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都比較熟悉一句話,叫做『置之死地然後生』,這句話出自於孫子的《九地》篇,原文是:『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
這一篇裡,孫子講到了進入敵國作戰的九種戰略地形,與《地形》篇裡的單純的作戰地形不一樣,這九種地形是根據我軍在敵國所處的淺近縱深、士兵的心理變化所做的獨特的地理劃分,著眼於官兵在九種不同的地形作戰時的特定心理而采取相應的作戰和指揮方法。
其中,最後一種地形是『死地』。
孫子在這一篇裡反復強調其中的兩個字『死地』。
那麼,什麼是『死地』?
孫子說:『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意思是隻有迅速拼死戰鬥才能生存,不迅速拼死戰鬥就會全軍覆滅的地區。
孫子說:兵士深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
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
這些都是強調當士兵無路可退時,就隻能拼死戰鬥,這時候,軍隊爆發出的戰鬥力就是最大的。
孫子還指出:『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過則從』意思是說,士卒的心理變化規律是:當被敵人重重包圍,陷於死地,就會產生出一種一致對外的共同對抗敵人的鬥志;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就會拼命死戰;而在絕境中,更容易聽從上級的指揮。
由此,孫子指出:『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所以,孫子說:讓軍隊集合起來,並且把隊伍放在危險的處境之中,以此來激發他們戰鬥到底的決心,這是將軍統帥軍隊首要重視的事情。
歷史上很多將帥利用孫子『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思想來激發軍隊的鬥志。
但有的成功了,有的就失敗了。
比如,同樣是背水一戰,但結果卻不一樣,原因何在?
下面我們來看看兩個戰例,為大家分析原因。
一個是韓信指揮的井陘之戰,另一個是三國時期曹操手下將領徐晃指揮的一次戰役。
先說說韓信的背水一戰。
公元前204年,韓信受命率軍攻打魏、趙、齊等國。
韓信在襲取了魏都之後,由於滎陽形勢緊迫,劉邦抽走了韓信的一部分精銳部隊,韓信手裡也就幾萬人,戰鬥力大大削弱。
當時,趙軍有二十萬兵力,而且扼守井陘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且兵多將廣,處於優勢和主動地位。
趙軍主帥陳餘手下有一個十分有戰略頭腦的人,此人便是廣武君李左車。
在作戰之前,李左車自己分析了敵情和地形,並且向陳餘報告了自己的想法。
他說:韓信率領的漢軍,前段時間俘虜了魏王豹等,士氣正旺盛,我軍一定要避開漢軍的鋒芒,打擊其弱點。
漢軍長途跋涉,遠道來襲、士卒勞頓,且糧草必須從千裡以外運送,補給困難。
因此他一定是急著想和我軍決戰。
如果我軍此時出戰,正中他下懷。
而現在我軍利用地形優勢,深溝高壘,堅守不戰;然後,由我率三萬精兵,抄小路奪取其糧草,並斷其的糧草輜重通道,再與我軍主力前後夾擊,這樣韓信求戰不得,後退無路,糧草不濟,定然會潰敗。
但是陳餘不用李左車的計謀,認為韓信兵力少,而且疲憊不堪,依靠自己的優勢兵力,定能將韓信擊敗。
韓信得知這一消息,故意將軍隊主力背靠綿蔓水佈陣,然後自己率小股兵力進攻趙軍,佯裝敗退,企圖將趙軍引出營寨。
陳餘看到韓信被水列陣,就恥笑韓信不會用兵,又看韓信敗退,就命令趙軍傾巢出動。
等趙軍出大營後,韓信之前早已秘密派出的迂回到敵營後方的2000精銳,襲擊並占領了趙軍大營,而被水列陣的漢軍見前方大軍來襲,後面又沒有退路,隻能拼死抵抗,結果硬是抵擋住了趙軍20萬大軍進攻。
陳餘見久攻不下,就想回營,卻發現營寨已經被漢軍占領,於是趙軍大亂,漢軍大獲全勝。
再來看看徐晃的背水一戰。
話說當初趙雲使出一招『空營計』,並以此來哄退和擊敗了曹軍。
事後,恍然大悟的曹操惱羞成怒,他當然不甘心就這樣被打敗,於是便命令徐晃為先鋒、王平為副將,進兵至漢水與蜀軍決戰。
當徐晃、王平帶著隊伍來到漢水岸邊,徐晃當即便想讓士兵們渡河,並且在對岸列陣。
王平趕緊勸道:我軍若渡水過去,但在緊要關頭需要往後退,該怎麼辦才好?
徐晃便舉出了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那一戰的例子。
聽罷,王平卻怎麼也不同意這樣做。
他認為:過去韓信早就料到敵方並沒有相應的計策,所以才用了這一招,如今,將軍你知道趙雲和黃忠是怎麼想的嗎?
但徐晃卻堅持自己的想法,他吩咐王平領步軍拒敵,自己駕著馬就開始進攻。
徐晃帶著隊伍背水列陣後,從早晨到黃昏,一直在向蜀軍發出挑戰,可是蜀軍卻選擇按兵不動。
在這樣的情況下,魏軍很快就人困馬乏。
於是,徐晃便令大軍向後撤退。
可是,魏軍還沒來得及撤走,隻見黃忠和趙雲突然出現在軍隊的兩側,瞬間就將魏軍圍困在中間。
可想而知,最後魏軍潰不成兵,不少兵士都被迫跳入漢水之中。
明明韓信和徐晃都是背水列陣,為什麼會一勝一敗呢?
首先,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計謀是非常兇險的險招,孫子明確告訴我們隻有遇事冷靜、深謀遠慮、善於用兵、公平正直、治軍嚴明的將軍,才能用這樣的險招。
韓信就是這樣的將軍,他料到對手陳餘驕傲輕敵,不會聽李左車之計,就抓住了有利的時機,將計就計,采取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背水列陣,韓信不是簡單地背水列陣,將士兵置於死地,而是為了引誘敵軍進攻,韓信派出奇兵襲擊趙營,采用了奇正相生的戰法。
而徐晃則是一個專斷獨行的將領,他不聽王平的勸阻,也不了解對方的將領的情況,更沒有使用奇正相輔的兵法,隻是機械模仿韓信的背水列陣,將軍隊置於不利的境地,那結果是真的將軍隊置之死地,非但沒有激發出士氣,反而士氣逐漸瓦解,一戰而潰。
王平在戰前就已料到了這一結局。
這兩個戰例告訴我們,用兵打仗,將帥一定要根據實際戰場情況因敵變化,而不能照搬照套,也告訴我們,隻有做到知彼知己才能百戰不殆,隻有做到知天知地,才能做到勝乃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