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崗 一座城
文化,是一座城市獨一無二的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靈魂。
南陽,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自遠古而來,從石器時代走來……歷史有多長,人文的續寫就有多久,文化的積淀就有多深。
南陽城西的臥龍崗,是南陽人心中雄壯的『喜馬拉雅』,是南陽歷史的一個支點,是南陽人的一塊文化高地、精神家園,是南陽文化的龍頭和根脈所在。
一崗出三相,勝跡名天下,從這裡走出的『謀聖』薑子牙,興周伐商,成就周王朝800年天下;從這裡走出的大秦名相百裡奚,助秦騰飛,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智聖』諸葛亮在這裡躬耕十年,劉備『三顧茅廬』,『三國』的政治藍圖從這裡開始徐徐展開……這道崗,是南陽歷史、華夏文明進程之崗;這道崗,是諸葛亮的躬耕地、『三顧茅廬』故事的發生地和三國文化的源頭;這道崗,可以撬動三千多年中國文明史,也可以窺見南陽人的特質和中國人的精神。
煌煌一道崗,凝結著南陽城的文脈,銘刻下一道又一道深深的時代年輪,已成為濃得化不開的情愫,融入南陽人的血脈。
弦歌千年,作為文化根脈,臥龍崗滋養著南陽人的精神,給南陽人以豐厚的精神啟迪,帶來了文化自信、家國情懷,也鐫刻著南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文明高度。
三年的砥礪奮進,三年的不懈努力,高位推動,匯聚磅礴力量,復崗連脈,雄姿再現!臥龍崗文化園即將揭開面紗,走進新時代、新南陽——占地近2200畝,核心景區1500畝,臥龍崗文化園帶著歷史印記,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款款走來。
今日之復建臥龍崗,是一次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一種精神的繼承與發揚,是民心所系、民心所盼、民心所待,將成為南陽文化新地標,國內知名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在南陽人奮力建設現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今天,借『諸葛東風』,全市文旅產業正在強勢崛起,南陽歷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與地位愈加彰顯。
悠遠厚重的歷史,鐫刻在臥龍崗之上;『奮進副中心 建功新時代』的精神在這裡展現。
10月1日,臥龍崗文化園開園;今日起,臥龍崗文化園與本報聯合推出『臥龍崗探源』大型系列文化報道,《臥龍崗探源》《臥龍崗歷史人文環境探析》《一崗出三相 勝跡名天下》《諸葛亮為何選擇南陽和南陽的臥龍崗》……站在歷史的縱深,新時代的高度,從地理維度、歷史維度、時間維度、空間維度,探析臥龍崗密碼,試圖撥開層層雲霧找尋臥龍崗的前世與今生;探析諸葛亮精神的實質,探尋臥龍崗文化的時代價值;以詳實而豐厚的精神啟迪,帶給南陽人一份濃濃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
讓我們徜徉在歷史長河裡,遊覽在臥龍崗文化園裡,讀懂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歷史,感悟諸葛亮文化的時代價值,聆聽南陽人的時代跫音!
北緯32°58’,東經112°30’,有一道高崗。
這是一道神奇之崗,起自嵩山止於白水,自北向南逶迤而來,因其形勢仿佛虯龍蜿蜒盤曲,故因勢而得名臥龍崗。
這是一道文脈之崗,一崗出三相,西周薑子牙、秦之百裡奚、蜀漢諸葛亮,智慧、仁義、忠貞愛國、自強不息,一脈相承,折射出中華民族的獨特品質。
這是一座影響華夏文明歷史進程之崗,從這裡走出的『謀聖』薑子牙,興周伐商,成就周王朝800年天下;同樣從這裡走出的大秦名相百裡奚,助秦騰飛,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智聖』諸葛亮在這裡躬耕十年,劉備三顧茅廬,『三國故事』從這裡開始徐徐展開……這道崗是南陽歷史的一個支點,撬動三千多年中國文明史。
一道崗,一座城。
時光流年,雲卷雲舒,南陽城孕育著臥龍崗,臥龍崗成就著南陽城。
今天,臥龍崗築成了南陽城的文化之魂,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南陽城的胸懷和氣質,那份智慧與仁義,擔當與奮進,已沉淀成『城市基因』。
今天,臥龍崗更是演變為南陽的精神高地、文化高地,更以一種不竭的力量源泉,引領著南陽城的進步和發展,生生不息……
這,到底是怎樣一道崗?
緣何如此厚重?
它怎樣從歷史中一路走來……翻閱史冊,踏訪臥龍崗,去追尋,去探源,臥龍崗的前世與今生……
形成之源
『起自嵩山之南,綿亙數百裡,至此截然而住,回旋如巢』
為何勢如『臥龍』?
崗貌為何如此神奇?
據上世紀90年代,在南陽境內出土的大量中生代白堊紀時期的恐龍蛋化石來推算,南陽盆地的形成距今約1億年以上。
由此可見,早在諸葛亮躬耕南陽之前,臥龍崗的岡巒山川大勢已有具體的地理實體存在。
到了戰國西漢時期,陰陽五行和堪輿學大興,人們註重研究人與居住環境的關系,當時的學者把地表《外形》上連綿起伏,地中生氣相貫通的山脈稱之為『龍脈』,並根據山脈的形態和地形大勢把龍脈分為不同種類的形態,並據此認為不同『龍脈』的居住環境對人的成長和發展存在著不同的影響。
著名的環境文化學典籍《管氏地理指蒙》把『龍脈』劃分為九種形態,並分別進行了形象的描述,指出:『回龍——形勢蟠迎,朝宗顧祖,如舐尾之龍、回頭之虎;出洋龍——形勢特達,發跡蜿蜒,如出林之獸,過海之船;臥龍——形勢蹲踞,安穩停蓄,如虎屯象駐、牛眠犀伏……』
翻開南陽山水地形圖,細觀臥龍崗周圍的山川形勢,發現確實如古人描述的形似臥龍,蓄勢待發:北靠雄峻挺拔、氣勢磅礴的伏牛山主峰,伏牛山向南,則為南陽盆地的一片沃野,形成寬大的堂局。
南部敞開,白河環繞,水口緊湊。
而在伏牛山和白河回環之間,九架孤山分三組孤峰聳立,佈列重案,形成龍脈接引環拱護衛之勢:前案以紫山、豐山居中,左有隱山,右有遮山;向南左有黃山,右有塔子山,形成第二重案,為案山;然後再向南左有獨山,右有磨山、羊山相拱,形成第三重案,為峙山。
如果把九架孤山三列山峰橫向連線的中心點相連,則其由北至南的中心連線恰與臥龍崗的走向一致。
故此,可以說此三列山峰與伏牛山的『龍脈』層層環護,互為呼應,形成向臥龍崗方位延伸傳遞之勢。
由此,可以看出,臥龍崗北起紫山,蜿蜒近20公裡,至白河而驟落,勢若臥龍,在崗巔形成了一個背山面水、發脈聳峙、負陰向陽,環抱有情、行局合理的『寶地』,符合古人所稱的風水『龍脈』的『臥龍』特征。
名稱之源
早在東漢之前民間就有俗稱,元代得到官方認可
臥龍崗作為地名,最早源於何時,一直眾說紛紜。
一個地名的產生,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為了方便生產生活而賦予的,帶有明顯的地域性。
有以姓氏命名、地理特征命名、古人職業和工作場所命名、建築物命名、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命名等。
如,北京的胡同名稱就是一大特色,不僅能體現出百姓生活的煙火氣,更是城市的脈絡。
其中,海運倉胡同、五路通胡同等以標志性的建築或方位得名;豬市大街胡同、趕驢市胡同等以市場得名;轎子胡同等以職業得名……再如,本地唐河縣古城鄉有個地方叫賣飯棚,據說,很早之前,有戶人家在此賣飯,人們便於溝通,口頭稱之為『賣飯棚』,久而久之,此地得名。
這些地名,在官方認定之前已經在民間廣泛使用。
臥龍崗作為地名,很顯然是以地理特征而得名。
從歷史發展來看,同樣經歷了從少數人使用到逐漸為大眾所知,直至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和廣泛使用,從約定俗成到標準化、法定化的發展過程。
『臥龍崗,地名。
在河南南陽市西南』《辭源》和《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對臥龍崗均這樣解釋。
關於最早何時出現臥龍崗地名,查閱典籍,未見於漢代和魏晉南北朝的記述。
但,從古人取地名的習慣來看,至遲在東漢諸葛亮來此躬耕前,南陽民間便有了臥龍崗的俗稱。
古代文人雅士,常常既有名字,又有字和號,號也叫別號。
《周禮·春官·大祝》雲:『號為尊其名更美稱焉』古人常常以山、以地或特殊地理標示來命名別稱,如李白稱『青蓮居士』,白居易稱『香山居士』,陶潛《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即是此意。
諸葛亮東漢末年在南陽臥龍崗躬耕,取號『臥龍』顯然與這裡特殊的『龍脈』地貌和當時當地已有的俗稱有關。
唐代以後,隨著諸葛亮逐步名揚天下,地以人名,南陽臥龍崗作為諸葛亮躬耕之地在一些文學作品中出現。
如,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有『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的詩句,這裡的『臥龍』,顯然是指地名臥龍《崗》。
元代,臥龍崗作為地名得到了官方認可。
《大元一通志》卷三『河南江北行省·古跡』中載:『臥龍崗在南陽縣境內,諸葛孔明躬耕之地』這是臥龍崗作為地名首次出現在官修的歷史地理志書中。
元代儒學教授王謙在《漢丞相諸葛武侯廟碑》稱:『距南陽治城西七裡,而近有崗曰臥龍,俗以武侯隱居之所,前人卜地一區,起屋四楹,繪像而祠焉』元代翰林學士程鉅夫撰寫的《敕修南陽諸葛書院碑》稱:『南陽城西七裡,有崗阜然隆起,曰臥龍崗,有井淵然渟深,曰諸葛井,相傳漢丞相忠武侯故居,民歲祀之』……
明清時期,臥龍崗作為地名廣為傳播,成為一個標準化的地名。
因諸葛亮形象受到統治階級的不斷推崇和頌揚,社會公眾的好評與日俱增,在詩文、戲劇、碑刻和志書中,大量出現臥龍崗的地名。
《大明一統志》是明代官修的歷史地理專著,其卷三十南陽府《山川》條稱:『臥龍崗在府西七裡。
起自嵩山之南,綿亙數百裡,至此截然而住,回旋如巢,然草廬在其中』明《敕賜忠武侯廟規祭文祭品檄文碑記》稱:『南陽郡城西七裡許,有阜隆然,綿亙四十餘裡,名曰‘臥龍崗’,乃漢丞相忠武侯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明末朱瓘在《重修諸葛武侯祠記》稱:『南陽縣治之西,去城六七裡許,有崗曰臥龍,舊有諸葛武侯祠,歲久就圮』……清雍正九年所修《河南通志》卷七『山川·南陽府』載:『臥龍崗,在府城西南七裡,即漢諸葛亮躬耕處』清嘉慶《南陽府志》卷一『輿地志·古跡』載:『諸葛廬,在府城西南七裡臥龍崗,昭烈三顧處,有祠,今春秋祀焉』清光緒《新修南陽縣志》卷二『疆域志·古跡』載:『諸葛廬,在縣西南七裡臥龍崗,漢諸葛忠武侯故居』清康熙四十四年,南陽知府羅景專門編撰了《臥龍崗志》,記載了臥龍崗武侯祠的興衰、變遷及修葺的歷史……
文化之源
一崗出三相,一條影響華夏文明歷史進程之崗
文脈之崗,智慧之崗,臥龍崗為何如此厚重?
站在臥龍崗之巔,撫摸著千年古柏,透過秋日斑駁的光影,依稀看到,臥龍崗從歷史中走來的文化傳承……一崗出三相,勝跡名天下。
薑子牙垂釣白水,百裡奚牧牛西崗,諸葛亮躬耕隴畝,天時、地利、人和,臥龍崗這方寶地氤氳升騰起風雲際會的氣象……
距今3100多年,從這裡走出的『謀聖』薑子牙,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他興周伐商,成就了周朝大業。
由於功勛卓著,被譽為『兵家鼻祖』『謀略之祖』。
唐朝以來,還被追封為『武成王』,與受封為『文宣王』的孔子並駕齊驅。
薑子牙祖籍南陽古呂國,《辭海》中曰:呂——古國名。
作甫。
亦稱有呂。
薑姓。
傳為四嶽之後。
在今河南南陽西。
春秋初年為楚所滅。
《史記》曰:呂尚先祖為四嶽,佐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際,受封於呂,故因氏為呂尚也。
《水經註》則有更為具體的記載:『淯水又東,梅溪水註之,水出縣北紫山,南逕百裡奚故宅……梅溪又逕宛西、呂城東』其後《大元一統志》《方輿紀要》《大清一統志》等史料都有『呂城在南陽縣西三十裡之董呂村』的記載。
同樣從這裡走出的大秦名相百裡奚,助秦騰飛,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
百裡奚,春秋楚國宛《今南陽》人。
史載,幼家貧,在齊遊學時曾乞食於人,為騫叔收留,因得不到齊的重用,投奔虞國,為大夫。
周惠王22年君不聽奚言,為晉所滅,奚被俘。
秦穆公以求婚於晉,晉獻公將奚作為陪嫁臣送秦。
奚不堪其辱,逃回楚地,被楚人所執以牧牛為生。
秦穆公知奚賢,遂以緝拿逃奴為由,用奴隸身價——五張羊皮將百裡奚贖回,拜為大夫,因號『五羖大夫』。
奚相秦七年,秦國大治,遂建霸業。
《水經註》載:『梅溪水出《宛》縣北紫山,南經百裡奚故宅』《明嘉靖南陽府志校註》載:百裡奚宅在南陽縣西七裡。
史料中記載的『南陽縣西七裡』,指的是麒麟崗(北段),也就是臥龍崗(南段)。
『臣本佈衣,躬耕南陽……』『智聖』諸葛亮在臥龍崗躬耕十年,劉備三顧茅廬,『三分天下』的政治藍圖從這裡開始徐徐展開。
南陽在東漢時期是荊州的大郡,更是全國著名的大都會,號稱『南都』『帝鄉』,經濟、文化發達,人才薈萃。
作為一位政治家,諸葛亮很懂得時勢造英雄的道理。
十七歲是其抱負開始成形的時代,政治上『成形』需要相應的政治舞臺。
諸葛亮有一個正統觀念,就是要輔佐漢室。
在當時的環境下,南陽是高層政治人物生活的地方,隻有到南陽才能找到漢代的正統,才能參加到當時的政治『圈』裡去,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政治精英,其他地區沒有這麼大的政治『圈』。
同樣,要想扶持漢文化,恢復漢帝國,南陽是必然的選擇。
另外,有學者曾分析,諸葛亮選擇南陽臥龍崗躬耕,也正是要效仿薑子牙、百裡奚困守之後終遇明君而為帝臣王佐建不世之功。
文化的傳承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血脈傳承,另一種是地域文化傳承。
臥龍崗千年的文脈源遠流長,代代相承,濃重的墨色給南陽的文化底蘊作了最好的註腳。
來源:南陽日報
· ENJOY ·
全媒體記者 / 郭起華 黃 翠
編輯 / 王瀟宇
︎初審 / 劉 影
終審 / 方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