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他是照亮初唐詩壇的一道流星,有人喻他是曇花一現的文曲降生!
總之,他以短暫的26年生涯,在留給世間一篇千古絕唱後,即被召回上天,令後人報以無盡的唏噓喟嘆。
他,便是『初唐四傑』之首——王勃。
王勃,字子安,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
王勃從小就聰慧過人,六歲已會作詩,而且詩文構思巧妙;九歲即能指出顏師古所註《漢書》的錯處;十歲飽覽《六經》,十二歲到十四歲赴長安學醫,被時人譽為神童。
所謂『貨賣帝王家!』
公元665年,16歲的王勃應科試及第,授任朝散郎,成為唐高宗時期最年輕的命官。
不久,他妙筆生花書就一篇《乾元殿頌》,受到高宗李治的大為稱贊,驚嘆道:『如此奇文竟出自一個不到弱冠的童子所寫,真乃我大唐奇才也!』至此,王勃文名播於京師。
可嘆『福兮禍所伏』,王勃年少因才而仕,卻也因才而取禍。
當上朝散郎後的王勃,被主考官引薦給沛王李賢,做他的幕僚修撰,李賢深愛其才,出行總是帶在身邊。
某日,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眼瞅落後一局,李賢非常氣惱,身旁王勃見狀,揮筆寫下一篇《檄英王雞文》,為沛王鼓勁加油。
因該文詞句甚佳,很快流傳開去,不久竟傳到高宗書案上。
然而,高宗看完竟是怒不可遏,原來他因該文聯想到高祖時期的玄武門之變,最怕皇室子孫內鬥,因此他將一腔怒火重重發泄到王勃身上,立時高喝:『該死,王勃身為學士,二王鬥雞他不進行勸誡,反從中離間皇子內鬥,實在可惡!』當即令人革去王勃官職,逐出京師。
王勃大好前程就此毀於一旦!
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公元671年深秋,當王勃打算重返長安,再求仕途時,友人虢州司法凌季友因他深諳醫藥知識,為他謀了一個參軍之職。
在任參軍時,王勃好心收留一個逃亡官奴,後怕走漏消息,禍及自身,又反將官奴殺死,結果事情終歸敗露,王勃被下獄判了死刑,多虧不久朝廷大赦,王勃總算撿回一條小命。
但枉殺官奴可並非小事,死罪雖得免,活罪卻難饒,王勃因此慘遭牢獄之災,其父王福疇也因這事從雍州被貶到南荒之地交趾《今越南北部》任縣令。
聞知此信的王勃大為悲痛,捶胸頓足自責不已。
出獄後,他先閉門謝客一年,再決意不遠萬裡去交趾探望老父。
時值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秋,王勃登舟南下,途經南昌歇息,恰逢南昌都督閻伯嶼新修落成滕王閣,正召集當地文人名士,於重陽節大擺酒宴慶賀。
實際,閻都督暗地還為彰顯女婿孟學士才華,讓他事先寫好一篇滕王閣序文,以便在席間向眾人展示,從而一舉聞名!
時年二十五歲的王勃也因友人舉薦,隨之赴滕王閣宴。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正當眾人歡聲笑語之際,閻都督令人取出紙筆,假意有請諸人為新修滕王閣做序。
事實,大家已然耳聞他的用意,大多擺手推辭不就,等輪到王勃時,他卻欣然接過紙筆,當眾刷刷點點開始揮筆而書,竟是毫不客氣。
閻都督見狀大為光火,拂衣轉入帳後,卻又派人去看看王勃究竟寫的如何?
令他一句一句回來稟報。
當聽得王勃開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時,老閻尚捋須哂笑:『不過老生常談耳』
等聽見下面『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時,他開始沉默不語,再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都督不禁驚嘆走出,拍案言道:『真乃天縱奇才,此文當永垂不朽也!』
是時,那王勃豪情滿懷,筆走龍蛇,偶爾遠瞥滕王閣外山光水色,念及平生仕途坎坷,接連又道:『……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典故佳句不斷落筆成文,當真詞不加點,頃刻一篇奇文寫就,直令舉座眾人皆驚!
宴席終了,王勃告辭,在一片贊揚聲中,就此仰天而去,從此,千古駢文《滕王閣序》風傳於世!
公元676年冬,天降瑞雪,長安大街小巷到處在傳頌一篇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自然有人也將其傳抄送入禁宮。
酷愛文學的高宗李治圍著火爐仔細品評,看著看著,他不禁長身而起,連聲驚嘆道:『王勃真乃奇才也,朕錯了,朕悔不該以一篇鬥雞文驅逐了他,來人,速召王勃入朝,朕當重新啟用!』
然為時已晚,當小太監顫抖跪地,卻吞吞吐吐地回道:『皇上恕罪,那王勃……王勃在探視乃父的歸途中,竟意外落水驚悸而亡,年僅26歲……』
一聽此言,高宗不由頹然坐回原處,手中那篇《滕王閣序》也飄然落於腳下,像極窗外飄零的雪花。
良久,他方喟然長嘆數聲:『可惜、可惜、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