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在位4年,23歲便舉鼎而亡,為何說他攻下宜陽是統一六國的裡程碑。《網路歷史》

都說秦國能統一六國,是奮六世之餘烈。

那麼這六世指的是哪六世呢?

大概率應該是這麼6位君主在位期間: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

其實這6位君主中,也有很多水分。

比如說秦孝文王,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安國君,他在位僅僅3天就掛了,他能有什麼出色的政績呢?

再比如說秦莊襄王,也就是嬴異人,他是秦始皇的老爹。

不過他在位也不過隻有3年時間,期間政績平平,也沒留下什麼曠世之舉。

秦孝公嬴渠梁,任用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強大。

秦惠文王嬴駟,任用張儀瓦解六國聯盟,任用司馬錯滅蜀,擴大了秦國的疆土。

秦昭襄王嬴稷,任用范雎遠交近攻,任用白起滅六國百萬雄兵。

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

以上這4位,似乎才是真正為秦國做出偉大功績的君主。

其實這6位君主在位期間,還有1位君主沒有上榜,那就是秦武王嬴蕩。

秦武王嬴蕩是秦惠文王的兒子,也是秦昭襄王的哥哥,那麼問題來了,他能不能列入六世之餘烈呢?

他對秦國做了哪些貢獻呢?

一、死得早沒兒子,算不算對秦國的貢獻?

秦武王是個很有意思的君主,他天生孔武有力,一言不合就要彰顯自己的力氣,是個正兒八經的大力士。

為此,秦武王也非常喜歡大力士,身邊的寵臣任鄙、烏獲、孟說等人,全都是大力士出身。

好家夥,朝堂之上一個個都是肌肉男,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型男走秀大會呢。

秦國境內凡是能舉起來的東西,秦武王基本都舉過了,似乎一點挑戰都沒有。

因此他身邊的寵臣孟說便提醒秦武王:老大,我聽說周朝的龍文赤鼎很重,要不咱們去試試?

秦武王四年,百無聊賴的秦武王果然帶著一大幫大力士,大搖大擺地進入了洛陽,他們不僅要來舉大鼎,更是為了彰顯秦國的武力。

周赧王乖巧得跟個孫子一樣,隻能眼睜睜看著秦武王進入周朝的太廟,嘗試著舉起龍文赤鼎。

結果報應來了。

孟說力氣很大,率先把大鼎舉了起來。

不過眼珠子差點蹦出來,眼角都擠出了血滴。

秦武王覺得孟說能舉起來,自己難道不能嗎?

索性也來舉鼎。

大鼎的確被舉了起來,可下一秒就把秦武王的右腿給砸斷了。

那時候醫療條件太差,秦武王嗷嗷叫了一晚上,終於還是病死了。

年僅23歲。

最關鍵的是,秦武王死前,並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因此秦國的國君之位,就這麼空了出來。

秦惠文王的兒子們,成為了角逐大位的重要人選。

最終羋八子的兒子嬴稷,在趙武靈王的幫助下,強行登上了秦國國君的大位。

嬴稷也就是秦昭襄王,他的曾孫便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如果秦武王沒有早逝,如果秦武王還有兒子,那麼恐怕歷史上就沒有秦始皇這個人了。

所以說,這未嘗不是一大貢獻呢?

二、占宜陽,設三川郡,秦武王打開了東出之門。

秦武王之所以能得到這麼個謚號,不僅僅是因為他孔武有力,更是因為他好戰的緣故。

秦武王時期,就已經有了問鼎中原的計劃。

奈何韓國和周國,擋在了函谷關跟前,死死地擋住了秦國東出的大門。

尤其是韓國的軍事重鎮宜陽,兵精糧足,隨時會阻攔秦國大軍的東進之路,簡直就是秦國的眼中釘、肉中刺。

這還得了?

為此,秦武王特地召集了一大批朝臣,商量著滅亡周朝,拿下宜陽的戰略。

這事兒遭到了右丞相樗裡疾的強烈反對,因為他覺得勞師遠征,萬一遭到魏國和趙國的偷襲,那可就完犢子了。

可左丞相甘茂卻覺得這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重要一步,因此甘茂主動請纓,遊說魏國,與魏國簽訂了盟約,使得魏國和秦國站在了同一陣線。

只要魏國擋住趙國,那麼秦國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甘茂在出征之前,曾經對秦武王說了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3個人連續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前兩個人來,曾參的母親不以為意,可第三個人來了以後,曾參的母親立馬收拾東西準備跑路了。

為啥說這個故事呢?

甘茂就是為了告訴秦武王,宜陽難打啊,如果中途有人進讒言,導致秦武王讓甘茂撤軍,那豈不是要功虧一簣?

因此甘茂希望秦武王與之訂立盟約,不打下宜陽,絕不撤軍!由於訂立盟約的地方叫息壤,所以史稱息壤之盟。

此後甘茂親自帶兵攻打宜陽,不過很可惜,甘茂打了5個月愣是沒能啃下宜陽。

這時候秦武王也慫了,打算撤軍。

甘茂啥也不說,隻是寫了一封信給秦武王,上面隻有兩個字:息壤!

秦武王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果斷增兵5萬,又把他那些心愛的大力士都派上了戰場。

甘茂自己則散盡家財,鼓舞士氣,最終一舉拿下了宜陽,斬首韓軍多達6萬人。

這一戰過後,秦國的領土直接擴張到了周朝都城洛陽的邊上,韓國也失去了抵擋秦國大軍最重要的戰略要地。

自此秦國可以自由出入函谷關,隨時對山東六國發起進攻。

由此可見,秦武王,也不是什麼事兒都沒做。

除此以外,秦武王還平定了蜀地叛亂,同時派兵攻打過義渠、丹犁。

總結:秦武王應該也算得上六世餘烈之一。

秦武王在位隻有4年時間,所立下的功業,其實說到底也隻有攻占宜陽,這一件事。

但是這件事的意義是非凡的。

宜陽是韓國西部的屏障,又是周朝都城洛陽的壁壘。

同時還是連接上黨、南陽、新鄭三地的樞紐。

失去了宜陽,等於是把韓國給切成了零碎的好幾塊。

上黨後來成為飛地,也成了長平之戰的導火索,其實就跟秦武王奪取宜陽有著直接的關系。

所以說,從後果上來講,秦武王拿下宜陽,直接傷害了韓國、周朝、趙國的利益。

此外,秦國拿下宜陽以後,隨時可以出兵東進。

這也使得山東六國轉守為攻,改變了過去的戰爭策略。

由此可見,攻下宜陽,對秦國統一六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