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擁有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保護和利用好文物,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那麼吉林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作為中國古文化形成的前端,吉林又有哪些文物呢?
一起來看看吧!
全國四大孔廟之一——吉林文廟
吉林文廟是全國四大孔廟之一,1736年清代乾隆皇帝禦批始建,1907年異地重建。
整個建築群佈局結構嚴謹,由大殿、配廡、圍墻、門坊組成一個封閉的,有深度、有層次的空間。
以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為主體建築構成三進院落,主體建築大成門、大成殿和崇聖殿均為大式建築,歇山式殿頂,簷下鬥拱交錯,簷上黃瓦飛甍,照壁、東西轅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和圍墻均采用黃琉璃瓦覆頂。
吉林文廟是吉林省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座古建築群,同時也是東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文廟。
它既是清朝對漢文化傳入東北的認可,更是漢文化與東北少數民族文化融合的歷史見證。
吉林文廟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和較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新中國東北第一個考古學文化命名地——西團山遺址
西團山人們主要從事原始農業兼營捕魚、狩獵、牧畜《主要是養豬》等生產活動,其社會組織已由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
相對年代大約在西周初期到春秋初期。
西團山遺址屬青銅時代文化,是西團山文化的命名地。
西團山文化是中國東北考古學史上最早發現並提出的一個考古學文化,在東北考古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代開過元勛、女真文字創始人——完顏希尹家族墓地
完顏希尹,祖籍按出虎水完顏部,金代著名開國元勛,曾官至金代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創立了金代女真文字,在推進金朝政治改革中落罪致死,死後被平反昭雪。
無論在金朝建立之前的軍事民主制時期,還是金朝建立後的早期奴隸制時期和進入早期封建時期,完顏希尹的幾代前輩和他的後代子孫都是宗室的顯赫貴族,其中不少人已經青史留名。
完顏希尹家族墓地及『神道碑』於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5年)被發現,時任吉林將軍長順下令修復『神道碑』,並將碑文載入《吉林通志》,使這一重要古碑碑文流傳至今。
船廠的由來——阿什哈達摩崖石刻
阿什哈達摩崖石刻是吉林省內僅存的一處明代石刻,它詳細記載了遼東都司都指揮使、欽委造船總兵官劉清三次奉命領軍至此造船的具體時間和經歷。
碑文明確記載1420—1432年12年間,明朝為經略東北,劉清奉旨領軍至此造船的經過,船廠作為明代造船基地,在明朝為有效管理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裡江流域及庫頁島而特設的派出機構——奴兒幹都司的建立和管理上奠定了堅實的後勤保障基礎。
滿族四合院建築的典范——烏拉街清代建築群
魁府建於清光緒年間,是清末將軍王魁福的私邸,是這裡迄今保存較完好的清代二進四合院建築,整體建築格局和文物本體建築保存基本良好。
魁府現存門房三間,內設影壁,正房五間,東、西廂房各六間。
正房設於南北中軸線上,兩側廂房東西對稱。
南面臨街處為一面闊三間的倒座,大門設在東南,兩側置有耳房各一間。
中為拱券形大門,門房外墻兩側置有八字拋山影壁,門瞻立面以大門為中心,依次迭落成三級。
來源:吉林市行
以上內容為轉發,如侵權請聯系本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