母春風玳瑁筵。

百歲含飴萱草旭,九霄接羽鳳毛翩。

渭陽世沐恩光渥,國慶家禎奕葉延。

而隨著封建時代徹底結束,中國建國,國慶節就變成了建國那一天,不管是時間還是名字都沒有再變過。

據《株洲晚報》等綜合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