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延安『七大』,8個代表團陣容強大,8個團長分別是誰?《網路歷史》

作者:相忘於江湖

1945年4月23日開幕的七大,共有來自全國的755人參加。

七大從1938年就開始籌備,最初計劃在1941年召開,所以一些地區的代表已經陸續趕往陜甘寧邊區,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七大一推再推,直到1945年4月才正式開始,這755人代表著當時121萬黨員。

參會755人分成了8個代表團,各個代表團的團長都是哪些名將呢?

李富春

中直、軍直代表團的團長,是中辦主任李富春。

時年45歲的李富春是大會籌備組的副秘書長,和秘書長任弼時負責大會會務。

七大會場楊家嶺大禮堂,就是李富春選定的。

由於延安魚龍混雜,李富春和任弼時把警衛團安排到會場、代表駐地和往來路線加強巡邏,還在清涼山等制高點派出了防空部隊。

除了安全保衛,參會代表的衣食住行也是一個大問題。

為了讓代表們吃好飯,李富春制定了夥食預算表,保證天早上有小米粥、雞蛋《每天10個人供應一個雞蛋》,午餐和晚飯有饅頭,每人一天4兩豬肉《當時一斤16兩》,以及蔬菜、豆腐等。

七大計劃開15天,可是代表發言踴躍開了50天,李富春的預算不斷增加。

中直、軍直代表團的代表,有趙毅敏、吳烈、范文瀾、黃火青、張琴秋、陳伯達、劉英、胡喬木、艾思奇等56人。

李富春的妻子蔡暢分在晉察冀代表團,會議期間夫妻二人都被選為中委。

高崗

陜甘寧邊區代表團的團團長,是西北局書記高崗。

時年40歲的高崗,是劉志丹、謝子長以後陜北紅軍的代表人物。

由於陜北紅軍創始人或犧牲,或叛逃,或在其他根據地,年輕的高崗受到了主席的破格提拔,兩次連任陜甘寧邊區參議會議長。

1939年2月,延安開始『大生產運動』,高崗成為負責人。

從1941年到1943年,在敵後抗戰最艱苦的歲月,高崗領導的大生產迎來高潮。

而隨後的整風運動,也是林伯渠和高崗帶隊調研的時候發現了很多問題,才讓主席最後下決心發起整風。

風度翩翩的高崗,讓解放區的婦女工作煥然一新。

正因為高崗多才多藝,所以才力壓『延安五老』之一的林伯渠,成為最大代表團的團長。

陜甘寧代表團的成員,有林伯渠、譚政、蕭勁光、李卓然、李維漢、謝覺哉、閻紅彥、關向應、王維舟、吳岱峰等144人。

賀龍

晉綏代表團的團長,是八路軍120師師長賀老總。

作為紅二軍團和紅二方面軍的一把手,賀老總在抗戰中帶領的120師由於肩負著保衛陜甘寧邊區的重任,所以八年下來遠沒有115師和129師發展得快,而賀老總也是『越打官越小』。

實際上,全面抗戰初期的120師屢戰屢勝,和其他兩個主力師相比毫不遜色:

雁門關伏擊戰,挺進冀中、河間齊會戰鬥、陳莊戰鬥、晉西北次『掃蕩』,一系列光輝戰例名垂青史。

但是,抗戰後期出任陜甘寧和晉綏聯防軍司令員以後,賀老總才逐漸遠離了一線。

晉綏代表團的成員,有許光達、烏蘭夫、周士第、林楓、張達志、冼恒漢等52人。

參會期間,晉綏代表團配備了一輛大卡車,賀老總坐副駕駛,其餘40多人站在卡車上。

彭真

晉察冀代表團的團長,是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主任彭真。

彭真是山西曲沃人,是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和敵占區領導人。

全面抗戰爆發以後,彭真出任晉察冀分局《北方局》書記,和115師副師長聶榮臻一起,發展、鞏固了模范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到了抗戰中期,彭真還擔任過黨校副校長、組織部部長和城市工作部部長,整風運動中也是主席得力的助手之一,所以七大召開時被主席委以重任,還當選為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的主任。

正因為彭真如此『生猛』,所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也隻能居副團長。

晉察冀代表團人才濟濟,是僅次於陜甘寧的第二大代表團,有羅瑞卿、鄧華、蕭克、宋時輪、陳伯鈞、呂正操、劉瀾濤、陳雲、陳漫遠、、蹇先佛、成仿吾、鮑先志、陳正湘、樸一禹等126人。

劉伯承

晉冀魯豫代表團的團長,是大名鼎鼎的129師師長劉伯承。

劉伯承是129師軍政委員會書記,也是八路軍軍政委員會成員之一,還是洛川會議確立的11位軍委成員之一《其餘10人是主席、朱老總、周、彭、任弼時、張浩、葉、林、賀、徐向前》。

抗戰期間,劉伯承和129師創建了太行、太嶽、冀南三大根據地,而八路軍總部和前方指揮部一直和129師在一起,抗戰後期,129師三大根據地和115師的冀魯豫合並為晉冀魯豫根據地。

晉冀魯豫代表團有106人,除了陳賡、陳再道、傅鐘、陳錫聯、楊得志、李聚奎、薄一波、楊秀峰、蔡樹藩、張際春等人,還有主席、朱老總、彭總、王稼祥、張聞天、楊尚昆、康克清、何長工等人。

1944年9月,林總、賀老總在練兵場

山東代表團的團長,是115師師長和抗大校長林總。

全面抗戰期間,林總指揮了名揚天下的平型關戰鬥、廣陽伏擊戰,隨後就因為騎著東洋大馬、身穿日軍軍大衣,而被閻錫山的哨兵開槍誤傷,此後在延安和蘇聯莫斯科治療休養,遠離了抗日第一線。

但是,回到後方的在林總協助周副主席做統戰工作,協助主席在大後方擘畫軍機,所以在七大委員評選中反而得票很高,高居44名委員的第6位,在十大元帥中僅次於朱老總,遠高於其餘八位元帥。

山東代表團的64位代表,有山東分局書記朱瑞,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江華,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徐向前,還有李天佑、解方、韋祖珍、鄧克明、蘇進、張經武、陳光、楊永松、郭洪濤等名將。

陳毅

華中代表團的團長,是新四軍代軍長陳毅。

陳毅參加過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也是井岡山會師的見證人。

此外,陳毅和項英還是堅持三年遊擊戰的領導人,也是新四軍的第一支隊司令員、江北指揮部總指揮,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代軍長。

1943年10月,由於被饒漱石在黃花塘彈劾,陳毅回延安參加整風和七大。

在七大委員選舉中,陳毅位列第22位,在賀老總之前、周副主席和劉伯承之後。

華中代表團有113人,主要是新四軍代表,如韓先楚、傅秋濤、張鼎丞、陶鑄、伍修權、曾志、潘漢年、柯慶施、劉曉、劉玉堂等人,此外王明、鄧發、任弼時、汪東興等人也劃到了山東組。

陳毅在抗戰勝利後,復出以後出任新四軍軍長,頭上的『代』字正式去掉。

葉劍英

最後一個大後方代表團,團長是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

大後方的地域最廣大,包括蔣管區、淪陷區的兩廣地區、兩湖地區、閩粵邊、雲南、貴州、江西、四川、港島等地。

由於距離最遠,所以到達陜北的歷程也是最漫長、最艱苦和最危險的。

葉劍英是廣東人,所以擔任大後方代表團團長較為合適,代表團成員有84人,包括李濤、李克農、古大存、鄧穎超、帥孟奇、周公、徐特立、董必武、何克全、危秀英、秦邦憲、吳玉章、蔣南翔等人。

除了8個代表團的以上人員,還有一些名將沒有參加七大。

如山東的羅榮桓、黎玉,華中的粟裕、黃克誠、張雲逸、饒書記,帶領359旅南下的王震,開辟中原的鄭位三、陳少敏,以及留在太行山的鄧公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