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一個有能力的好人,但他偏偏是個壞皇帝。《網路歷史》

『南朝四百八十寺,自己也出家四次』,他就是人們口中的『皇帝菩薩』,中國歷史上一位傳奇而又充滿爭議的皇帝——梁武帝,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頭銜不計其數!

就連易中天教授都感嘆:如果梁武帝能穿越到現代,那他就是:知名音樂人、畫家、書法家、詩人、圍棋國手、佛學專家、國學大師、軍方一把手、道教研究博士生導師等等,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斜杠青年。

梁武帝是個能人,也是個好人,但他偏偏是一個壞帝王

梁武帝《蕭衍》梁朝的開國皇帝,出身名門蘭陵蕭氏,是西漢丞相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他博學能文,長於音樂詩賦,並擅書法。

齊時,為文學史上著名的『竟陵八友』之一。

憑借家族背景,蕭衍剛出仕時便擔任南齊開國功臣、衛將軍王儉的幕僚。

他本是南齊官員,後逼迫齊和帝讓位,自立為王,建立南梁,史稱梁武帝。

在位期間積極崇佛,最終卻『餓死臺城』,以致有『佞佛亡國』之譏。

其身份的多重性以及悲劇命運,給了後世無盡的想象空間。

作為南北朝的一位開國帝王,梁武帝無疑是有著過人之處的。

個人生活作風節儉,不貪財,不好色,不濫殺,不縱欲,從任何角度看,都不是一個壞帝王。

可以說梁武帝是個能人,也是個好人,但他偏偏是一個壞帝王。

對至親、士族和對百姓兩種執法標準

民眾犯了罪,用法極嚴;親屬和士族犯罪,概不用法

他的善良不應該體現在不吃肉,不親近女人,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國家的管理上。

梁武帝在他的統治時期,情況並非如此,因為他崇信佛教,大量田地被寺廟占用,老百姓生活貧困。

然而寺廟裡財富卻很多,所以很多人不得不選擇出家當尼姑、和尚,由此導致了國家勞動力嚴重不足。

與此同時,腐敗盛行。

在位時重用士族、擴大諸王權力、改定百家譜,對農民殘酷剝削,嚴加鎮壓。

據說,梁武帝身邊一個大臣或者宦官貪污了,梁武帝總是很仁慈從未懲罰他們,久而久之這些嘗到甜頭的人就愈發肆無忌憚,然後就有越來越多的人貪污受賄,到頭來倒黴的卻是底層的老百姓。

他雖嚴於律己、卻寬以責人,最典型的就是他的六弟蕭宏被人舉報有庫房百間,疑為私藏兵器。

他親自前往查看,卻發現裡面全是金銀財寶,僅僅錢幣就藏了三十間房子,每間一千萬。

梁武帝看了大為放心,竟然誇蕭宏說:阿六,你的生活不成問題呀!

如此看來,他的種種節儉就成了個大笑話。

對惡人的善,就是對好人的惡。

一昧的放縱惡,惡行不受懲處,惡人無所顧忌,縱惡即偽善。

梁武帝崇尚佛法,意義何在,四次舍身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其實並不復雜,但是因為他的身份是皇帝,就變得復雜了。

在建國第三年504年,梁武帝頒佈聖旨,將佛教定為國教,但他本人和當時的社會都沒有把佛教看得太重,也沒有把這個聖旨當作崇佛抑道的規矩。

彼時的梁朝正被北魏摁在地上打,數千裡北部防線處處烽煙,梁武帝怎會火上澆油去擾亂民間意識形態?

甚至在518年,梁武帝下令在國家祭祀儀式中用水果蔬菜代替血食——這就是後來佛教中戒肉的由來,遭到朝臣的強烈反對,以至於梁武帝不得不在宮中堅持自己的素食習慣。

  

直到527年,梁武帝才開始正式拜佛,並逐漸有意識地開始將佛教升級為與郊祀、寺祀規格相同的大禮,大臣們也不得不效仿梁武帝的一起拜佛。

而梁武帝前後四次舍身寺院,隻不過是為了打造聖王的政治人格而已。

從政治角度看,梁武帝向佛也有著鮮明的目的:學習阿育王,打造聖王的形象。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帝國的一位偉大的國王,他統治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270年到公元前234年。

他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以佛教治國的皇帝。

他尊佛弘法,在世界佛教徒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梁武帝對阿育王非常推崇,他仰慕阿育王的治績與佛名,專門組織人力翻譯《阿育王經》。

他還多次禮拜阿育王寺、塔,並把阿育王佛舍利迎入皇宮供奉。

至於舍身為僧,更是對阿育王的直接效仿。

阿育王曾三次舍身,同樣是大臣們以錢贖回。

也許在梁武帝看來,阿育王不僅是統治孔雀帝國的強大國王,還是弘揚佛教的人間佛。

這兩種人格合二為一,是之前的所有帝王都沒有達到的境界。

梁武帝不僅自己崇拜阿育王,還暗示臣子們奉承他為『轉輪王』『皇帝菩薩』,這其實就是在向阿育王靠攏,打造自己的光輝形象。

後人會經常嘲笑梁武帝,因為他晚年死得不光彩。

但是,真的論起文治武功,論學術成就,論性情操守。

真正能和他匹敵的皇帝,卻是少之又少。

可以說梁武帝真正的問題並不是他佞佛,佞佛這問題南北朝甚至隋唐的皇帝都不少。

梁武帝亡國的主要原因是:本該由他解決的門閥士族問題在他手上沒有得到解決,以至於最後侯景之亂江陵之變,自己餓死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