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王林肯。《網路歷史》

王林肯《1888—1960》,現山東省高密市朝陽街道王家苓芝村人,原名王麟閣,曾用名王書山,生於1888年10月, 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推翻清朝封建統治和護國討袁的鬥爭。

『五四』時期,創辦《醒報》開展反帝愛國運動。

北伐以後,他宣佈退出國民黨。

『七七』事變爆發,他又組織武裝抗擊侵略者。

1946年7月,由陳毅和劉冠一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從解放戰爭到新中國建立,他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積極參加了人民革命政權的建設工作,歷任民革山東省副主委、山東省第二屆政協副主席等職。

1960年6月24日,王林肯病逝,山東省人民政府將其骨灰安放在濟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園。

王林肯

自古英雄出少年

王林肯出生於一個世代務農的貧苦家庭,9歲才進入本村私塾讀書。

由於家境貧寒,隻能農忙參加生產,農閑方能讀書。

因天資聰穎,有志於學,有些親友就自願地接濟他求學。

學生時代的王林肯,耳聞目睹了德兵制造的高密堤東、沙窩、克蘭慘案,和抗德領袖孫文所領導的抗德阻路鬥爭,同時也看到了晚清政府的無能,使他意識到要想解除內憂外患,隻有推翻清朝政府和打倒帝國主義。

1906年,18歲的王林肯考入高密縣立高等小學堂,由教師鄒秉綬介紹加入了同盟會。

此後,他積極參與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和『自由、平等、博愛』等民主革命思想的宣傳活動。

並以大無畏的精神向封建勢力作鬥爭。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高密縣教諭兼高等小學堂堂長尹曰遴與劣紳張某、傅某狼狽為奸,相互勾結作弊貪污。

他們假借孔子名義,立據向學堂借錢五百吊,實行分贓。

制造了一起高密有名的『孔子借錢案』。

他們這種欺騙行為,自以為得計,但瞞不過思想進步、洞察力很強的王林肯。

他經過調查分析,弄清了事實真相,立即會同盟友向社會各界進行了公開揭露。

他還聯合本縣新學界人士,推舉代表,向曲阜衍聖公府和山東最高當局提出控訴,要求對當事人嚴肅查處。

最終,當局被迫收回借款,追究了當事人的責任。

這次鬥爭的勝利,在當時不僅打擊了腐朽的封建勢力,而且擴大了同盟會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

1909年《宣統元年》,王林肯從高等小學畢業後,受同鄉、辛亥革命先驅劉冠三的影響,聯合盟友唐壽先等到康莊創辦了英林小學,並以學校作掩護,從事革命活動。

當時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宣傳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張;秘密發展會員,擴大力量,培養骨幹。

為了個人深造,1911年《宣統三年》,王林肯又考入了山東中等工業學堂預科。

畢業後,又轉入染織本科繼續學習。

參與發動高密、即墨、諸城、青州獨立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山東獨立僅11天後被取消,革命機關被查封,同志被捕殺,劉冠三接受孫中山的委托,領導山東革命,在青島被推舉為臨時大都督,策劃組織起義。

這時,決心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的王林肯,毅然棄學,奔赴青島,參與策劃高密、即墨、諸城、青州的獨立。

王林肯被劉冠三委以重任,參與四縣獨立的策劃和籌備工作,並分擔高、諸、青三縣的獨立任務。

王林肯曾向盟友鄧天乙、班麟書、趙象闕等提出:諸城依山傍水,攻守兼宜,同盟會組織基礎較好,可先攻下,作為革命根據地。

高密、青州同盟會基礎好些,情況較熟,交通方便,攻破後易與各地聯系。

但敵人容易集中兵力進行反撲,如若遭到失敗,即可退守諸城。

負責高、諸、青獨立的同盟會員一致同意他的分析判斷,決定委派他先去諸城與當地有威望的同盟會員王景檀《鳳翥》等協商,取得地方上的支持。

王林肯慨然應允,立即趕往諸城,約同縣立農林學堂學生臧文山,在太古園臧姓家裡會見了王景檀。

王林肯向其說明來意後,王景檀不同意諸城首先起義。

王林肯隻好返回青島,向劉冠三匯報,重作計議。

經研究後,決定首先發動高密、即墨、青州獨立,然後在諸城會師。

劉冠三決定兵分三路發起進攻;一路由周敦恂、宋兆麟、陳獻堂、隋子福等負責進攻即墨;一路由鄧天乙、趙象闕、王長慶等負責進攻青州;一路由王林肯、班麟書、吳鳴岐、邵麟勛、馬海嶠、莊秉真等負責進攻高密。

為了與各地革命取得聯系,劉冠三派陳幹、呂子人等去上海、煙臺、大連接洽,還爭取了清軍駐膠濟鐵路丈嶺車站的陸軍哨官劉懋德在青州獨立時率部起義,響應革命。

1912年1月18日,趙象闕在青州犧牲,青州獨立失敗,鄧天乙、王長慶等按計劃撤到諸城縣五裡堡。

1月下旬,清軍兩名軍需官押送軍火赴萊州,路過昌邑縣丈嶺車站時,經劉冠三介紹入會的即墨籍同盟會員、清軍駐膠濟鐵路丈嶺車站陸軍哨官《相當於連長》劉懋德,率革命黨人將槍械強行截住,準備用以補充即墨、高密兩縣起義軍的武器裝備。

清軍第五鎮《相當於師》第十協《相當於旅》協統《相當於旅長》張樹元得知消息,率一營兵力趕赴丈嶺,將劉懋德殺害。

為此,膠濟鐵路沿線的清軍嚴加戒備,而高密的獨立也不得不暫緩進行。

革命黨人在做了充分的準備之後,將高密與即墨的起義獨立定在同一天——十二月初九日,即公歷1912年1月27日夜。

為使高密的獨立順利進行,在劉冠三的指揮下,王林肯事先率領兩名會員潛入高密城,摸清敵情,制定作戰方案。

當時高密城內除了守衛縣衙的地方武裝外,在南關還駐紮著清軍第五鎮第十協張樹元部的一個陸軍連。

該連武器裝備好,作戰能力強。

王林肯考慮到同盟會勢單力薄,不易取勝,就決定采取對軍隊和地方政府分而治之的辦法。

王林肯利用親友關系,以金錢買通駐軍連長,達成發給清兵一個月薪餉、要他們在某日聽到槍響時按兵不動的協議。

可王林肯從青島帶來的資金不足,他便找到開明地主張伯銘要求贊助。

張伯銘傾向革命,慷慨解囊,捐銀400兩贊助革命,使得與清兵的協議順利達成,革命黨人得以集中力量攻打縣衙。

同時,王林肯又將開城門事宜安排好,將同來高密的兩名同志安排在離東門最近的勸學所隱蔽,以備屆時打開城東門接應。

一切安排就緒,他才返回青島,報告按計劃行動。

1月27日夜,負責攻取高密的班麟書、吳鳴岐、馬海嶠、邵麟勛、王林肯等10多名同盟會員,由青島乘火車趕到高密城門外。

他們到達東門,接通聯絡信號後,預先埋伏在勸學所的同志擒住守城的衛兵,順利打開城門,同盟會員直取縣衙。

他們砸開縣衙後,手槍、炸彈齊鳴,殺聲大作。

知縣王鑒清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嚇得魂飛魄散,慌忙爬起來,從後門狼狽逃竄。

進攻高密的戰鬥,革命黨人及民軍無一傷亡,也未有大的驚動商民的行為,異常順利。

同盟會員占領縣衙後,連夜佈置,召開大會,出示佈告,宣佈高密脫離清廷,實行獨立,推舉攻城有功的班麟書為臨時司令,一切大權由臨時司令行使。

近在丈嶺、手握重兵的清軍協統張樹元聽說高密獨立,立即調兵遣將,前來鎮壓。

由於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同盟會員們又孤立無援。

王林肯見此形勢,認為如果勉強應戰,即使一時站住腳,高密交通便利,清軍增兵可朝發夕至,最終也難以取勝;既然硬拼不利,倒不如撤出,避開敵人的鋒芒,以保存實力。

於是,王林肯與班麟書等協商後達成一致意見,於1月28日主動放棄高密城,撤至諸城與青州方面軍會合,高密第一次獨立失敗。

在諸城五裡堡,兩支革命軍會師後,王林肯帶領革命黨人總結了發動高密、青州獨立的經驗教訓,決定請諸城開明紳士臧漢臣、臧少梅、王景檀等,從中運動,使清兵撤退;請臧文山、劉伯泉、劉仲永、王心葵、鐘孝先、臺正齋等協助革命軍在諸城搞獨立。

策劃就緒後,革命軍在農林學堂、高等小學堂和東武公學師生的配合下,一舉攻占了諸城,推舉王長慶為司令,成立了山東軍政府諸城分府,並馬上派臧少梅去青島購買武器彈藥,進行擴軍備戰。

義軍占領縣衙時,知縣吳勛匿居於天主教堂,並與神父雇恩德密謀反撲。

當義軍吹號集合要去捉拿吳勛時,有人怕闖入教堂,引起國際糾紛,進行阻止,結果給了他喘息的機會。

吳勛與神父串通,電請沂州清軍支援,並暗中組織舊部配合。

增援清軍兵臨城下後,革命軍當即與之浴血奮戰,但因腹背受敵,寡不敵眾,傷亡慘重。

清軍占據城裡後,立即四門緊閉,搜捕殺害革命軍及其支持者。

王林肯因當時尚未剪掉發辮,於晚間雜於群眾中脫險出走,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