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泉嶺歷史信息中的不一樣記憶(一)。《網路歷史》

編者語

今年,我寫了一些關於《寶泉嶺地名考》《寶泉嶺地名變更和行政區域更迭》的文章,受到許多關心寶泉嶺歷史的家鄉人的關注。

提供了許多歷史信息,同時,也有些不同見解和疑問?

我認為,這些都是正常的歷史規律。

一個地方的歷史是人們社會生活的軌跡,人的記憶也隨著時光久遠變得並不清晰或者混淆。

況且,那個年代檔案資料和各類史料獲取渠道有限,僅憑記憶和口傳難免有誤差。

尤其是,記錄者主觀目的和歷史觀的出發點不同,歷史信息的傳承就會不同。

更為重要的是,記錄者與歷史信息的利益關聯性,也決定了歷史信息的客觀性 和 準確性。

所以,作為歷史信息的傳承者、記錄者,以第三人的觀察視角查證、記錄歷史是很重要的,這是歷史記錄客觀、公正、準確的基本條件。

一、寶泉嶺地名的由來

誤傳歷史信息:寶泉嶺山嶺名是解放一團團長王世英和選址勘察小組,根據東山腳下的『古泉』傳說起的寶泉嶺名。

這個說法在《寶泉嶺農場志》征求意見稿中有過記載,出版時《農場志》正文中刪除了,隻是在『回憶文章』中有模棱兩可的說法。

寶泉嶺地名自清末民初就已經在地圖上標註《《興東兵備道總圖》1911年版》,寶泉嶺村《蘿北縣志》最早年限記載1915年,位於今寶泉嶺山嶺的東山西南側《《寶泉嶺農場志》記載:解放一團剛到寶泉嶺時稱此處仍有八戶人家,當地人稱為『八家子,也叫寶泉屯』,1950年代農場在此建南窯地》 。

寶泉嶺剛建場時名稱:東政解放一團《1950年4月15日-1952年5月1日》,是東北軍區部隊序列的農場。

1952年5月1日撤銷部隊番號編制時,農場曾經備選名稱:寶泉嶺以地名命名》、邊疆以屯墾戍邊工作任務命名》、新生解放團工作性質命名》等三個名字上報,最終東北人民政府批復選擇以『地名』命名『寶泉嶺國營機械農場』;1955年7月16日,更名為『寶泉嶺國營農場』;1969年2月10日更名整編為『沈陽軍區黑龍江省建設兵團二師十五團』;1976年12月3日恢復『寶泉嶺農場』名稱。

因此,寶泉嶺農場名是由省級政府命名的。

【檔案資料】在1949年11月解放一團選址勘察小分隊來寶泉嶺地區勘察前,在『松江省水利廳查閱資料的報告』裡就有了蘿北『寶泉嶺』山嶺地區的地名記錄。

【佐證資料】參加過1949年8月東北軍區解放團創建農場會議的董振東《時任東北軍區生產部幹部,後任二龍山農場的團長》,在其《回憶錄》中記載:會議上幾個解放團團長在地圖前,選擇開荒建農場地點時,王世英選擇了蘿北荒原的寶泉嶺地區……這段回憶印證了寶泉嶺地名在解放一團選址前就有了。

《農場志》回憶文章中記錄的起名由來,應該是作者不了解勘察小分隊實際調查報告中的內容資料,也不了解團領導參加會議的資料檔案,也沒有當地舊志書和地圖資料,選擇記錄了解放團時的口傳歷史。

因為,老解放團人最早知道寶泉嶺這個地名,是聽團長王世英的報告講的,沒來寶泉嶺之前,當地的很多事情,也是聽勘察小分隊講的,時間久了人口相傳出現『曲解』。

綜上所述,寶泉嶺地名由來的歷史信息應概括為:寶泉嶺的地名最早地圖記載是1911年清末,寶泉嶺村名最早記載是民國初年的1915年。

另外,檔案資料記載:1952年底,中國地圖出版社正式收集了寶泉嶺農場地理情況草圖,寶泉嶺農場的地理資料以地名形式錄入新中國地圖系統。

而寶泉嶺地名因山得名,因泉水得山嶺名,在東北當地是傳統地名由來方式,這是歷史的傳承,我們應予以認同。

二、寶泉嶺是由12個山頭,還是25個山嶺組成。

寶泉嶺由12個山頭組成系誤讀《寶泉嶺農場志》,因為,《農場志》中沒有關於《寶泉嶺地名考》和《寶泉嶺山脈》明確記載。

《寶泉嶺農場志》原文:王世英、莫餘生根據寶泉嶺一字排列的十二個山頭,采納了隨同人員的意見,決定在臨近最高的山頭南面比較平緩的地方確定農場場址。

王世英、莫餘生命李達生在今尚志公園前打下零號木樁,按此起點規劃場區。

以上這段選址記載,隻是說明寶泉嶺一字排開的山頭。

根據1940年代和現在等高線地圖資料,寶泉嶺從北至南走向綿延14.5公裡,東西橫跨9.2公裡,是小興安嶺東南麓突入三江平原的餘脈。

是由25座海拔100米以上山嶺組成。

因此,寶泉嶺由12個山頭組成是不準確的。

三、寶泉嶺東面的河流是都魯河,不是嘟嚕河。

都魯河歷史悠久,名稱頗多,遼金時期稱禿答水《《金史·本紀第一》和《金史·列傳第五·阿疏傳》記載:在禿答水流域世居著一個女真部落-禿答部》。

元代蒙古滅金後,禿答水改稱都魯河《《盛京志》記:都魯,蒙古語,棟梁也》,可見,都魯河之名起於元代。

明朝時期稱脫倫河《《明太宗實錄》記載:設脫倫衛,管理脫倫河流域女真各部》。

清早期曾稱都勒河,《康熙皇輿全圖》書作杜爾河,清光緒25年《黑龍江輿地圖》標註為都魯河。

《蘿北通志調查錄》沿用都魯河。

《東北邊防輯要》書作都爾河,《黑龍江志稿》書作圖勒河。

這些稱謂和地圖標註皆為『都魯』音譯和書寫不同,但字音相近。

新中國成立以後,官方志書《《黑龍江省志》《蘿北縣志》《寶泉嶺農場志》》、地圖均以『都魯河』標註。

後來,民間一些人不明都魯河』之名由來,也不查閱志書,誤以為都魯河彎彎曲曲,流淌不暢而發出的一種『嘟嚕』聲音,故稱其為嘟嚕河。

進入上世紀90年代,這種說法在地方報刊、書籍中多有所見。

以致於2014年以後,寶泉嶺農場以『嘟嚕河』之名命名了一個管理區;蘿北縣命名了嘟嚕河濕地保護區。

成為不查閱《志書》而曲解歷史,傳承錯誤歷史信息的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