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同州人,自然愛同州。。《網路歷史》

我是同州人,自然愛同州。

每當在鍵盤上輸入『同州』二字,跳出來的總是『通州』。

不禁啞然失笑,『周秦漢唐』十三代古都的東大門,赫赫有名的『馮翊』『左輔』,在歲月的大浪淘沙中,早被『通州』偷偷置換了。

心中不覺有點悲哀,有點遺憾,還有點忿忿然。

看那一次次不斷蹦出的『通州』,它正在暗笑,一副『我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打不敗我的樣子』。

我無可奈何,隻得認了。

其實,心裡還是蠻不服的。

阿Q精神上來了:『以前,我比你闊多了』這是真的,歷史上同州是很風光的,很詩情畫意的。

且聽我慢慢道來。

二十萬年以前,這裡黃、渭、洛三河徑流,水草豐茂。

古人類就在這裡活動,他們采摘野果,圍獵野獸,正在完成從爬行到直立的過程,又在漫漫歲月中老去。

1978年,他們的頭骨化石在鐵鐮山甜水溝的土崖上顯現了,被命名為『大荔人』。

古老吧?

夏商時代這裡屬古雍州。

到了西周,這裡有兩個小國,同國和芮國。

前幾年韓城梁帶村出土的芮國墓名噪一時,其實芮國國都卻在黃河岸邊的大荔趙渡鎮。

1929年的一天,趙渡鎮幾個村民在田裡取土。

正挖間,䦆頭忽然『當啷』一聲,像碰到了什麼金屬。

他們停下來用手刨,一件銅綠斑斑的三腳器皿露了出來。

就趕緊叫來知識淵博的徐少南先生辨認,徐少南輕輕拂去浮土,認真查看後,大喜過望。

告訴大家這是『芮公鼎』,當年芮國的鎮國之寶。

他說春秋時期,這兒的芮國和東岸的虞國為了土地經常鬧事,就去找西伯《周文王》評理,到周地後,見到周人『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很慚愧,就回去和睦相處了。

這就是成語『虞芮讓田』的由來。

1936年,『芮國鼎』被送去參加英國倫敦古物博覽會,一去不回。

讓人心疼得直咬牙。

同州府就設在大荔縣。

『大荔』名字非常可愛,讓人聯想起鮮艷欲滴的大荔枝。

誰知不然,『大荔』竟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英勇善戰,剽悍粗狂。

周平王末年《前720》,他們沿洛河南下,很短時間消滅了同國和芮國,在朝坂崖下建『王城』,稱『大荔戎國』。

興盛了二百多年。

到了公元前461年,西邊的秦國突然發兵二萬,一舉攻破王城,消滅了大荔戎國。

秦人『築高壘,以臨晉國,設臨晉縣』。

『臨晉』在春秋戰國很有名,因為黃河兩岸的晉國、秦國、韓國等,動不動就在這兒談判、會盟。

有名吧?

大家都知道『結草銜環』的成語,它的出處就在臨晉。

不過那時不叫臨晉叫『輔氏』。

公元前594年,秦國派大將杜回,入侵河西輔氏地,晉國派大將魏顆迎戰。

杜回力大無窮,魏顆體力不支正要敗走,卻見杜回腳下趔趄,突然絆倒,魏顆向前生擒了杜回。

這晚魏顆做夢,一白發老人自稱祖姬父親,說他為報魏顆救命之恩,特在青草坡挽結青草,絆倒杜回。

原來魏顆父親魏武子早先交代過,自己死後讓寵妾祖姬改嫁。

可他病後糊塗,又說讓祖姬陪葬。

父親死後,魏顆遵照前言嫁了祖姬。

祖父感恩,特來報答。

《詩經·黃鳥》『子車三子』殉葬秦穆公,『如可贖兮,人百其身』的呼號讓人悲憤、顫栗;而同時代的『結草』故事,則以『仁愛』展現了人性的曙光。

溫暖啊!

『銜環』則發生在不遠處的渭河岸邊,說華陰楊震的父親楊寶,救了一隻黃雀,後來黃雀銜來玉環報答,後代都有成就。

因果報應雖屬無稽,但其中樸素的自然和諧觀卻是應該肯定的。

到了東漢獻帝五年《200》,19歲的漢獻帝正在曹操手中受罪呢。

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整頓、重組郡縣建制,把臨晉縣遷到大荔縣城這個地方,同時把『馮翊郡』也設在這裡,郡、縣同城。

我們這座縣城,從那時候起才有了檔案記載。

山不轉水轉,幾十年後,司馬懿的孫子晉武帝司馬炎『依樣畫葫蘆』,又奪了曹魏天下。

晉武帝末年《290》,把『臨晉縣』改成『大荔縣』。

從此,『大荔』一名漸漸響亮起來。

什麼時候行使『同州』的名稱呢?

北魏時州治在鐮山李潤堡,稱『華州』。

後來把華州移到大荔城。

西魏元欽三年《554》,就把華州改成了『同州』。

為啥叫同州?

說法有三。

一說因為縣南九龍池『九穴同流,同州所得名也』。

二說『漆沮既從,灃水攸同,二水至斯,同流入渭,州以得名也』。

三說這兒原是『古同國』地盤,現在還有『同裡村』『同家窪』遺存,這個說法比較靠譜。

唐代,這兒又發生了一個好聽的故事。

唐天寶13年九月九日,玄宗率領一幹人來同州沙苑打獵。

是時玄宗箭射一鶴,鶴竟帶箭朝西南飛去。

第二年『安史之亂』發生,玄宗逃難蜀州。

一日遊明月觀,竟然見到了自己的箭。

墻上留言:『留箭之日,天寶十三載九九重陽日,徐佐卿』玄宗至此明白,那隻鶴就是徐佐卿化身,徐有先見之明。

可惜他已銷聲匿跡了。

神話歸神話,但道理很明白:『安史之亂』絕非偶然,隻是君王沉溺安樂,耳目塞聽。

如徐佐卿之明者眾矣,惜乎難達聖聽也。

大荔沙苑風光

宋朝,這裡誕生了『壽昌尋母』的故事。

故事說,宋代有個揚州人叫朱壽昌,七歲時嫡母逼迫他的生母改嫁了。

此後他發憤讀書,於熙寧初年考中狀元,任安徽廣德知府,政績卓著。

後來他想起母親下落不明,決定棄官尋母。

幾經輾轉來到秦地同州,在縣東一個小村找到母親,母子團聚。

於是這村被命名為『婆合村』。

如今,村委會在村頭刻碑立石,以朱壽昌為榜樣教育後代。

壽昌尋母

宋靖康元年七月,遍地烽火。

朝臣唐重因得罪投降派宰相,被貶為同州『知州』。

他在這裡為前任顏真卿立石,舉起了抗金大旗。

後唐重戰敗身亡,這塊顏真卿碑卻流傳下來,成為『以身報國,寧死不屈』的象征。

到了清代雍正13年,朝廷重新整頓地方建制。

同州升府,統轄十城。

據說當時衙門廣征城門對聯。

十城的文人雅士全體出動,人人動腦,要寫出天下絕聯來。

這日知府大人高坐大堂,眾士子堂下書寫,他不斷看不斷搖頭。

這時,一個文弱書生遲到了,在門外和衙役吵嚷。

知府正自泄氣,聽見吵鬧聲就頗不耐煩,命他進來。

書生進來後拿起筆,蘸飽墨,遊龍舞鳳一般刷刷寫就。

知府看時,大叫『妙、妙、妙,太妙了』。

然後讀起來:『二華關大水,三城朝合陽』一時滿座皆驚,齊聲叫好。

看官若是不懂,聽我解釋:二華指『華陰、華縣』;三城指『蒲城、澄城、韓城』;『關大水』是『潼關』『大荔』『白水』;『朝合陽』是『朝邑』『合陽』。

可謂大氣磅礴,文采四射。

你說妙不妙?

同州故事太多太長,就像三河之水湯湯不盡,我這隻禿筆是描繪不了的。

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陽的光輝,以上故事,代表了我們老祖先的思想本真和睿智,那麼同州形象是不是已經非常飽滿、呼之欲出了?

隻是宋以後,國家重心東移,同州有點冷落。

但厚重的歷史告訴我們,在喧囂中認清道路,擇其善者而從之。

任世界光怪陸離,金銀成山。

我們不自卑,不盲從,不趨利,不艷羨。

隻守著初心,守著綠水青山。

不要奢侈,只要簡單。

與大自然和睦相處,三河山川就不會老去,民族的血脈就會繁茂綿延;同州的明天才會霞光燦爛。

《作者:王凌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