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金人』立後成與敗。《網路歷史》

筆者:滴滴

北魏『金人』的由來

所謂「金人」其實不是黃金所鑄,而是用銅,鑄成的「金人」隻是金色的人像而已。

「手鑄金人」時可鑄自己的像也可鑄佛像。

 

鑄像的最早記載源自佛教,傳說優填王曾為佛陀立聖像。

       

手鑄金人風俗目的有三。

目的一:出於警誡或震懾;周太廟《金人銘》日:「孔子觀周,入後稷廟。

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日:『我古之慎言人也』」目的二:用作祭祀或崇拜物;話說在漢武帝時代的名將霍去病曾在隴西大敗匈奴並繳得休屠王祭天金人,而匈奴遊牧民族認為通過金人即可與長生天進行溝通。

目的三:為了「天命」占卜吉兇;《晉書》曾經記載,公元350年3月,國號「魏」「武悼天王」冉閔曾派常煒出使燕國,燕王慕容俊問他:『聽說冉閔鑄金人為己像,壞而不成,何得言有天命?

 

對於五胡十六國的拓跋『魏』政權時代,那時蘊含著大量草原色彩風俗即『北俗』或稱作『胡俗』,這些所謂的『俗』,多是薩滿的信仰習俗。

然而北魏的日常行事方式、重大祭祀慶典等活動中摻雜著明顯的薩滿信仰內容,針對薩滿信仰崇尚『萬物有神』;蒼天大地、山川草木、日月星辰等萬事萬物皆有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日常所見各種事物也都有各自的神靈主宰。

特別的是北魏後宮中選立皇後需要『手鑄金人』,應該是對應與生育有關的天神。

當時拓跋首領進行的妻室供奉祭天儀式,這可以說成是一種為部族祈福的宗教活動。

其目的應是祈求多生子嗣,祝福子孫健康,以使部族繁盛。

所以,若後宮妃嬪能順利完成『手鑄金人』,才能有資格執掌後宮。

這種『成者為吉』的兆頭,意味著她將獲得神的加持和庇護,預示著她能完成繁衍拓跋子孫的重任,使部族人丁興旺。

 

北魏太祖拓跋珪曾經迎納獨孤部首領劉眷的女兒劉氏,劉氏在後宮最受寵愛,還為他生下後來的皇帝拓跋嗣,但那時劉氏地位仍是一位貴人身份。

對於每逢拓拔族中需要冊立皇後時,候選妃子等人必須在眾目睽睽下「手鑄金人」,用以占卜吉兇,窺探天意,以「手鑄金人」的成敗決定冊立與否作為最後依歸。

 

至於 『金人』鑄造過程應該是工匠們將一切鑄造工序都準備齊全的情況下,由被定為候選人的準皇後在工匠的協助下將銅液灌入模具中,這個流程看起來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則很容易出問題的。

其一,面對冊立大事,當事人容易緊張,心理素質不容易過關;其二,鑄造銅像需所有參與人員齊心協力,一人出了差錯,可能導致全盤皆輸;其三,可能會有人從中作梗,故意使絆子,做手腳。

不管過程如何,最後以結果確定立與不立,所以很多妃嬪都是鑄造失敗告終的。

 

《魏書 · 皇後傳》稱:北魏的習慣做法 ,朝廷選立皇後,要命令後宮符合條件的夫人們『手鑄金人,以成者為吉,不成則不得立也』。

公元396年,拓跋珪發動了對後燕的龐大攻勢,397年,慕容寶放棄都城中山《今河北保定》。

慕容氏沒能和父親慕容寶一起逃跑到龍城《今遼寧朝陽市》,中山陷落後,慕容氏被北魏俘虜,做了拓跋珪的嬪妃。

400年三月,慕容氏戰勝拓跋珪長子拓跋嗣的母親、匈奴首領劉頭眷的女兒劉氏,通過了拓跋家族鑄金人的習俗,被立為皇後。

母親孟氏被封為漂陽君。

對於有緣鑒賞此件難得金人佛像,筆者心裡感覺十分的光榮。

它不單具備了北魏銅佛造型優美、面型端莊虔誠,身骨清瘦,長臉細頸,衣褶繁復,且設大背光,佛光耀目;足底置方形四角基座,後世亦把此類佛像俗稱”板凳佛”。

板凳佛足座刻見文字有如卜文,刻有數字敘述中山鑄像事跡,由於歷史久遠不少文字亦變得蒙糊不清。

筆者能手執此件歷史性的珍品聖物,仿忽穿越了千年時空,於瞬間邂逅了北魏慕容氏,並目睹她站在熊熊烈火的祭壇上,親手完成”手鑄金人』的過程,成功走過了人生重要的關口,最終爭取了北魏立國後首個「皇後」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