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這個地名很普通,大概是該地柳樹成林,因而得名。
在革命戰爭中,發生過很多次柳林戰鬥。
比如紅軍東征時,紅28軍東渡黃河,在柳林戰鬥中軍長劉志丹英勇犧牲;抗戰時,冀魯邊一分區柳林突圍,地委書記以下數百名八路軍幹部戰士壯烈殉國;豫東商丘的柳林戰鬥中,在共產黨豫東遊擊隊的配合下,國軍187師殲滅了日軍16師團近一個中隊;黃梅縣柳林鎮是湖北27個紅色鄉鎮之一,紅軍、新四軍、解放軍在柳林多次作戰……
今天,談一談資料中極少提及的發生在河南信陽柳林鄉附近的一場戰鬥。
挺進大別山第二梯隊
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拉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
很多人的歷史認知裡,都認為實行這一戰略行動的是劉鄧首長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領率機關及第1、2、3、6縱隊。
實際上,這隻是我軍的主力部隊,同時配合劉鄧大軍南下的還有張才千率領的中原獨立旅《鄂西北軍區突圍部隊組成》。
劉鄧大軍南下隻是挺進大別山的第一梯隊,之後還有李先念、王宏坤率領的第二梯隊。
挺進大別山時的鄧小平
日本投降後,晉冀魯豫軍區先後組建了1、2、3、4、6縱隊,楊得志率1縱北上後冀魯豫又組建了7縱《1949年組建的第18軍,主體就是原來的7縱》。
1縱從華北返回後,與第7縱隊合並為第1縱隊。
除了陳賡指揮的太嶽縱隊《4縱》外,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幾個主力縱隊構成了第一梯隊的主力。
1947年7月2日,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軍區決定以太嶽、太行、冀南、冀魯豫軍區主力與原中原軍區部隊一部《原新四軍五師》,依次組成第8、9、10、11、12縱隊。
其中,8縱加入徐向前指揮的華北第一兵團,即第60軍;9縱就是大名鼎鼎的上甘嶺第15軍;11縱一開始一直跟隨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作戰,淮海戰役時歸建,1949年整編為第17軍。
中原突圍後,北路我軍主力是中原軍區二縱《主要是新四軍五師部隊》,突破重圍進入陜南,組建鄂豫陜軍區。
因無法立足,王震率359旅、幹部旅北上,後進入晉綏軍區呂梁軍分區整補,胡宗南進攻延安後西渡黃河參加大西北作戰。
在敵軍的圍剿下,鄂豫陜軍區部隊被迫再次突圍,進入晉東南的晉城休整,後改編為第12縱隊。
由於損失很大,第12縱隊不滿萬人。
中原突圍我軍的南路主要是中原軍區一縱《原八路軍河南軍區部隊》,突圍後進入鄂西北,組建鄂西北軍區。
由於無法打破敵軍圍剿,一部分原二縱部隊北上鄂豫陜歸建,一部分由張才千、李人林率領渡江南下,即後來的中原獨立旅,另一部分由羅厚福率領進入桐柏山堅持遊擊戰爭。
楊秀坤、劉建挺率領的鄂西北二分區部隊《800餘人》由於未能及時過江,陷入敵軍重圍,經數月轉戰,最終在黃安《今紅安》郭家河中伏,部隊潰散。
這支部隊的主力5團原為385旅770團的第1、2營《其中6連與3營9連互換建制番號》。
留在陜北的3營後編入西北野戰軍第四縱隊31團,現在的11師32團紅9連是770團的餘脈。
1962年7天8夜飛兵貝利小道,兵臨提斯普爾,就是這個部隊。
770團大風川開荒
中原突圍擔任掩護任務的一縱一旅,原任務是堅守三天吸引敵軍掩護主力突圍。
由於國民黨軍反應遲鈍,三天後才發覺我軍主力突圍,因而鬼使神差地變成了主力掩護該部突圍,損失輕微,這就是著名的皮旅。
另一支擔負掩護任務的鄂東獨二旅,完成任務後進入大別山堅持鬥爭,在敵軍的清剿下損失很大。
劉鄧大軍南下後並入主力部隊,即後來的11軍90團。
關於中原突圍,以後專門發一文。
回到正題。
1947年8月27日,劉鄧大軍穿過隴海路、黃泛區、沙河、渦河、汝河、淮河,勝利進入大別山區。
對於我軍這一深入國民黨統治區腹心的行動,蔣介石、白崇禧如芒在背,不僅從外線調動大批機動部隊參與圍剿,在大別山及周邊的國民黨地方政權和武裝更是兇殘,造成我軍極大損失。
參考閱讀:挺進大別山損失有多大?
對兇殘的小保隊如何應對?
從宋埠殺匪說起
據王凌雲回憶,在其就任第13綏靖區司令《轄整9師、整15師,負責南陽防區》時,蔣對王的話是:『寧可錯殺十個好人,也不能漏掉一個CP』,白崇禧加碼道:『寧可錯殺一百好人,也不可放走一個CP』!
在功德林的王凌雲。
在被宋希廉搶了兩個軍後,逃至川西,娶了一個農婦潛藏,後被告發。
正規軍四面圍堵,小保隊禍害群眾和工作隊,襲擊我落單戰士,使得我軍不能有效地建設根據地。
冬天來了,進入大別山的部隊雖經三個月苦戰,但是仍然陷入無政權、無後方、無後勤的困難境地,部隊減員極大,缺衣少食,戰鬥力急速下降。
對於劉鄧大軍的困難,我軍決定派出第10、第12縱隊支援。
這就是挺進大別山的第二梯隊。
晉冀魯豫最先組建的太行、太嶽、冀魯豫、冀南縱隊,部隊都是堅持抗戰的八路軍主力,之後組建的幾個縱隊除了有少數老八路部隊外,其餘都是由遊擊隊、縣大隊等地方武裝升級而來,因而戰鬥力與之前的幾個主力縱隊無法比,屬於小弟級別。
新四軍五師的主力13旅在中原突圍戰役中突前斷後,損失極大,老底子幾乎打掉了,因而,由五師組成的12縱人數少,戰力也不強。
1947年9月1日,第10縱隊在河南安陽以東的陳家寨成立。
第10縱隊由冀南軍區獨立第4旅、第5旅及冀南3個分區的獨立團和基幹團組成,另接納了高樹勛起義改造部隊官兵6000餘人,全縱隊19800人,下轄第28、第29、第30旅。
晉冀魯豫軍區第二副司令員王宏坤兼任司令員、劉志堅任政治委員、孔慶德任副司令員、趙紫陽任副政治委員、靖任秋任參謀長、張力之任政治部主任。
紅四方面軍珍貴影像
王宏坤是一員猛將,大將王樹聲是他的堂兄。
紅軍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紅四軍軍長,資歷很老,大將徐海東曾是其手下團長。
不過,王宏坤脾氣暴躁,就連另一位脾氣很大的紅9軍軍長何畏都被他罵過,還與四方面軍的政委陳昌浩發生過激烈爭吵。
抗戰時任385旅旅長,不過未能第一批上前線,而是帶385旅旅部及770團護衛陜甘寧,下級陳錫聯率769團在抗日戰場大放異彩。
之後去抗大學習,畢業後組織上想派王宏坤重返大別山,利用他在鄂東地區的威望開創根據地。
但王宏坤認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不足以獨立領導一個根據地,因此沒有前往。
組織上尊重他的意願,將他派往冀南地區擔任冀南軍區副司令員,和陳再道、宋任窮等人一起開創了冀南抗日根據地。
王宏坤上級《左》,王樹聲大將《右》
王宏坤是六縱的首任司令員,副司令員王近山。
在之後的作戰中,明顯感到王近山打仗的能力更強,因此王宏坤非常大度地推薦讓王近山來當司令員,而自己則去組建了10縱這一新部隊。
而就在10縱司令員這一崗位上,王宏坤遭遇了平生最大的敗仗——柳林之戰。
小諸葛的口袋陣
1947年10月14日,十縱近2萬人和幾千民夫揮師南下。
臨行前,王宏坤特地從太嶽軍區要來了虎將楊秀坤,擔任十縱前衛旅28旅旅長。
6天後,在濮陽接受了由李雪峰、陳少敏率領的6000餘南下工作團幹部和劉鄧大軍傷愈歸隊12000餘戰士。
這麼一支4.5萬人的隊伍,攜帶了大量人員、資金和物資,除了接濟補充在大別山的部隊外,還有鞏固大別山基層政權的意思。
11月26日,十縱南渡淮河,爾後,突破信(陽)演公路敵人的防線,進入大別山區,與劉鄧大軍勝利會師。
11月29日,10縱縱直進駐河南光山縣何販,當晚,王宏坤、劉志堅趕至劉鄧首長駐地,受到劉鄧、李先念等首長的熱烈歡迎。
此時,白崇禧指揮大軍對大別山我軍采取軍事圍攻和『清剿』相結合的所謂『總力戰』,由於大別山區回旋餘地過小,我軍決定實行內線堅持,外線機動的方針應對。
上級決定10縱、12縱分別前往桐柏和江漢開辟新根據地,而要向西就要穿越國民黨軍重兵防守的平漢《京廣》鐵路。
行前,10縱與12縱開過一次聯席會議,王宏坤會上向李先念請教中原突圍經驗,決定采用分散過鐵路策略。
另一方面,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則在11月底精準地判斷出我軍將從柳林方向突進,提前調集部隊,以逸待勞。
國民黨軍的前敵指揮是張軫。
張軫這個人是很能打的一員悍將,從北伐到抗戰再到解放戰爭,很少有敗仗。
但這樣的人,雖然跟蔣介石,跟黃埔系頗有淵源,隻因站錯隊,上了程潛和桂系的『賊船』,就被打入另冊。
抗戰時期的張軫
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徹底打亂了國民黨的統治秩序,於是蔣介石才把張軫這樣能打的異己請出來,勒令不許推辭。
張說我沒有基本部隊沒法打,老蔣一下子在數日之內調集12個整編師和2個獨立旅,交由張指揮。
毋寧說蔣的魄力大,莫如說當時軍情十萬火急,我軍這一招黑虎掏心,把蔣介石的陣腳打亂。
與張軫相似,另一位異己王凌雲也被蔣重新啟用,重掌兵符。
據張軫回憶,說是在1947年下半年,就已經認清形勢,通過關系跟我軍聯系上了,『準備必要時投靠革命』。
可看其回憶錄,無論是清剿大別山、柳林之戰,還是後來的宛西和宛東諸役,他還是很賣力地與我軍拼的。
宛東之戰,面對我數路大軍圍攻,就連副司令趙子立都勸其投降,但仍咬牙殺開一條血路沖了出來。
隻是到了大勢已明的情況下,1945年5月方才宣佈起義。
看一下覃戈民《時任國民黨軍九江指揮部第三處代處長》的回憶:
從上述可知,國民黨軍預判了我軍的路線,根據道路情況、行軍速度,預判了我軍抵達平漢線的時間,張軫又利用摩托化優勢,用汽車將整20師運到譚家河-吳家店一線陣地提前展開。
上圖可看清楚當時的形勢。
我軍南北兩路,其中北路有楊秀坤前衛28旅、十縱直屬隊、29旅87團、30旅89團;南路是29旅85、86團,30旅88、90團,南下幹部隊《部分》。
分別從柳林、李家寨突破平漢線。
之所以兵分兩路,按照劉志堅回憶錄的說法是路窄不便於大部隊行動,遂決定兵分兩路西進。
十縱是一支新部隊,缺少打大仗經驗,加之我軍通信條件較差,在進軍途中縱隊與下屬的29旅30旅失去聯系,之後又由於各種原因,陰差陽錯地再次造成了分兵。
國民黨軍方面,平漢鐵路線上是第四交警總隊,從羅山縣出動的整10師尾擊我軍右側背,張軫在東雙河佈置的是炮兵和工兵,信陽至譚家河間佈置的是其直屬的張旭東獨立團,而國民黨軍整20師則提前展開在譚家河-西雙河一線陣地,這裡是信陽通向平靖關進入湖北的古官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而且此地距離柳林車站有大約30華裡,是伏擊過路解放軍的理想場所。
此外,為預防我軍向西北、西南突圍,白崇禧、張軫又抽調了整56師163旅、整52師98團車運信陽西南的十三裡橋-小廟一線防備我軍向西北進擊,整9師9旅乘火車在武勝關下車後,向北進至蔡家橋一帶展開,防備我軍向譚家河西南進擊。
國民黨軍圍攻主力是整編20師、整編10師。
整20師原為第20軍,這是川軍楊森的基本部隊,而整10師原為陳誠系的中央軍第14軍。
這兩支部隊屬於半美械裝備,戰鬥力很強。
萬幸的是全美械裝備的整9旅《因其加入,所以第2軍整編為整9師》過早展開,距離戰場過遠,未能封閉譚家河西南方向,未與我軍發生較激烈戰鬥。
突圍
先看一段國民黨華中剿總的報告,其中,CD代表我軍縱隊,D代表整編師,B代表旅,R代表團。
上述雖然源自國民黨軍的報告,關於我軍損失多有誇大,但依然能看出戰鬥之慘烈。
十縱南下,攜帶了大批彈藥、藥品,還帶有大量的金條銀元,這個秘密是沒法守住的。
柳林戰鬥中國民黨軍異常奮勇,大概也與這個秘密有關。
當時敵軍中激勵士氣的口號是:『打垮十縱過新年,消滅十縱有洋錢』。
47年12月3日夜,小雨,十縱奉命向平漢路進發,28旅作為前衛,接下來是縱直,29旅,地方幹部團《千餘人》,30旅作為後衛。
4日晨,28旅和縱直《北路》到達三裡城預定宿營地,其餘部隊與縱直失去聯絡。
5日晨,北路軍到達九裡關,中午,電臺聯絡上29旅,命令28旅準備攻擊柳林,29旅在三裡城等待30旅及幹部團。
5日16時,暴雨,29旅87團,30旅89團到達九裡關加入北路軍擔任後衛。
這是十縱第一次分兵。
對照看一下王宏坤回憶錄,當時軍情緊急,確實不能在九裡關多耽擱。
而十縱是一支新部隊,剛開始行軍沒兩天,部隊就相互脫節了。
不過,也確實能看出作戰計劃制定不周密,我軍通訊手段落後,王司令員指揮粗糙。
黃昏,28旅84團於谷山新集擊潰當地保安團抵達柳林外圍石板灘。
夜,王宏坤率縱直抵達石漫灘,命28旅展開對柳林鎮攻擊,守軍為第4交警總隊。
6日凌晨2點,28旅攻克柳林,82團前衛,縱直跟隨,準備搶占西雙河,83/84團於鐵路沿線掩護,等待縱直衛生部和後衛的87團,89團。
6日晨,雨停,大霧彌漫。
縱直衛生部和87團89團抵達鐵路東,但是並不知道28旅已經控制鐵路,按照抗戰經驗白日過鐵路無異於災難,於是返回九裡關。
這是十縱的第二次分兵。
敵軍方面,當12月5日夜柳林方向激戰正酣時,張軫在信陽火速組織汽車連夜將整20師運往吳家店-譚家河附近。
整20師為川軍勁旅,部隊內部團結較好,此次從華中調往中原參戰,士氣高昂,下車後,部隊冒著大雨迅速在譚家河北占領各制高點。
為了以防萬一,張軫將自己的直屬部隊張旭東獨立團佈置在信陽與譚家河之間,將綏靖區直屬炮兵和工兵部隊配置在信陽與柳林之間的東雙河附近,同時從羅山而來的整10師正在日夜兼程從東北方向趕來,這樣在柳林的東北、北、西北、西部形成了一個半包圍圈。
戰場上時間就是勝利,這一仗,張軫用自己果斷的判斷力和擁有的摩托化優勢搶到了時間。
而我軍由於聯絡不暢,加之過於依賴抗戰時期的經驗,後衛未能及時跟進,喪失了寶貴的時機,結果是災難性的。
6日16時,擔任前鋒的82團3營與等了一個白天的整20師遭遇,整20師發起進攻,3營被包圍。
82團1、2營救援無果後就地構築工事防禦。
3營突圍後迷失了方向,恰巧與縱直匯合,正是這個巧遇,讓王宏坤知道大事不好。
3營突圍時帶出來俘虜的一個敵軍排長,王宏坤親自審問,方才知道敵軍早有準備,張網以待,我軍主動沖進了敵軍的包圍圈。
前方敵軍有7個團,而側後的整10師則是蔣軍嫡系,裝備比我軍強得太多,而且人數也比我軍多得多。
王宏坤指揮大兵團作戰經驗欠缺,但是打遊擊戰卻是老手,紅軍時期、抗戰時期多次陷入包圍最終都破圍而出。
6日夜,整20師暫停進攻,十縱展開突圍行動。
十縱副司令員孔慶德帶領縱隊直屬警衛連擔任前衛,82團3營和縱直隨後,期間28旅旅直,83團團部,83團三營趕到跟隨。
28旅其餘部隊向82團靠攏。
7日凌晨,87團、縱直衛生部、89團越過平漢線進入戰場。
7日晨,大雨,縱直警衛連搶占土地埡,縱直進至西雙河與譚家河之間。
82團3營占領廟兒山,83團3營占領廟兒山北頭。
7日白天,28旅主力與整20師激戰整日。
89團和縱隊衛生部被包圍。
下午,縱直與29旅,30旅,幹部團組成的南路取得聯系。
8日凌晨,28旅占領駱駝嶺,留82團一個連,83團2營5、6連和團屬機炮連防守,命令是堅持到天黑突圍。
縱直和28旅主力自董家坡和駱駝嶺之間至平勝關公路突圍成功,而在駱駝嶺堅守的部隊,因為火力猛,整20師誤判為我軍指揮機關,四面合圍。
激戰至夜晚,營長帶領約40人突圍成功。
87團沿鐵路北上,繞過信陽突圍成功。
陷入包圍中的89團除一個營返回路東,少數突圍成功與28旅匯合,其餘部分犧牲,大部被俘。
縱直衛生部大部被俘。
9日,晴,敵空軍出動,柳林之戰結束。
由於用於封閉整20師右翼包圍圈的整9旅提前展開,未能趕至戰場,我南路部隊得以從譚家河西南突圍成功。
但隨後該部被敵軍咬尾,幸得提前西進的12縱34旅接應,方才擺脫敵人進入桐柏山。
為掩護10縱南路部隊,34旅105團團長吳琨、100團參謀長馬凱壯烈犧牲。
後記
89團團長王順如腿部負傷無法隨部隊行動,隱蔽於當地村莊,後被敵軍搜出。
關於柳林設伏,張軫寫得不多《寫多了那可是他的罪狀》。
據張軫回憶文章,提到被俘團長王順如說這是指揮上的錯誤,也是自己的最大恥辱。
從此可看出王團長被俘後一定是被解往張軫處,二人有過一番談話。
王順如團長之後下落不明,估計與劉鄧大軍南下過淮河時被俘的炮兵團副團長梁彝烈士一樣,犧牲在雨花臺。
梁彝畢業於黃埔11期,他有個畢業於12期的師弟,叫做郝伯村。
被俘的我軍幹部戰士被押往武漢,據少數逃出的戰士回憶,國民黨極其兇殘,對於逃跑被抓回者,一律活埋。
國民黨軍參戰的將領回憶文章,關於我軍的損失是,陣亡2000人以上,被俘1800餘人,損失至少4000人以上。
十縱軍史記載,柳林戰鬥損失1539人、槍500餘支、炮11門、銀元1739枚。
估計這裡面僅統計了戰鬥部隊的陣亡。
12月13日,桐柏軍區成立,王宏坤任司令員,劉志堅任政委。
下屬三個軍分區,一分區由30旅88、90團組成,二分區由29旅87團、30旅89團組成,三分區由29旅85、86團組成。
第28旅為軍區直屬部隊。
桐柏紅色教育基地
半年後,王宏坤作為總指揮,指揮中野6縱、桐柏軍區、陜南12旅,發起襄樊戰役。
很多人誤以為襄樊戰役是王近山指揮的,謬矣。
1949年2月,桐柏軍區部隊整編為第58軍,下轄第172、第173、第174師;3月,河南軍區成立,桐柏軍區《面積5.7萬平方公裡》撤銷;5月,172師調歸湖北軍區改番號為湖北軍區獨立第四師《中原獨立旅、12縱34、35旅分別為獨1–3師》,58軍軍部帶173、174劃歸河南軍區;9月,軍部與河南軍區合並,58軍撤銷。
十縱被圍,為減輕十縱壓力,陳謝兵團提前發起破襲平漢路戰役。
戰至1947年底,中野陳賡、華野陳士榘聯手殲滅了被劉鄧殲滅後重建的整3師,進圍確山。
然而,被圍在確山的整20師相當頑強,我軍連攻三天都未能將其殲滅,迫使陳士榘投入了預備隊最強的三縱八師。
眼看整20師即將被殲,敵援軍趕到,我軍被迫撤圍。
淮海戰役中,從華中最後一支被派往淮海戰場的就是整20師,接應到了逃出的胡璉。
渡江戰役中,華野25軍、27軍兵鋒直指蕪湖,在此防守的第20軍在攻擊下土崩瓦解。
20軍軍長楊幹才率殘部逃到蕪湖附近的灣沚時,身邊隻剩汽車兩輛和衛兵數人,眼見突圍無望,於是拔槍自殺《也有一種說法是防線被突破後,楊騎馬逃跑,被我軍騎兵追上擊傷,因傷重當晚死去》。
楊幹才是四川軍閥楊森的侄子,在抗戰時率部打了不少硬仗,我軍特地花四塊大洋買了口棺材,讓一些被俘的20軍士兵護送回四川老家。
楊幹才
整10師師長羅廣文是位悍將,不久升任四兵團司令。
1949年12月在四川率部起義。
整10師後恢復14軍番號,原副師長熊綬春任軍長。
淮海戰役時,中野四縱澮河出擊,打的就是14軍。
黃維正是因為我軍的這次出擊,知道被包圍,遂決定死守雙堆集。
熊綬春是黃埔三期,作為黃埔一期的老大哥,陳賡曾親自寫信勸熊綬春戰場起義,熊綬春雖然心動,但又放心不下在蔣管區的妻兒,拿不定主意。
據第18軍軍長楊伯濤的回憶:『熊坐在掩蔽部幾次掩面而泣,悲不能抑』。
胡璉知曉熊綬春的小心思,便親自督戰。
熊綬春索性下命令抵抗到底。
總攻時,我軍戰士很快打到14軍軍部,熊綬春向前一沖,被亂槍打死。
戰後,陳賡司令員特意找到熊綬春屍體,將其埋葬。
解放戰爭是真正檢驗軍事幹部能力的時候,不少老資格的將領因為無法適應從遊擊戰向正規戰的轉變而被淘汰。
反之,則有一批資歷淺的後起之秀脫穎而出。
柳林中伏,暴露了十縱通信聯絡不暢,部隊套用抗戰時期經驗等問題,指揮員王宏坤指揮粗糙,未能很好地掌握部隊,失去了對部隊的指揮,更是加重了部隊的混亂。
不過在發現進入敵軍伏擊圈、遭敵前後夾擊,王宏坤下決心相當果斷、正確。
如果稍微遲疑,整個北路軍後果不堪設想。
實際上也僅僅是在下午得知敵情後很快就下了從西雙河–譚家河間從側翼突圍的決定,絕不是逡巡拖延了兩天,那些指責特別差的話,可以休矣。
第十縱隊雖然存在時間不長,名氣也不大,但是很好地完成了給劉鄧大軍送去急需的根據地建設幹部,送去彈藥、銀錢和物資補給,無異於『雪中送炭』。
在敵大軍壓境的形勢下,10縱能夠轉出到達預定的地區,得以在桐柏迅速展開,達成開創桐柏根據地的目的,雖然遭受了較大損失,但是在戰略上是成功的。
七十年代,有部小說很有名,叫做《桐柏英雄》;八十年代,有部非常著名的電影《小花》,節選自《桐柏英雄》的片段,主演唐國強、劉曉慶、陳沖;前幾年,有部電影《芳華》,裡面的一首歌《絨花》讓人印象深刻,這首歌原來是《小花》的插曲,原唱李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