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制、封建制、分封制、郡縣制到底是些什麼鬼?一篇給你捋清楚!。《網路歷史》

由於秦朝到清朝都屬於封建社會,因此很多人認為郡縣制就是封建制,那就鬧笑話了;這些體制到底是些什麼鬼,互相如何演化,又如何來劃分呢?

我們今天就來捋一捋。

01 『奴隸制』和『封建制』

中國的『封建社會』有兩種含義,狹義上就是指『分封制』的社會結構,封建的本意是指『封土而建國』,也就是帝王分封諸侯。

但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封建社會』,通常是指廣義上的,這種『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劃分方式來自於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研究社會的思路很有趣,他認為在一個社會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經濟,所以只要研究經濟問題,就可以把握一個社會的本質,也就是『生產關系』,這個生產關系有兩點:

1。

這個社會的主要財富是誰生產的?

2。

社會財富的擁有者是誰?

如果這兩者不是同一個人,那麼『1』就是被剝削階級,『2』就是剝削階級。

比如從秦朝到清朝這段時間,社會主要生產方式是農業,主要勞動者是農民,有錢的富人主要是收地租的地主。

所以這段歷史被教科書劃分為『封建社會』,社會主要的兩個階級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

再來說說『奴隸制社會』,這主要指夏、商、西周三朝。

按照剛才的思路,奴隸制社會的特點是,社會財富的主要生產者是奴隸,生產出來的財富由奴隸主來享受。

如果說一個社會裡存在奴隸,但是奴隸生產的財富在社會財富裡占比很小,那這樣的社會就不是奴隸制社會。

比如古代的丫鬟、小廝,地位近似奴隸,主人可以任意買賣,隨意打罵,但是這些家奴不負責農業生產,沒了他們國家經濟也不會崩,所以我們就不能認為使用家奴的時代是奴隸制社會。

那為啥隻有夏、商、西周這三個朝代是奴隸制社會呢?

因為部落戰爭頻繁

戰爭會產生大量的俘虜,那個年代可不講什麼人道主義,對於俘虜最好的利用方式就是『物盡其用』,讓他們幹最苦的活,吃最差的食物,盡最大可能奴役他們,榨幹他們的價值。

被奴役的人吃的是最粗糙的食物,產生的是勞動力。

這就是奴隸。

夏朝和商朝的生產力很原始,都是類似部落聯盟,君主隻是名義上的華夏領袖,但實際上隻能控制本部落,控制不了其他部落,在這兩朝,部落之間經常發生戰爭,所以每個部落都有相當數量的奴隸。

但是奴隸制在西周時期開始慢慢消失,這又是為啥呢?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周王室對天下的掌控力變強了

獨裁者想要統治更大的領土面積,就需要依賴更龐大的官僚系統去管理,也可以反過來說,國家經濟實力越強,能供養的官僚越多,它能直接控制的領土就越大。

從夏朝到西周,經過了好幾百年,生產力和經濟水平都有了大幅的提升,周王室已經可以控制中國各地區了,從周朝以後,就不再有頻繁的部落戰爭,俘虜也就變少了。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奴隸主們算了一筆賬,發現控制奴隸並不劃算

奴隸是被強迫幹活的,沒有積極性,一有機會還會偷懶、逃跑、甚至造反,因此奴隸主需要拿出很多人力物力來監管和控制奴隸,需要在暴力上具有壓制力,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相反,如果能給奴隸一些人身權力,那就好辦多了。

比如告訴奴隸,你好好幹,每個月給我交足了稅款,剩下的就都是你的了。

這樣一來,奴隸們發現,幹活也不全是為了奴隸主,也是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啊,那他就不會逃跑,還會加倍努力的幹活,多生產多賺錢。

這麼一來,奴隸主不就穩賺不賠了嗎?

奴隸生產的多,交的稅款也多,奴隸主也賺得更多了。

這個模式,就是西周開始實行的『農奴制』。

農奴是介於奴隸和農民之間的一種身份,比奴隸好在能擁有自己的財產,比農民差在人身權利上,農奴仍然是貴族的私人財產,可以被主人任意買賣。

而且農奴隻能種領主的地,不能去幹別的營生,或者給其他領主種地,都是不行的。

再後來,貴族們發現農奴制也不劃算,農奴是貴族的私人財產,不能亂跑脫離土地,所以貴族還是需要雇一些人看著農奴,而且買賣農奴那也是成本啊。

貴族們發現,我不占有農奴,而是直接占有土地,那不就完事了嗎?

反正農業生產離開了土地,啥也幹不了。

所以後來貴族們就不管農奴給誰打工了,而是直接占有土地,誰在我的地上種田,誰就得給我交租。

這樣一來,貴族就變成了地主,這就是秦代開始的『地主-農民』的生產模式,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封建社會』了。

古代社會從『奴隸制社會』到『封建社會』的演變,對於勞動者和享樂者來說是一個雙贏的變化。

對勞動者來說,從奴隸變成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身權利有保障了,甚至努努力還有希望買地、發家、讀書、當官,從而進入上層社會,自己也有機會變成享樂者,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享樂者來說,他們不用花大價錢去雇人監管和壓制奴隸了,也不用擔心奴隸逃跑或者造反,勞動者的積極性也提高了,生產的財富變多了,享樂者們也更加富有了。

既然對大家都有好處,那麼這個變化也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只要有人發現了這一變化的好處,其他人見到好處自然就會群起效仿,最後發生整個社會的變革。

02 『分封制』和『郡縣制』

『奴隸制』和『封建制』研究的是社會的經濟問題,研究的是錢是如何分配的。

『分封制』和『郡縣制』研究的是社會的政治問題,研究的是權力是如何分配的。

前面我們說了,在夏、商時代,生產力有限,所以能供養的官僚有限,獨裁者能直接控制的領土也有限,所以夏、商時代的獨裁者隻能管管自己本部落的事務,其他部落隻能適當幹涉,細節的事務管不了。

所以這兩個王朝的地位類似於部落盟主,隻不過這個盟主是世襲的。

到了周朝,社會生產力提高了,獨裁者能控制的領土也更大了。

不過生產力還是有限,周王室還是不能供養全國的官員,地方事務還是需要有人全權負責。

那派誰去呢?

還是自家人比較信得過,於是周王把天下領土分封給了自己的親戚,自家人像分家一樣把天下給分了。

全國都是『周』家的私產,周王是整個大家族的家長,整個中國成了『家天下』。

周朝這個模式,就是『分封制』。

這種制度和大家族分家很相似。

比如一個家族擁有一處大宅院,宅院太大了,自己管理不過來,於是家長就把這個宅院分成多個小宅子,以小家庭為單位一套套分出去,弟弟一套、侄子一套,等等。

那家長和小家庭之間是什麼關系呢?

首先,家長肯定最有威信,說話最管用,整個家族有啥事,都得聽家長的。

但是,宅子既然已經分給小家庭了,那這些宅子就是人家的私宅了,私宅裡的事情,只要不牽扯其他家庭,就是人家的私事,家長沒有理由去管。

分封制裡的周王就類似家族的家長,分封的諸侯就類似於家族裡的小家庭。

周王可以要求諸侯進貢財物,可以要求諸侯出兵幫助自己抵禦外敵,可以仲裁諸侯之間的事務,但是諸侯領地內的事情,周王就管不著了。

諸侯領地內的軍政大權、任免官員、稅賦徭役等事務,都是諸侯自己決定,周王不能隨便幹涉。

既然諸侯的權力和領土都是他的私產,那麼諸侯死後,他的後代就可以世襲這些私產,諸侯也有權力再用同樣的方式分封他手下的親戚或者臣子。

這就是『分封制』。

因為這個領土、地位是世襲的,所以就有了『貴族』這個階級。

如果一個人掌握了權力,但是卻不能世襲,那這個權力就隻屬於他個人,而不屬於他的家族,那麼他就隻是一時的權貴,還不能算貴族。

在分封制下,財富和權力都可以世襲,這種情況才會出現貴族。

周朝以後,中國不再有大規模的分封制,除了少數皇族外,普通官員不能繼承父輩的權力,『貴族』這個階層也就基本消失了。

對於獨裁者來說,分封制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制度。

因為分封制隻是把國家變成了大家族的私產,而不是帝王個人的私產。

分封制還有一個壞處,就是帝王不能幹涉諸侯領地內的事務,也就沒辦法阻止諸侯變強,如果有一天諸侯變得比中央還強的時候,他為啥還要聽你的話?

有一個成語叫『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為了取悅妃子,在沒有外敵的情況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派兵勤王,結果軍隊趕到京城,卻沒有敵人,亂作一團,妃子這才一笑。

後來敵人真的來了,周幽王再去點燃烽火,就沒有諸侯來勤王了。

這個故事雖然大概率是《史記》裡杜撰的,但是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也可以看出分封制的困境,諸侯獨立於國王,如果把諸侯惹毛了,即使國王面臨危險,諸侯也可以不去勤王。

這樣的國家如何能穩定呢?

從獨裁者的立場來說,最理想的做法,就是自己能直接掌管全國所有的領土、所有的臣民,把全天下都變成自己的私產,這才是最理想的。

而獨裁者想要直接統治遠離首都的領土,就必須依賴龐大的官僚系統和管理體系來互相監督,而龐大的官僚系統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來支撐。

周朝的生產力低下,所以不得不把國家分封給親戚來管理。

但是只要經濟發展到能夠供養龐大的官僚系統的程度,獨裁者肯定就會拋棄分封制了。

從周朝以後,各朝各代都沒有再采用大規模的分封制,而是改為了『郡縣制』:由皇帝直接管理全國的每一個郡縣,所有的地方官,皇帝都有權力任免。

這個制度我們很熟悉吧:中央有一個朝廷,朝廷下面是州、郡、縣等一級一級的地方官員。

全國所有土地都直屬朝廷,全國的稅賦、官員的任免、軍隊的調遣也都是朝廷說了算。

社會制度從夏、商的『部落聯盟』,到周朝的『分封制』,再到秦朝以後的『郡縣制』,背後的邏輯就是:獨裁者想盡可能的擴大自己的權力,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能供應的官員數量越來越多,能直接管轄的領土面積越來越大,社會制度也就隨著發生了以上變化。

這也可以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馬克思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很有道理的。

社會的生產力不同,決定了人們要去爭奪的利益就不同,所能采取的手段不同,社會形態也就不同。

而社會生產力是不斷進步和發展的,每當生產力發生大的變化,社會制度也會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而那些不願意進行變化的人,都在後來的競爭中被淘汰了。

比如周朝末年那些不願意放棄奴隸的奴隸主們,他們的生產力不如新興的地主,所以就會在戰爭中被消滅。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個人又如何阻擋的了呢?

全文完

本文首發於WX公眾號:超級土撥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