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萬歷朝鮮戰爭。《網路歷史》

1593年6月,第一次萬歷朝鮮戰爭結束,中日雙方開始了漫長的談判過程。

9月,朝鮮國王李昖上表感謝明朝援助,但此時日軍仍占據朝鮮南部四道,朝鮮方面對此次議和並不滿意。

12月,在朝明軍除劉綎所部外全部回國。

豐臣秀吉對明朝使團提出的『明日和平條件』包括:遠嫁大明公主為日本天皇後;割讓朝鮮南部四道給日本;開展明日貿易等七條。

使團知道朝廷絕不會認可這些條件,回國後隻說日本恭順,其餘隻字未提。

明神宗和大臣們此時正為立儲一事爭得不可開交,也未重視和談。

日本使者小西飛長時間滯留朝鮮,直到與和談負責人小西行長等人偽造了一封豐臣秀吉的降表,才被允許入京。

明朝提出的議和條件包括:日本限期全部撤軍回國;封豐臣秀吉為日本王,但不允許日本入貢《既不同意開展明日貿易》;日本盟誓永不侵犯朝鮮。

小西飛擔心和談不成,自己和小西行長會受到牽連,一口答應。

他不僅隱瞞了豐臣秀吉提出的條件,還煞費苦心的編造了『朝鮮不願幫助日本代請大明封王,不得已才出兵』這樣的謊言。

明朝君臣對此結果大為滿意。

1595年1月,明神宗派臨淮侯李宗城赴日冊封。

李宗城在釜山得知豐臣秀吉和談的真正條件,大為震驚,感覺此去可能性命不保,次日便逃跑北返。

明朝隻得改派使者,9月才到達大阪。

豐臣秀吉聽到詔書封他為日本國王時,大怒道:『日本王我想當就當,需要你們冊封嗎?

』隨即驅逐明朝使臣,懲罰小西行長等人。

1596年,豐臣秀吉再次發佈動員令,組建八軍合計十四萬人,於第二年正月進攻朝鮮。

第二次萬歷朝鮮戰爭爆發。

在朝鮮的請求下,明朝以麻貴為總兵官,先赴漢城統帥南北諸軍;楊鎬為僉都禦史,經略朝鮮軍務;兵部尚書邢玠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率明軍主力隨後入朝。

1597年7月,日軍兵分兩路,向北全面進攻。

左路軍四萬九千人在小西行長的帶領下攻克全羅道重鎮南原,三千明軍除副總兵楊元等數人殺出重圍外,全部陣亡。

右路軍六萬五千人在加藤清正的帶領下進攻全州,駐守全州的明將陳愚衷棄城而逃《楊元、陳愚衷逃到漢城後被處斬》。

日軍會合後,又相繼攻陷黃石山、金州、公州等漢城屏障,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與此同時,朝鮮水師被摧毀的消息也傳到漢城。

第一次戰爭後,朝鮮名將李舜臣被任命為三道水軍統制使,風光無兩。

日軍重啟戰端後,針對他施行反間計,李舜臣以『欺罔朝廷』、『縱賊不討』之罪被捕,免死後發配從軍。

1597年7月,李舜臣的繼任者元均率水師主力進攻釜山,在絕影島附近被日軍截擊,戰敗後一路逃竄到巨濟島北岸的狹窄水域漆川梁。

元均不顧眾將轉泊他處的進言,七天後被日本水陸軍合圍,幾乎全軍覆沒。

面臨困境的麻貴為了拖住日軍北上的攻勢,為明軍主力入朝爭取時間,決定南下阻擊日軍。

10月17日,副總兵解生率軍兩千奔赴稷山,與日本第三軍先頭部隊數百人遭遇。

日軍在火繩槍的掩護下率先發起突襲,明軍開始誤以為是配合其作戰朝鮮軍,沒有防備之下被日軍擊退。

穩住陣腳後,明軍使用大炮轟擊,騎兵隨後發起沖鋒,大破日軍。

黑田長政率領援軍趕到戰場後雙方罷兵。

解生和黑田長政分別向後方求援。

次日拂曉,黑田長政對明軍發起攻擊。

明軍援兵二千人在此時趕到,在大炮的掩護下,以騎兵大破黑田長政。

日方援兵二萬五千人迫近稷山後,明軍主動撤退。

日軍雖然占領了稷山城,但懾於明軍戰力,未敢繼續北上漢城,喪失了戰爭主動權。

稷山之戰後,明軍主力入朝,總兵力已達五萬,日軍見此全線退守釜山。

朝鮮水師全軍覆沒後,李舜臣臨危受命,再次出任三道水軍統制使。

他在南海岸收集殘餘板屋船十二艘,士兵一百二十餘人,以全羅右水營為基地重建水師。

日本水軍得到消息後,出動艦船三百餘艘大舉進攻,10月26日,李舜臣佈置民船作為疑兵,親率十二艘戰船將敵人誘入狹窄的鳴梁海峽,集火日軍指揮艦,擊斃日軍將領來島通總。

日軍軍心渙散,順潮撤退。

戰後,李舜臣鑒於『水勢極險,勢亦孤危』,退出這一區域。

日軍達成了占領朝鮮水師基地的戰略目的。

10月,在朝鮮軍的配合下,麻貴命令明軍分路南下以迷惑日軍。

12月,到達釜山門戶蔚山城下集結。

李如梅帶領三千騎兵直插日軍城外大營,斬殺一千餘人,日軍被迫退入城內。

明軍以江浙步兵作為先鋒,迅速突破蔚山城墻,把加藤清正的第一軍圍困在城內高地島山。

​受地形限制,明軍大炮難以有效射擊,江浙步兵隻好頂著火繩槍的射擊,結鴛鴦陣艱難仰攻。

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突破了日軍三層防禦中的兩層。

這時,經略楊鎬偏袒遼東系將領,強令江浙步兵退出島山。

等到李如梅帶領遼東軍開始進攻時,日軍已將工事搶修完畢,加上天降大雨,明軍喪失了絕佳戰機。

1598年1月,日軍各部擺脫朝鮮軍牽制,乘船趕到,久攻無果的明軍決定撤退。

楊鎬再次指揮失誤,倉皇撤軍,造成明軍混亂潰敗,慘重損失。

回到漢城後,楊鎬向朝廷謊報前線大捷,後被人揭發,罷官聽勘。

蔚山之戰前,兵部尚書邢玠上書朝廷,『請募兵川、浙,並調薊、遼、宣、大、山、陜兵及福建、吳凇水兵』。

5月,陳璘率兩廣兵,劉鋌率四川兵,鄧子龍率浙江、南京兵陸續趕到朝鮮。

8月,豐臣秀吉在日本病死,日方封鎖消息,命令朝鮮日軍爭取議和,如議和不成則全線撤退。

9月,明軍分兵三路進攻日軍。

麻貴再次包圍加藤清正於蔚山,後被立花宗茂以假營伏兵擊敗撤退。

劉綎進攻駐軍順天的小西行長,日軍堅守不戰,明軍被迫撤退。

董一元在泗川圍攻島津義弘,前軍都已突入城中,此時火炮陣地卻突然發生爆炸,明軍頓時大亂,撤出泗川,日軍乘機掩殺,董一元所部損失慘重。

10月,豐臣秀吉病死的消息傳至朝鮮,日軍開始準備撤退。

11月11日,小西行長的第二軍登船東撤,在光陽灣貓島附近海面受到中朝水軍攔截,隻能向泗川、南海方向日軍求援。

已經撤退的島津義弘接到小西行長的求援信後,率領第五軍主力會合從南海而來的宗義智,合兵萬餘人,艦船五百艘,向西通過露梁海峽,進入光陽灣。

陳璘獲悉日軍西進的情報後,立即調整部署,決心在露梁峽以西海域殲滅救援之敵。

他自率水師主力為左軍,在露梁海北側埋伏;命李舜臣率朝鮮水師為右軍,進泊南側觀音浦,與明軍夾擊日軍;命副總兵鄧子龍率三艘巨艦,待日軍船隊通過海峽後斷其歸路。

11月19日,日軍船隊進入聯軍預伏地。

鄧子龍率巨艦一馬當先沖入敵陣,以虎蹲炮轟擊日艦。

聽見炮響,李舜臣率水師來援,殺進日軍側翼。

陳璘趕到後三面夾擊日軍船隊,焚毀其大部分戰船。

戰鬥中,年逾七旬的鄧子龍帶領三百人與日軍接舷血戰。

當他跳上一艘被攻擊的朝鮮戰船救援時,友軍誤擲火器將船點燃,鄧子龍無路可退,被日軍圍攻,英勇殉國。

李舜臣也在督戰時不幸中流彈犧牲,臨死前他下令隱瞞死訊,繼續追擊日軍。

劉綎率軍在陸上進攻小西行長,奪取橋寨,陳璘命艦隊協同攻擊。

小西行長殘部邊戰邊退,最終在立花宗茂的接應下,從南海島另一端逃離。

島津義弘見此率殘餘船隻遁入外海。

此戰,聯軍燒毀、擊沉日軍艦船兩百餘艘,大獲全勝。

1599年4月,明軍班師回朝,萬歷帝接受獻俘,祭告郊廟。

次月,頒《平倭詔》詔告天下。

持續了七年之久的萬歷朝鮮戰爭,徹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侵吞朝鮮,染指中國的侵略企圖,穩定了東亞局勢。

直到乾隆年間,到訪中國的朝鮮哲學家、科學家洪大容還稱頌大明再造之恩:『萬歷年間,倭賊大入東國,八道靡爛,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費天下之財,七年然後定;到今二百年,生民之樂利,皆神皇之賜也。

且末年流賊之變,未必不由於此,故中國以為由我而亡,沒世哀慕,至於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