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懂薑氏齊國!薑子牙後人的封國,為何到了戰國初期就沒了。《網路歷史》

齊國的歷史,其實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西周到春秋時代的齊國;第二個階段,是戰國時期的齊國。

這兩個階段的齊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國君一脈換人了。

西周和春秋時代的齊國,國君是薑子牙一脈的後人。

戰國時期的齊國國君,人家姓田,和薑子牙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有關齊國的歷史,我們得從商朝末年開始說起。

話說在商朝末年的時候,生活在陜甘地區的周政權,開始逐漸崛起,並且對商朝的統治發起了挑戰。

就在這個時候,大名鼎鼎的薑太公薑子牙,來到了周朝這邊,開始周王室滅商。

因為封神演義實在是太過有名,導致一提到薑子牙這個名字,大家總會覺得這就是一個神話人物。

而且,封神演義裡面,薑子牙的很多事情,確實也是取材於正史,這就導致大家很容易把正史上的薑子牙,和神話傳說裡的薑子牙給弄混淆了。

實際上,正史上的薑子牙,其實就是一個落魄貴族。

薑子牙的祖上,曾經輔佐大禹治水,後來被封到了河南南陽地區。

因為當時施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薑子牙他們家祖上,從某一代開始,不再是嫡長子,所以就成了旁系,然後就逐漸衰落了。

總之,到了薑子牙這一代,他家已經徹底衰落了。

雖然薑子牙年輕的時候一直很努力,學習各種天文地理、治國安邦,帶兵打仗的知識,但是因為當時是貴族政治,隻有貴族才能做官。

像薑子牙這樣已經淪為平民的貴族之後,就算再怎麼有才華,也無法走上仕途。

所以,薑子牙一直到七十多歲的時候,始終沒有做過官。

直到七十歲的時候,薑子牙知道周王朝正在崛起,所以就去了陜西寶雞地區,接著釣魚的過程,求見了周文王。

接下來周文王見到薑子牙之後,發現薑子牙確實很有才能,所以就開始重用薑子牙。

而薑子牙到了周文王手底下之後,接下來發生了很多很多事情。

總之,最後在薑子牙的輔佐之下,周王室成功戰勝了商紂王,並且徹底取代了商朝。

在這個過程當中,薑子牙無疑是周朝最大的開國功臣。

所以,西周開國之後,薑子牙直接被封到了山東地區,建立了齊國。

另外,因為之前薑子牙算是西周陣營內部,最核心的一個大臣,所以周武王直接娶了薑子牙的女兒。

也就是說說,薑子牙的女兒,其實是西周的第一位王後。

而且後來,薑子牙的這個女兒,給周武王生了兩個兒子。

大兒子後來繼承了王位,這就是周成王;小兒子後來被封到了山西,這就是春秋時期那個超級大國晉國的初代國君。

有這些關系在,齊國這一脈和周王室的關系,自然就特別近了。

尤其是西周開國之後,沒過幾年,周武王去世了,接下來周成王即位。

周成王即位之後,對薑子牙這個遠在山東的外公,自然就更加信任和倚重了。

所以,周成王在位的時候,直接給了薑子牙一個權力,大致就是在整個山東半島,薑子牙都可以代表周天子,直接征討這裡的十多個諸侯,看誰對周王室有威脅,也不用請示,你直接打就行了。

總之,在西周開國之初的一百年裡,齊國和周王室的關系,那是相當的好。

更為難得的是,薑家的人似乎格外的長壽。

薑子牙到周文王麾下做官的時候,就已經七十多了。

而周王朝開國之後,他竟然又幹了好長一段時間。

而薑子牙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同樣也是超長待機。

等到薑子牙的兒子去世的時候,這時候已經是周穆王在位的時候。

從輩分上來看,薑子牙的兒子,和周武王是一輩的。

而周穆王,是周武王孫子的孫子。

所以薑子牙他們家到底有多長壽,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從周武王時代,一直到周穆王時代,西周始終處於上升期,這期間齊國和周王室的關系,一直都非常緊密。

但是到了周穆王時代之後,隨著周王室和齊國薑家的血緣關系,越來越遠,雙方也就開始不再那麼親密了。

自從薑子牙的兒子去世之後,接下來又過了七十年,這七十年裡齊國這邊傳了三代國君,期間基本上沒啥可說的。

直到七十年之後,因為血緣關系越來越遠,所以就出現了一個突發事件,讓齊國和周王室徹底漸行漸遠了。

簡單來說,當時在齊國旁邊,有一個叫紀國的國家。

紀國國君為了從齊國手裡搶奪更多的好處,所以就去周王室那邊打小報告,說齊國這邊心懷不軌。

而接下來,周王室這邊在位的周夷王,正好也想削弱齊國在山東地區的影響力,所以就把齊國這邊在位的齊哀公抓了起來,然後直接拿大鼎給煮了。

這件事,直接導致了齊國和周王室,徹底鬧掰了。

雖然齊國不敢直接表明對周王室的不滿,但心裡肯定是漸行漸遠了。

不過,不得不說,周王室這一手確實玩得夠狠,自從那位齊哀公被烹殺之後,接下來的四十年裡,齊國內部圍繞著繼承權的問題,常年內亂,四十年換了六位國君。

直到四十年之後,隨著齊文公即位,齊國的內亂才算是被徹底平定。

而到了齊文公在位的時候,這時候就已經到了西周末年了。

這時候周王室這邊,是周宣王在位,也就是那個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他爸。

對於周宣王在位的這段時期,雖然古代很多史書,將其稱之為‘宣王中興’。

大概就是說,周宣王多麼多麼的英明,然後得到了諸侯們的支持,讓周王室再一次煥發了生機。

但實際上,正史上的情況,其實略有一些偏差。

周宣王在位的時候,其實是很多和周王室親近的諸侯,紛紛入朝主政。

周王室在他們的支持下,回光返照了一下,但是整體上的矛盾,其實依然是愈演愈烈了。

沒辦法,任何一個古代的朝代,開國兩百多年以後,積累下來的矛盾,總會越來越多。

這種矛盾,不是單純一個明君就能改變的。

而齊國這邊,自從齊文公之後,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齊國又經歷了齊文公、齊成公、齊莊公這三代國君。

因為齊文公徹底平定了齊國內亂,所以這三代國君在位的時候,齊國開始恢復了平靜,並且開始積蓄力量。

恰好在這個時候,在第三代的齊莊公在位期間,歷史上就發生了著名的‘烽火戲諸侯’事件。

簡單來說,當時周幽王一通胡搞,搞得諸侯們離心離德,大家都不願意支援他。

所以西周的首都鎬京,就被西邊的犬戎給攻破,周幽王也死在了亂戰之中。

此戰之後,雖然諸侯們後知後覺,逐漸聯合起來,趕走了犬戎,並且立周幽王的兒子做了新的天子,還幫周王室搬家去了洛陽,這就是歷史上的平王東遷。

但是之前的戰亂,依然導致周王室的直屬軍事力量,折損了一大半。

而且接下來,因為周王室東遷去了洛陽,導致周王室徹底喪失了對關中地區的控制權。

總之,此戰之後,周王室實力大損,再也無法控制天下了。

而隨著周王室東遷,西周的歷史也就徹底結束,東周時代開始了。

在這個混亂的過程當中,齊國其實並沒有多少戲份。

一方面,齊國地處山東地區,距離周王室的首都鎬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地區,實在是太遠。

要是想等著齊國出兵趕走犬戎,估計得等到周幽王墳頭上的草長出三尺高以後了。

另一方面,當時的齊國,其實也不願意出兵去幫助周王室,最多也就是做做樣子而已。

要知道,就在幾十年以前,周王室剛剛烹殺了齊國的前輩國君,這絕對算得上是有血海深仇了。

而且齊哀公死後,齊國四十多年的內亂,背後隱隱也有周王室的影子。

要是這樣,齊國還對周王室忠心耿耿,還出兵救援周王室,那就真的有問題了。

所以,當時在位的齊莊公,見到周王室衰落之後,非但沒有及時支援,反倒是開始積蓄力量,準備在山東地區崛起了。

反正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隨著周王室衰落,以後肯定會是一個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的時代。

這個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積蓄力量靜觀其變,並且悶聲發大財,私底下悄悄搞擴張。

到了這個時候,當年薑子牙得到的那個合法擴張權,就派上大用場了。

要知道,春秋時期幾個著名大國,比如秦晉齊楚這幾個國家,之所以能夠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在春秋初期的時候,拿到了合法擴張權。

簡單來說,東周初期的時候,周王室雖然衰落了,但是比起那些諸侯國來說,還是強大了很多。

如果這些諸侯國貿然搞擴張,很容易會被周王室拿來立威。

所以,一般的諸侯國,在春秋初期的時候,其實還不敢明目張膽地搞擴張。

但是秦晉齊楚這幾個國家,那就不一樣了,因為這幾個國家,是有合法擴張權的。

秦國是因為之前平王東遷的時候,得到了周平王的許諾。

只要在崤山以西奪回了被犬戎占領的土地,都可以直接歸入秦國。

晉國是因為插手了周王室的內鬥,周平王剛剛登基的時候,還有一批諸侯國,支持他的叔叔做天子。

後來周平王登基之後,整整二十年裡,周王室都是兩王並立,直到二十年之後,晉國幫周平王幹掉了他的那個叔叔,這才結束了這個局面。

而周平王付出的代價,就是允許晉國在山西地區合法擴張。

至於楚國,地處南方,在西周時期就不太服管,本就是天高路遠,人家本來就是隨意擴張的。

所以,靠著地理位置比較遠,楚國也有這個擴張權力。

而齊國,這就比較微妙了。

因為當年薑子牙留下的那個可以教訓其他諸侯國的權力,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是合法擴張權。

這一點,就算周王室不認都不行,因為這是他們的祖先給出去的。

所以,從齊莊公開始,接下來齊國的三代國君,齊莊公、齊僖公和齊襄公在位期間,齊國開始埋頭搞擴張。

偏偏這三位,又繼承了他們祖上長壽的特點,三位國君在位的時間加起來,接近小一百年了。

如此一來,齊國長時間處於內部穩定的狀態,又有合法擴張權。

接下來的幾十年裡,自然就徹底在山東地區崛起了。

山東地區的幾個國家,逐漸被齊國吞並兼並。

而那些離齊國比較近的二流諸侯國,也紛紛被齊國打服了。

還有那個當年背後暗算齊國的紀國,此時也被齊國給吞並了。

就這樣,幾十年之後,到了齊僖公在位後期的時候,這時候的齊國,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小霸’諸侯了。

小霸諸侯什麼什麼概念呢?

簡單來說,就是還沒能徹底在整個中原稱霸,但是在自己所在的那個區域,已經徹底崛起了。

在春秋時代最初的幾十年裡,因為周王室衰落,幾個大型諸侯國開始徹底崛起,紛紛在自己所在的那個區域壯大,然後擁有了一定的勢力范圍。

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些國家利用這個優勢,繼續壯大,後來成為了真正的霸主國,比如齊國和晉國。

也有些國家沒能抓住這個機會,後來衰落了,比如鄭國。

另外,隨著幾個崛起的大國,開始逐漸劃分自己的勢力范圍,整個中原開始被這些大國各自占領。

所以,到了齊僖公在位後期的時候,一個新的情況開始出現了。

之前這些大國崛起,兼並其他國家,只要小心周王室,擁有合法擴張權,欺負那些小國問題基本不大。

但是當整個中原,都被幾個大國劃分了勢力范圍之後,再想這樣就很困難了。

如果你吞並自己的小弟,你就很容易會落得一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而如果你欺負其他大國的小弟,那就勢必要和其他大國對上。

這咋玩呢?

在這個局面下,齊國開始了艱難的試錯道路。

齊僖公成為春秋小霸之後,接下來他的兒子齊襄公在位的時候,就開始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齊襄公算是一個昏君,這肯定是確定無疑的,沒有任何洗白的餘地。

一方面,齊襄公私德不好,私生活特別混亂,而且還和自己的親妹妹搞事情;另一方面,齊襄公戰略眼光特別差,在那個混亂的時代,直接對自己的小弟下手,進攻自己的仆從國,搞得齊僖公留下來的幾個重要的小弟國家,紛紛脫離了齊國,不願再接受齊國的領導了。

就這樣,齊襄公做了十多年的國君之後,齊國內部的矛盾,終於開始爆發了。

齊襄公本人,直接被下面的大臣叛亂所殺。

而隨著齊襄公身死,齊國也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步。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齊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國君,齊桓公登場了。

齊桓公是齊襄公的兒子,之前齊襄公亂搞的時候,齊桓公比較有心眼,直接跑到了國外去避難。

等到齊襄公被殺,齊國內部急需一個新國君的時候,這時候齊桓公才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了齊國,繼承了國家。

而齊桓公即位之後,鑒於他爹之前的錯誤選擇,知道對自己的小弟國家下手,是一件極為不明智的事情。

所以,齊桓公即位之後,一方面內修德政,任用管仲為相,大力發展經濟,推行兵農合一制度;另一方面,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

也就是帶著自己的小弟,去聯合討伐那些進犯周朝邊境的野蠻人,還有那些對周王室不敬的諸侯國。

齊桓公當時的這個選擇,無疑從根本上破解了之前大國對峙的難題。

首先,這樣不用再對自己的小弟下手,也能吞並其他國家,擴大齊國的地盤。

其次,就算是打了其他大國的小弟,因為齊國是打著周王室的名義,那些大國也不敢為自己的小弟出頭。

這個法子,真的是很聰明。

所以接下來齊桓公在位的四十年裡,齊國開始迅速崛起,並且多次舉行會盟。

如此一來,齊國就成了列國之中真正的霸主,影響力無與倫比。

到了齊桓公在位後期的時候,齊國已經遠遠超過其他諸侯國了。

但問題是,齊桓公去世之後,齊國沒能把這個優勢保持下去。

就在齊桓公前腳剛剛病重,齊桓公的幾個兒子,就開始為了爭奪繼承權相互混戰。

齊桓公這位堂堂的春秋第一霸主,死後竟然沒人馬上給他收屍,愣是讓他的屍體在宮殿裡臭了兩個多月。

齊桓公死後的這場混戰,直接導致齊國瞬間丟掉了霸主地位。

一方面,這場繼承權爭奪戰,席卷了整個齊國,死的人比較多。

另一方面,最關鍵的地方在於,當時其他幾個大國,都盯著齊國的霸主寶座。

隻不過之前齊桓公盯得緊,他們沒有機會。

如今齊國暫時丟了霸主之位,他們自然開始爭搶。

等到齊國恢復平靜之後,再想搶回整個霸主的寶座,可能就沒那麼容易了。

接下來的歷史,大致就是其他幾個大國,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戰鬥,準備成為新的霸主。

在這個過程當中,第一個回合,秦國對晉國,晉國勝,秦國被晉國徹底利用地理優勢,堵在了函谷關以西。

楚國對宋國,楚國勝,勢力范圍徹底深入中原,宋國淪為二流國家。

第二個回合,決賽圈,晉國對楚國。

雙方雖然誰也奈何不了誰,但是晉國因為地處北方,當時北方才是文明重心,所以晉國在經濟文化人口等很多方面,都有優勢,所以可以壓制楚國。

所以接下來,晉國的晉文公稱霸了,成為了春秋時代,第二位無可爭議的霸主。

而齊國這邊,此後就再也沒能成為真正的霸主國。

因為晉楚兩大巨頭,根本不會任由齊國再度崛起。

雖然齊國依舊是一個大國,但是晉楚兩國卻不會看著他收其他小弟。

只要他敢收小弟,晉楚兩國就一起給他下絆子,反正是不可能讓齊國再度復興就是了。

所以,齊桓公的死,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開啟了薑氏齊國的衰敗。

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首先,齊桓公的幾個兒子經過混戰之後,太子在宋國的支持下,回國登基,這就是齊孝公。

然而齊孝公為了恢復齊國的地位,在宋楚兩國開戰之後,坐視不理,導致宋國敗給了楚國。

而接下來,齊孝公在位十二年,然後去世。

齊孝公死後,他太子又被他弟弟所殺,然後他的另一個弟弟上位,這就是齊昭公。

齊昭公在位的時候,已經是晉文公稱霸的年代了,這時候齊國除了站隊晉國,一起壓制楚國之外,已經沒有了第二條路。

齊昭公在位二十年,他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剛剛即位,他弟弟又開始造反,最後殺了他兒子,自己登基,這就是齊惠公。

從齊孝公到齊惠公,這期間幾個在位時間比較長的,都是齊桓公的兒子。

所以齊桓公死後,他的兒子們為了奪權,禍害了齊國整整半個世紀的時間。

直到齊惠公即位之後,因為齊桓公的兒子們都死得差不多了,齊國才終於停止了混亂。

另外,到了齊惠公在位的時候,楚國那邊已經是楚莊王在位的時期了。

遇上這位超猛的楚莊王,齊惠公自然也沒辦法恢復齊國的霸主之位,最多也就隻能保證齊國不衰落而已。

如此,從齊惠公開始,接下來的四十多年裡,齊國歷經齊惠公、齊頃公、齊靈公這三位國君,一直都是父子相傳。

因為沒有王位動蕩,所以國力開始恢復。

到了齊靈公時代,齊靈公總算想要再度崛起,開始逐漸脫離晉國陣營,打算自立一方。

但可惜的是,晉國自然不會給齊國這個機會。

就在齊國剛剛打算獨立的時候,晉國就聯合了其他十二個諸侯國,一起胖揍了齊國一頓。

不但把齊國在邊境地區辛苦修造的城墻,都給扒了,而且還消滅了不少齊國的主力軍隊。

此戰之後,齊國之前四十年攢下的家底,自然消耗大半,再也無法獨立了,隻能跟著晉國繼續混。

而這場仗打完之後,沒過幾年,齊靈公就去世了。

接下來,他的兒子齊後莊公,在位六年後。

這位齊後莊公基本沒啥貢獻,唯一一個事跡,就是和自己麾下最得力的大臣的妻子偷情。

據說戴綠帽子這個詞,可能就是來源於這裡。

後來,那位被齊後莊公帶了綠帽子的大臣,自然是忍不了的,所以直接找機會幹掉了齊後莊公。

齊後莊公被幹掉之後,接下來他的弟弟齊景公即位。

自從齊桓公去世之後,齊國終於又迎來了一位重量級的國君。

齊景公即位之後,春秋時期的局面,又有點不太一樣了。

因為之前自從晉文公時代開始,晉楚兩國一直常年打仗,但是卻都無法從根本上壓垮對方。

所以這場仗,雙方打了整整七十多年的時間。

在這七十多年裡,連齊國都不得不站隊,那其他小國自然就更得站隊了。

在這七十多年裡,一大批小國,在站隊的過程當中,被幾個大國兼並吞並。

同時,晉楚兩國也打光了國力,內部開始出現各種問題。

所以接下來,兩大集團就開始簽訂和平協議。

按照和平協議規定:除了齊國和秦國這兩個大國之外,其他所有諸侯國,都必須共尊晉楚兩國為霸主,按時向兩國朝貢。

這個和平協議達成之後,因為晉楚兩國都打累了,接下來不願再打仗,所以此後的四十年裡,中原地區竟然真的陷入了詭異的和平。

當然,這期間晉楚兩國也不是什麼都沒做。

晉國為了打擊楚國,在楚國東南扶持了吳國;而楚國為了壓制吳國,就在吳國身後扶持了越國。

這就是春秋後期,吳越兩國突然崛起的原因。

因為這種詭異的局面,齊景公上位之後,齊國得到了一個難得的和平發展時機。

而且,因為晉楚兩國內部開始出現各種矛盾,逐漸管不了外邊的事情了。

這個情況,也讓齊景公有了復興齊國的機會。

齊景公在位初期,齊國這邊出了個名相,晏子。

對於晏子這個名字,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國人,基本上都聽說過,因為語文課本上有一篇晏子使楚的課文。

而這位晏子當時之所以會出使楚國,也是為了讓齊國逐漸擺脫晉國的陣營,徹底獨立出來。

在晏子的輔佐下,齊國的國力開始迅速提升,有了徹底獨立的資格。

所以接下來圍繞著齊國復興,在齊景公時代就發生了很多事情。

比如說,齊國復興需要打仗,齊景公就去各地招募厲害的將軍,然後晏子看不慣那幾個莽夫,所以就有了‘二桃殺三士’的典故。

比如齊景公喜歡看女扮男裝,所以後來有‘掛羊頭賣狗肉’這個詞。

比如齊國需要真正的將軍,後來就出了一位田穰苴,這就是寫《司馬法》的那位武廟十哲之一。

總之,齊景公在位五十八年。

經過他的治理之後,齊國不但徹底脫離了晉國陣營,還開始重新擁有幾個小弟,並且可以自己召開會盟。

另外,齊景公還利用晉國內部,幾個士大夫家族的矛盾,對晉國進行分化瓦解。

所以,到了齊景公在位後期的時候,齊國雖然還沒恢復昔日霸主國的身份,但卻已經稱得上是‘小霸’了。

此時的齊國,比之當年齊僖公的小霸時代,其實已經不遑多讓了。

但問題是,齊景公的這份家業,沒能被子孫後代很好地繼承下去,因為他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依然是繼承人問題。

齊景公晚年的時候,也犯了廢長立幼的問題。

為了讓小兒子上位,他還特意把其他幾個兒子,全都放逐了。

但是他去世之後,幾個兒子卻開始再次混戰,又出現了當年齊桓公時代的情況。

第二個錯誤,則是齊景公沒有壓制國內的田氏家族。

有關田氏家族的事情,還得從當年的齊桓公在世的時候說起。

當年齊桓公在世的時候,有個叫陳國的國家內亂,陳國的一個公子,就跑到了齊國避難。

當時齊桓公也需要人才,所以就大力歡迎這位陳完公子入齊,還給了他一塊封地。

而這位陳完公子入齊之後,還直接改了自己的氏,從陳氏改為田氏。

從陳完入齊開始,接下來的陳家或者說田家,歷經多年時間,不斷壯大。

從齊桓公時代的幾個人,發展到齊景公時代,已經是齊國內部有數的大家族了。

而且,田家內部的人才非常多,比如那位寫了司馬法的武廟十哲之一,田穰苴,就是田家的人。

如此一來,田家在齊國內部,自然就越來越勢大。

到了齊景公在位後期的時候,已經隱隱成為了齊國的第四大家族。

而在田家之前的三個家族,分別是齊國國君這一脈的呂家,還有國家和高家。

有意思的是,國家和高家,其實也是當年薑子牙的後裔。

隻不過他們是小宗,後來改了自己的氏。

也就是說,當時在齊國內部,除了薑子牙的後人之外,田家已經是第一大家族了。

對此,當年晏子在世的時候,就曾經提出過,要讓齊景公打擊一下田家,認為田家已經有些過於勢大了。

奈何當時齊景公沒當回事,雖然打擊了一下田家,但是卻沒從根本上削弱田家。

所以,齊景公去世之後,田家直接發動了政變,把齊景公立的那個小兒子給廢了,然後立齊景公其他的兒子上位,這就是齊悼公。

齊悼公上位之後,自然是要大力重用田家,田家又開始飛速提升。

另外,田家利用之前那場政變,以及接下來齊悼公的上位,驅逐了高家和國家。

因為這兩家不支持齊悼公。

總之,齊悼公登基之後,田家成了齊國的第一大家族,逐漸掌握了大權。

齊悼公在位四年之後,田家又反手幹掉了齊悼公,然後擁立了他的兒子,這就是齊簡公。

齊簡公即位之後,剛想擺脫田家,田家就發現了,然後趁機襲殺了齊簡公,然後又擁立了齊簡公的弟弟,這就是齊平公。

到了這個時候,齊國其實已經完全被田氏家族掌控了,薑子牙這一脈的後人,其實已經失去了大權。

此時的齊國,唯一的希望,就是通過外援幹掉田家。

但可惜的是,當時晉國內部的幾個士大夫家族在內鬥,楚國二十多年前剛剛被吳國的兵聖孫武打殘,秦國被堵在函谷關以西,吳越兩國則是在東南地區死鬥。

就在齊簡公被殺的前一年,越王勾踐剛剛擊敗了吳國,但是還沒有徹底吞並吳國,兩國之間的戰事如火如荼。

如此一來,幾個大國各自有各自的問題,自然都沒誰會管齊國的事情了。

當時唯一一個想管齊國這點爛事的,就是孔聖人了。

據說孔子聽說這件事之後,氣得直跳腳,當即去面見魯國國君,希望魯國能管一下這件事,出兵幫齊國清理掉田家。

奈何魯國國君對這事並不感興趣,所以後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畢竟孔聖人就算道理再大,他也是一個人,不可能一個人清理掉整個田家。

就這樣,齊國這邊,薑太公的後裔,徹底沒希望了。

此後的齊平公,徹底成了田家擁立的傀儡,一點權力都沒有了。

齊平公在位25年,這期間田家開始滲透到齊國的每一個角落。

而且,為了達成占領齊國的目的,田家做了兩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

一是安撫人心,在田家的安排下,田家拿著齊國國家的財政收入,去給老百姓好處,然後打著田家的名義。

這樣一來,齊國人自然都支持田家了。

二是多生孩子,當時田家為了多生孩子,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據說當時的田氏家主,娶了數百個小妾,然後任由自己的門客,出入自己的後院,這也算是最早的大規模‘借種生子’了。

後來那位田氏家主去世的時候,愣是有了七十多個兒子,女兒就更多了。

如此,到了齊平公去世之後,接下來他的兒子齊宣公在位的時候,田氏已經徹底完成了對齊國的占領。

齊國內部幾乎每一座城池的城主,都是田家人。

到了這個時候,就算有外援幫助齊國,齊國內部其實也無力回天了。

當然,田氏想要徹底占據齊國,還需要最後一步,那就是得到其他諸侯的承認,尤其是周王室的承認。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合法。

所以當時的田氏家族,就開始對外做外交工作,尤其是和晉國的韓趙魏三家交好。

在瓜分故國這件事上,雙方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接下來的七十年時間裡,齊國歷經兩代國君,齊宣公和齊康公,這期間田家已經徹底把持了大權,之所以還沒篡位,就是在忙著做外交工作。

如此,到了齊康公在位十多年之後,這時候已經是戰國初期了。

隨著韓趙魏三家被正式冊封為諸侯,田家的外交工作,也搞得很不錯。

所以接下來,田家借助三晉的渠道,向周王室表達了請求冊封的意思。

而周王室這邊,也沒太過反對,很快就正式冊封田家,做了齊國國君。

公元前386年,田氏家族田和,得到了周王室的冊封,被封為齊太公。

有意思的是,這個封號和當年薑子牙的一模一樣。

而隨著田和被正式冊封,那位齊康公則是被放逐到了海上,七年之後病逝。

自此,田氏徹底取代了齊國,薑子牙的後人,也徹底失去了齊國。

所以,戰國時期的齊國,已經和春秋時期的齊國,沒有任何關系了。

從薑子牙開國,一直到齊康公失國,這期間,薑姓齊國一共傳了二十代人,32位國君,665年。

這就是薑姓齊國的故事。

如果當年齊桓公知道後來的事情,估計打死都不可能讓陳完入齊;如果齊景公知道後來的事情,估計會對田家直接趕盡殺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