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2700字
閱讀需8min
前
言
後勤工作是軍隊戰鬥力的保障,而後勤的核心就是官兵們的口糧,隻有讓官兵們的口糧得到較好的保障,軍隊的戰鬥力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是這個道理。
二戰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參戰各國分別形成了兩大聯盟,軸心國和同盟國。
最後,讓人慶幸的是反法西斯陣營的同盟國贏得了勝利。
然而,人們更多的是在關注當時各國先進器、裝備,包括美國在日本投放的兩顆原子彈。
很多人認為是原子彈的出現昭示了二戰的結局。
其實,在同盟國集團和軸心國集團的武器、裝備對比情況發生逆轉之前,各國軍隊的軍糧情況就已經發生了逆轉,提前預示了戰爭的結果。
美國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彈
一、 軸心國集團先優後劣的軍糧
1、 納粹德國的軍糧
一戰之後,世界各國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希特勒上臺之後出臺了很多有效的經濟政策,諸如修建大型基建工程、增加就業崗位,實行配給制、保證產業均衡發展等,讓德國經濟迅速復蘇。
同時,希特勒有參軍經歷,深知軍糧對於軍隊的重要性,他為了提升和保障德軍的戰鬥力,憑借著良好的經濟基礎,將德軍的軍糧質量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並且他本人還親自參與了軍糧配給制度的制定過程。
當時一名普通的德軍士兵每天的夥食標準是4兩黑麥果仁面包、3兩玉米粥、3兩火腿或者牛肉香腸、3兩胡蘿卜濃湯或者奶油青豆、1.6兩黃油、0.2兩白糖、0.5兩糖塊、0.4兩咖啡或者茶、0.3兩巧克力、1枚雞蛋,另外還有5支香煙。
納粹德軍的豐盛夥食
這種夥食放到今天都不算差,充分體現出了當時納粹德國的強大國力。
從德軍入侵波蘭到遠征蘇聯期間,德軍都能夠保證這種標準的軍糧供應,甚至在占領法國後還一度提高了標準,但是隨著德軍在蘇聯的失利和各地的反法西斯鬥爭愈演愈烈。
納粹德國的國力不斷被消耗,導致德軍的後勤補給壓力越來越大,但是希勒特卻視若罔聞,依然在不斷擴軍,以圖打敗蘇聯。
最後,在蘇聯前線的德軍士兵們甚至在寒冷的冬天裡,一件棉衣、一口熱湯都成了奢侈的願望。
大量德軍士兵凍S在蘇聯戰場
2、日本法西斯的軍糧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迅速崛起,通過甲午、日俄等戰爭成為了當時亞洲地區的強國。
隨後軍國主義的蓬勃發展下,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不斷對外發動戰爭。
因為日本人的飲食結構和中國一樣主要以大米為核心,所以二戰期間的日軍主要以大米來充作軍糧。
好歹日本當時也算強國,軍糧肯定不僅僅隻有大米。
據一些戰史所載,一名日軍士兵每天能有13.2兩大米、4.2兩小麥、1斤2兩蔬菜、4.2兩豬肉、1.2兩醃蘿卜、0.4兩清酒等,另外還會有20支香煙。
如果是戰時狀態,日軍還會將這個標準提高一些。
飲食是體力的保證,士兵如果因為能量消耗過快,發生餓肚子打仗的事情,戰鬥力肯定會打折扣。
吃著罐頭的日軍士兵
所以日軍為了保證士兵的體能,在和美國交惡之前還會從美國采購大量的肉質罐頭來作為士兵們的體能補充。
然而,日本終究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加上日軍在發動侵華戰爭後面對的是萬眾一心的中華民族,後勤補給的壓力與日俱增。
到了後面,連基本所需的大米都難以保證,經常性地以次充好或者缺斤少兩。
待到1944年的時候,前線的日軍甚至常態性地以咸菜來充。
據日本參戰士兵回憶,他們在國軍入緬作戰之後,甚至有時需要在國軍營地裡尋找國軍遺留下來的大米來補充能量。
夥食越來越差的日軍
二、同盟國集團穩步提升的軍糧
1、 美軍的軍糧
美國原本隻是一個二流強國,但是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在一戰和二戰早期大發戰爭財,國力發展日新月異。
美國擁有先進的農業和完善的工業體系,連軍糧都實現了工業化生產,他們生產的軍糧不僅營養價值高,質量還有充分的保證,比如美國的牛肉罐頭,他們不會因為時間緊而放松對質量的管控,每一個罐頭在出廠之前會經過嚴格的質量檢查,確保官兵們的飲食健康。
由此可以看出,美軍的軍糧在當時可謂是世界最優。
美軍在二戰期間制定了完整的軍糧保障體系,按作戰任務劃分了三個不同的標準,其中就算是最差的標準也讓很多國家都艷羨不已,最差的標準以罐頭為準,每名士兵每天能領到6個不同的罐頭,有蔬菜類的、肉類的、豆制品類的等,另外還會有充足的香煙和糖。
美國大兵的豪華大餐
美軍在二戰期間的空中作戰力量可謂是稱霸全球,與之匹配的是飛行員們的軍糧,他們在天空上和法西斯軍隊殊死搏鬥,腦力和體力都消耗巨大,所以他們的夥食是美軍諸兵種中最好的。
他們不僅有那些各式各樣的罐頭,還有精心煎制的牛排和雞蛋,甚至還可以吃到美味的冰淇淋。
根據後來的資料記載,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規定只要成功營救一名飛機墜海的飛行員,那麼救人士兵所歸屬的軍艦將會得到一大桶冰淇淋作為加餐獎勵。
即使是叢林作戰,美國大兵也能吃到豐富的食物
2、國軍的軍糧
從清朝末年到二戰,華夏大地上就沒消停過,社會發展和列強們相比要落後許多,所以在二戰初期,國軍的軍糧那就是墊底的水平。
國軍在紙面上規定每名士兵每天能有1斤7兩的大米、6.8兩的蔬菜、0.7兩的肉質品、0.7兩的花生、0.6兩的植物油、0.2兩的食鹽、2兩的大豆等。
就算是這種遠低於參戰各國平均水平的軍糧補給,國軍在戰爭期間都隻是停留在紙面上。
因為國軍上下貪污腐敗嚴重,國軍士兵常常隻能吃到很不衛生的糙米飯,裡面時不時會摻雜著老鼠屎和沙子,動不動就會有士兵因為飲食原因出現健康問題。
吃著糙米飯的國軍士兵
美國參戰之後,通過滇緬公路給國軍輸送了大量的軍需物資,其中就有各種美國生產的罐頭,一定程度上讓國軍士兵的夥食得到了改善,但是據史迪威將軍後來的回憶所講,他親眼見到國軍士兵隻能吃到高粱米飯,然後能夠均衡營養的蔬菜,隻有幾片菜葉而已。
至於國軍的軍官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的飲食不能用溫飽來形容,需要用奢侈一詞。
軍官和士兵形成了天上和地下的差距。
國軍軍官們的宴席式夥食
結
語
二戰期間,隨著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形勢發展,原本擁有較好軍糧的軸心國軍隊逐漸滿足不了早前的供應標準,並且軍糧補給水平不斷下降,而同盟國軍隊卻在各國的齊心協力下,不斷提升軍糧水平,保障了同盟國軍隊的軍心士氣,為贏得最後反法西斯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軍隊裡同樣如此。
比如說解放戰爭期間,國軍士兵大多都會有一種迷茫的感覺,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當兵打仗?
他們吃著和軍官們完全不一樣的夥食,沒有思想上的受教育,經常性還會受到軍官們的體罰,所以才會在戰場上出現成建制的國軍投降的情形。
因為對於他們而言,他們是沒有戰鬥意志可言的。
參考文獻:《希特勒秘史》、《德國經濟史》、《日本現代史》、《戰爭、經濟和社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