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造成『五胡亂華』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麼?人口因素是什麼?《網路歷史》

五胡亂華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政權對峙的時期。

這是歷史最黑暗的時期,對華夏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是中國歷史上重大的歷史關頭。

而造成『五胡亂華』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歷來是眾說紛紜,本篇文章讓我們排除歷史的必然性,探究一下人為因素所導致的原因。

東漢埋下的禍根

遊牧民族自古便是漢人的心腹大患,東漢時兵力強盛,在解決遊牧民族的問題上,大體有了兩種處理方式。

逐步侵入他們的領域,迫使他們漢化,或者逐到塞外。

留在中原的胡人受漢王朝的控制,逐出塞外的胡人則是結合成匈奴等國家。

公元46年之後,東漢朝廷為了方便掌控邊疆民族,有意識的削弱邊疆民族的勢力,不斷地招引或強制的將邊境的各族往中原遷移。

此法在方便監控各族的同時,更是為中原提供了不少的勞動力和兵源。

《史記》中記載『東粵請舉國徙中國,乃悉與眾處江淮之間』這個政策雖然在短時間內減少了胡人的侵擾,但是卻埋下了巨大的隱患,給新生政權帶來了大量人口。

曹魏的二次內遷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強割據導致中原人口劇減,曹操在《蒿裡行》中寫:『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便寫出了當時混戰的淒慘。

當時曹魏專政北方,周圍胡人蠢蠢欲動,曹操還要兼顧南方,為了解決這一大患,曹操決定將胡人遷入內地,『五胡亂華』中的五胡匈奴、鮮卑、羯、羌、氐便是這時大規模遷入內地,緩解了中原因戰亂所導致人煙稀少問題。

雖然解決了一時之需,但這始終是一把雙刃劍,胡人進入中原後,居住在涇水和渭水流域,對洛陽形成了包圍之勢,曹魏武力強盛能夠壓制胡人,當中央政權武力衰弱之時,便是禍起蕭墻之時了。

晉朝的八王之亂

司馬氏篡奪政權,建立晉朝後不久,便因內政引起內亂,這場極為嚴重的皇族內亂參與人數眾多,涉及區域廣泛,短短十六年,給了還未從三國混亂中恢復的新生政權致命一擊。

『八王之亂』導致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撇,此刻晉國的力量消失殆盡。

饑荒、疫病頻生,人民大量傷亡,社會經濟一片混亂,使不少人被迫離開家鄉成為流民,更是給了胡人可乘之機。

晉朝定都在洛陽,早在曹魏時期胡人便對洛陽形成了包圍之勢,江統看出潛在的問題,提議遷民,卻因為賈南風幹政並沒有采納建議。

此刻晉國國力衰弱早已不能壓制胡人,於是胡人南下,中原大亂,史稱『五胡亂華』

從東漢末年到八王之亂,漢人因為戰亂大量減少,胡人因為不斷內遷大量增多,北方胡漢人數隱約達到平衡,而人口是一個國家最基礎的實力,是第一因素,胡人實力上漲但是社會地位卻依舊處於底層,胡人的位置與自己的實力不匹配,形勢改變也是早晚的事。

本文重心在人口,除此外還有氣候變遷,地理因素等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