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鮮為人知的寧夏人文,講述你不熟悉的寧夏歷史,我是阿威!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寧夏風情!
《大銀川傳奇》
小城故事多,但聽我唱和。
唏噓嘆往昔,千秋已蹉跎。
前言
威叔發現,有關『甘肅銀川』的說法時不時就會出現,說是無知也好,還是失誤也罷,也算是見怪不怪了。
畢竟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能熟讀歷史,看得懂地圖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反正都是西北的地方,甘肅比較有名一點,不敢肯定西北的地名是哪的時候,按到甘肅頭上準沒錯。
1
說到底,還是因為寧夏的行政區域比較小,容易讓人忽略吧。
可是,寧夏是一個省區級行政單位,和甘肅省是一個級別。
把堂堂一個省區級的行政單位縮小到一個州《相當於地級市級》行政單位,放到甘肅省的後面,這就隻能用無知來形容了。
這是近日發生在南方某地的一個張貼的通告裡。
『甘肅銀川』也就忍了,可是,『甘肅寧夏』就有些過分了。
《寧夏》
甘肅銀川年年有,甘肅寧夏不常見。
可憐寧夏靜茹唱,卻問寧夏在何方?
要知道在中小學的地理課上,很明確地教授了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其中寧夏是五個自治區之一,這都是課堂和考試必考的內容之一啊!
很多人說,在歷史上寧夏就是曾經歸甘肅管轄的,現在出現這樣的錯誤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樣說就紮心了。
要知道,自古西北雖為一體,但是,寧夏和甘肅卻是各有發展軌跡,在歷史中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關系緊密。
它們都是黃河流域上的兩個閃耀的地方,光輝而燦爛!
2
甘肅和寧夏自大禹分九州開始就有聯系了,它們同屬雍州。
後來在先秦時期,由於地理條件因素,甘肅比寧夏先一步發展,它一度是秦國的大本營,它見證著先秦一步步走向強盛。
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秦國建立北地郡,這時候,寧夏也歸攏在其中《主要是固原地區,其它地方被稱為『朔方』》。
西漢漢武大帝時期,兩地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甘肅在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增置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武威郡置張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從天水、隴西、張掖3郡各分出2個縣建立金城郡。
自此,甘肅共設置十個郡。
說明從西漢時期開始,由於河西走廊的開發和征伐,防禦匈奴的需要,甘肅繁庶起來了,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而寧夏就相對簡單了,由於地處高原,相對苦寒,隻有北地郡和安定郡。
它更重要的名字叫『朔方』。
3
唐代是兩個地方很重要的一個時期。
這個時期甘肅還是延續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候的亂局,唐朝和吐蕃在這裡的拉鋸戰,使得這裡兵爭不斷,但同時也見證了民族大融合,使得這裡歷史人文底蘊愈發變得深厚;
寧夏則進入了大發展時期,『塞北江南』《『塞上江南』》變得名不虛傳,更是見證了大唐王朝的諸多歷史性時刻。
4
公元1038年,西夏崛起,在景宗李元昊的征伐之下,『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抵大漠,方二萬餘裡』,這個時候,河西走廊被西夏收入囊中,設有甘肅軍司《駐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注意,這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
『甘肅』二字出現比寧夏早,這個毫無疑問。
但是,寧夏銀川《當時叫興慶府》作為西夏首都,它是管轄甘肅的。
直到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寧夏』二字才正式出現。
並沿用至今。
明朝時期,陜西,甘肅,寧夏《還有固原》由於地處大明北境邊境,都成為九邊重鎮之一,並且因為同在西北,為了聯防抵禦虜寇,形成合力,於是成為了一體,總稱『三邊』,設置了一個『三邊總制』的職位來統一調配三個地方的兵防部署。
但是在內部裡,甘肅和寧夏都是相對獨立存在的,各自精彩。
5
清朝時期是甘肅管理寧夏這個思維形成的時期,事實上也是這樣。
寧夏和甘肅都從陜西佈政司《三邊》分析出來,甘肅改為甘肅佈政司,行政中心從鞏昌《今隴西縣》遷至蘭州市,轄今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省區部分范圍。
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分出新疆;
寧夏就成為準省級。
後撤,改寧夏府,下設州縣,歸屬甘肅,但又升寧夏總兵為提督,繼增置滿營將軍府於寧夏,仍不失省級格局。
簡單一點,總的來說,甘肅是寧夏的上級單位。
直到民國十八年《公元1928年》,才把青海和寧夏從甘肅分出來單獨成為省區。
但是由於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加上年代相對比較近,哪怕現在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二十年代,很多人們認為寧夏隸屬甘肅。
其實西北五省區一直都是兄弟關系。
6
在長長的歷史長河裡,甘肅和寧夏都有著自己的歷史脈絡,在這過程中,它們相互間有交錯纏綿,有各自精彩。
不是威叔較真,其實人家可能隻是失誤,隻是不希望寧夏的歷史被埋沒了,畢竟現在威叔好歹在寫有關寧夏的歷史三大系列:《寧夏黃河傳奇》,《大銀川傳奇》,《寧夏固原傳奇》。
至於別人在乎不在乎不要緊,關鍵是威叔在堅持!
這裡是寧夏!發現寧夏之美,感受寧夏的歷史!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翻起塵封的記憶,記錄寧夏的人文歷史!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