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會吃喝玩樂、禍害百姓,戰鬥力還不如民兵的皇帝親軍。《網路歷史》

出於自身安全和維護皇權的考慮,歷朝歷代的皇帝都非常註重親軍的建設,往往把最優質的兵源、最精良的武器、最忠心的將領編入禦林軍。

所以,理論上來說,禦林軍的戰鬥力應該是天下最強的,可恰恰相反,除了開國初期,在王朝的中後期,由於缺乏戰鬥的錘煉,禦林軍經常會成為紈絝子弟、市井無賴的聚集地,根本談不上什麼戰鬥力。

宋太祖趙匡胤以軍功起家,靠兵變奪得帝位,當然十分重視親軍的建設,他甚至以強壯的士兵作為『兵樣』到各地挑選兵源,把全天下的精兵都收錄到天子親自掌握的禁軍中。

為了鞏固皇權,他還建立了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合稱『三衙』,來管理37萬禁軍,不僅護衛皇宮安全,更是宋軍的絕對精銳、野戰主力。

可到了北宋末年,『三衙』掌管的禁軍雖然有百萬之眾,駐紮在開封附近的也有幾十萬人馬,但由於承平日久,毫無戰鬥力,竟然被數萬金兵攻破了開封城,導致了北宋的覆滅。

南宋初期,嶽家軍、韓家軍、張家軍、吳家軍等幾支主力部隊都是主將自己帶著打出來的,歷經百戰,所以戰鬥力異常強大。

而宋高宗趙構為了自身安全,籌劃重建禁軍和『三衙』司,剛開始時是以野戰部隊為主改編而來,所以戰鬥力尚可。

首先是紹興五年,宋高宗將神武中軍改為殿前司軍,一開始隻有5000人,在宋高宗的一力維護之下不斷擴充。

到了紹興十八年,擴充到12個軍,7萬餘人,為諸軍之冠。

紹興七年,宋高宗又重組了侍衛馬軍司,一開始雖然有6個軍的建制,但兵力隻有6000人,到紹興三十一年時,兵力擴充到3萬人。

紹興十二年,宋高宗又建立了侍衛步軍司,雖有5個軍的編制,但隻有5000人馬,到紹興二十九年時兵力擴充到2萬餘人。

以上三軍最多時有近13萬大軍,可以說是當時舉足輕重的一支武裝力量,宋高宗把他交給了自己最信任的將領楊沂中《有人戲稱他是趙構的幹殿下》。

楊沂中早年也是一員猛將,隸屬於中興四大將之一的張俊,曾經率兵與金軍主力野戰正面交鋒,也曾多次與金軍猛將兀術、韓常等對陣而不落下風,不然也不會進入宋高宗的法眼。

但是在南宋的大環境之下,也不得不和秦檜等人同流合污,搜刮壯丁、強搶民女、強取豪奪的事都幹過,嶽飛就是他出面誘捕的,他還是嶽雲和張憲的監斬官。

宋高宗晚期,楊沂中為了自保,一次就向朝廷捐獻70多萬貫的財物,據說他光在楚州一處就有4萬畝田產《嶽飛的全部田產還不到2000畝》。

在這樣的長官管理下,『三衙』軍的戰鬥力下滑可想而知,士兵們毫無軍紀,隻知道禍害百姓,成了地痞流氓的代名詞,讓人們唯恐避之不及,良家子弟都不願意進入這支軍隊。

到宋孝宗時,竟然出現了很多空缺,皇帝命令『三衙』招募人員補齊建制,由於無人應募,殿前司竟然直接派兵上街強抓壯丁從軍,士兵們也趁機大肆搶劫,讓臨安的百姓吃盡了苦頭。

到了宋寧宗時期,『三衙』基本上已經成了土匪的代名詞,甚至有大臣上書稱『饑寒之士咸願食其肉而不可得』。

宋孝宗時的隆興北伐,『三衙軍』也參加了。

當時大將李顯忠率領忠義軍作為先鋒攻打宿州,由於忠義軍以北方流亡人為主,恨透了金人,戰鬥熱情高漲,加之長年爭戰,戰鬥力也強。

當忠義軍攻上城頭時,姍姍來遲的『三衙軍』才剛剛趕到城下,為了搶功,這幫土匪竟然在背後向忠義軍放冷箭。

這樣的軍隊參加北伐,結果可想而知。

宋寧宗時期的開禧北伐,又是這群貨,竟然讓金兵反推到長江邊上,逼得南宋把當時主戰宰相韓侂胄的人頭送過去,還稱金朝為父,在增加歲幣10萬的基礎上一次性進獻軍餉300萬兩,才議和成功。

到了南宋末年,『三衙』軍更是連戰場也不敢上了,反倒是邊境地區的農民,為了保衛家園,紛紛武裝起來對抗蒙古人的襲擾,正是依靠以這些民兵為基礎組建的、戰鬥意志高漲的新軍,才堪堪擋住了蒙古人的鐵騎,讓南宋小朝廷又茍延殘喘了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