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不共匡、齊楚兩爭強—召陵之盟。《網路歷史》

——————————————————接上篇

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夏,在齊桓公率聯軍駐紮於陘地《河南漯河郾城區》、以軍事攻勢威壓楚國半年之久後,楚成王與楚令尹子文也準備好了和齊國《聯軍》武力對抗的軍事部署,於是親率楚軍主力出郢都《湖北荊州紀南城》,向齊桓公駐軍的陘地逼近,準備再一次和聯軍‘商議商議、溝通溝通’,並做好了‘談得成就談,談不成就開打’的思想和軍事準備。

齊桓公得知楚軍的車陣隆隆開來、逼近自己主營之後,立即將聯軍的宿營地從陘地改到了召陵《郾城以東》,也做好了展開軍陣、迎擊楚軍的陣勢《齊桓公:寡人不是害怕楚軍的逼近才移營的,絕對不是啊!隻是陘地狹窄、不利於戰車往來馳騁,所以才改駐到地勢寬闊的召陵來,就是這個原因啊,盟友們可都要相信寡人啊。》

當然,楚成王在出兵的同時,就做好了兩手準備,當楚軍逼近聯軍在召陵的大營時,楚成王與令尹子文商議後,還是再次派遣使者前往齊桓公的新駐軍地《召陵》,以‘議和’的名義參見齊桓公,首先做出了‘求和’的低姿態和誠意;與上次赴陘地時的楚國使者在史書中沒留下姓名不一樣,這次的楚國議和使者被《左傳》記載了姓名——楚國大夫屈完。

其實,屈完在奉楚成王之命出使聯軍大營、拜見齊桓公、商議‘和議’的同時,還有另外的重要任務,那就是觀察諸侯聯軍的下一步行動方向,以及聯軍的軍陣部署計劃和後勤供應情況,並對這些軍事情報做出匯總,以便回國後向楚成王詳細加以匯報,為楚國接下來的行動抉擇提供有價值的訊息。

而在屈完來到聯軍大營、並提出了拜見齊桓公的請求後,齊桓公當即決定接見楚使《這次不擺諸侯霸主架子了,直接見面》,然後把聯軍的兵車集中起來,都列成作戰時的軍陣架勢,讓屈完和自己乘坐一輛戰車,去檢閱列陣完畢的軍隊。

《對屈完這次來拜見、請求議和之行的背後暗藏目的,作為當了近三十年中原諸侯盟主的大國霸主,齊桓公豈能不知道,因此幹脆把自己的實力都擺上臺面,讓楚國使者好好看一看,也讓楚人不要做出誤判;真的打起來,大家都要損失慘重,可齊國的損失有諸侯盟國們一起分擔,楚國那就隻有自己硬抗了》。

帶著屈完檢閱了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的聯軍戰車軍陣之後,齊桓公又以大度寬容的口吻對屈完說:

『寡人此次出兵,並非隻為一人《指齊桓公自己的霸業》,而是為了延續兩國先君當年所建立的友好關系;大夫可回復貴君,與寡人重結兩國友好,怎麼樣?

屈完立即領會了齊桓公的意思,馬上就坡下驢,畢恭畢敬地回答說:

『君上您惠臨敝國,以求多福,敝國國君豈有不應允之理;承蒙您遠道而來,安撫中國君臣、士卒、國人,這正是中國國君的願望!』

見屈完態度謙卑、對自己也是恭恭敬敬,齊桓公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心情很是舒暢;為了能將諸侯霸主的威風發揮得淋漓盡致,齊桓公在志得意滿之下,指著整齊肅穆、嚴陣以待的聯軍軍陣對屈完說:

『大夫你看,用這樣的軍隊來作戰,誰能夠抵禦?

用這樣的軍隊來攻城,哪個城攻不破?

屈完哪裡不明白這是齊桓公在向自己炫耀武力、以彰顯霸主的威風,這樣的場面下,更加不能示弱,於是不卑不亢地回答說:

『君上如果用德行來安撫諸侯的話,誰也不敢不服從;君上如果一定要用武力來作為與諸侯的交往方式的話,那麼我們楚國有方城作為城墻,有漢水作為護城河,君上您的軍隊即使再多,外臣認為那也沒有什麼用處』

原本想借著強大的武力和眾多的盟國,在楚使面前炫耀一下實力,抖一抖霸主威風,但卻被屈完不軟不硬地給頂了回來,齊桓公的心裡當然不舒服;但他畢竟是三十年的國君、二十年的霸主,自然不會被屈完這輕飄飄的幾句話就打亂了內心的思量,該怎麼進行下一步的行動,齊桓公早在移營到召陵之時,其實就已經做出決定了。

目前的形勢,是聯軍遠離本土,後勤補給供應十分緊張《主要是齊軍》,勞師遠征所需的軍需糧秣耗費巨大,雖然有盟國的支持和分擔,那也不是能長期持續的;而楚國就在本土作戰,供應充足,士氣也高《聯軍雖然不能說是烏合之眾、但凝聚力確實不如有守土護家之責的楚軍》;而且楚國地廣人眾、潛力巨大,軍隊雖然不如聯軍數量多,但戰鬥力一點兒也不弱於齊軍《其他聯軍軍隊,楚國就更不放在眼裡了》,如果真的打起來,不管是齊國還是楚國,雙方都討不到好處。

但楚國是本土作戰,即使作戰受挫,那也只要稍稍撤軍、就地休整軍隊,再補充後勤糧秣、安頓好傷員就可以了。

齊軍以及聯軍卻是長途遠征而來,和楚軍對戰即使獲勝,也不一定能徹底降服楚國《是一定不能,齊桓公已經有這個預感》。

到時候兩敗俱傷之下,又要長途跋涉返回齊國,先不說後勤補給是否充足,就是軍隊的物資、傷員、車馬怎麼安全地撤回去,那就是個大問題。

一旦稍有不慎的話,當年周昭王南征不勝、撤軍回國時‘意外駕崩’的舊事就要重演。

因此,齊桓公從齊國的利益出發,認為還是和議才最利於自己,也是解決齊、楚雙方目前僵持不下局面的最佳辦法《打起來實在沒底,即使打贏了,齊國的損失也不小》。

 

於是,齊桓公在召陵召集了其餘七國諸侯,向他們告知自己將要和楚國和議的消息;而其餘諸侯也巴不得就此休兵,以減少本國的損失《出兵半年了,雖然有因攻克蔡國而獲得的部分戰利品補充,但大軍在外,每天的消耗都是巨量數字,要是再不結束和楚國的對峙,楚國還沒被打垮,自己國家都要先被拖垮了》,因此對盟主的和議決定當即表示舉雙手贊同;‘與楚和議’之事,就這麼定了。

隨後,齊桓公讓國相管仲率各國大夫代表盟國國君們《諸侯國君和楚國的大夫地位不對等,當然不能出面盟誓》,與代表楚成王的楚國大夫屈完在召陵締結了和議盟約《當然,屈完在締約之前,是先向後方的楚成王匯報並得到了授權後,才和中原諸侯聯盟國家舉行盟誓的》,史稱『召陵之盟』。

在『召陵之盟』中,屈完代表楚國和楚成王,名義上《再次》承認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之前,在周桓王十六年《前704年》的時候,楚武王熊通自立稱王,從那時起,楚國就不再自認是周王室的臣子了》,也承諾今後將恢復向王室進貢‘苞茅’的義務,再次確認楚國是周王室的臣子《屈完也是口頭上說說而已,齊桓公都自認是周天子的臣屬》。

另外,在屈完的盟誓中,楚國也認同《注意,這裡是說認同,而不是承認》齊國是‘諸侯盟主’,齊桓公本人是‘諸侯長’,楚國以後將不與齊國爭奪諸侯盟主的位置《也還是說說而已,不和齊國爭,難道不能和其他諸侯國比劃比劃麼》。

也就是說,這一次與楚國的和議,齊國總算有所收獲,在達成的盟約內容中占據了上風,暫時壓制了楚國咄咄逼人的攻勢,維護了齊國的霸主地位,齊桓公本人的霸業也得到加強。

但齊桓公並沒有真正在戰場上直接擊敗楚國,距離力壓楚國、讓楚成王畏懼屈服,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楚國此次與中原諸侯會盟,隻是派出了一名普通大夫《屈完》,就連楚令尹子文都沒有親自出面,更加不要說楚成王本人了。

所以,楚國實際上還是沒有真正敬服、畏懼齊國這個霸主,隻不過以名義上的妥協結盟、承認齊桓公的霸主之位的方法,來換取更加實惠的利益。

『召陵之盟』的達成,標志著這一場聲勢浩大的強國對峙正式結束;楚國,沒有輸;齊國,也不能稱之為‘獲勝’;齊、楚兩大強國之間的相互試探、交鋒,還將繼續進行下去。

『召陵之盟』圓滿完成後,屈完隨即返回楚成王駐軍的軍營,將這件‘外交勝利’的大事趕緊匯報給國君;而名義上迫使楚國低頭服軟的齊桓公,也心滿意足地宣佈從楚國的國境內撤軍,諸侯盟國們也可以各自返回。

當時,倒黴蛋蔡穆侯還流落在外《史記是說蔡穆侯還被扣押在聯軍的軍營中》,於是將要各自撤軍回國的諸侯們專門向盟主齊桓公求情《估計是陳國帶的頭,因為陳、蔡是姻親關系》,請盟主開恩,釋放蔡侯,以示齊國的大度,和諸侯聯盟的團結齊心。

齊桓公並不想把事情做得太過火《那樣就失去從道義上了號令諸侯的優勢地位了》,同時也要顧及自己諸侯霸主的名聲,於是便同意了盟友們的請求,停止繼續占領蔡國,還歸還蔡城及其他蔡國城邑給蔡穆侯《史記是說釋放蔡侯並恢復蔡國》;至於那個一度寵愛無比的蔡姬,反正都已經撕破臉、趕回娘家了,那幹脆就正式休棄了她吧!

就這樣,因為一場夫妻間乘船戲水的玩笑,而導致大國間發生嚴重的軍事對峙,幾乎爆發激戰,在雙方各自做出了妥協、退步之後,便以‘和議、盟誓’的結果而降下了帷幕,齊、楚兩國都獲得了各自想要的理想結果,中原諸侯們也在盟主齊桓公的面前展示了敬服、跟隨之心,得到了齊桓公的高度認可。

而這場紛爭最大的輸家,就是奇葩作死、莫名其妙搞出‘斷絕聯姻、挑釁齊國’蠢事的蔡國和蔡穆侯了;雖然蔡穆侯最後還是得以復國《復位》,但蔡國的財富、物產、田土都被諸侯聯軍借著攻伐的手段搜刮得幹幹凈凈,本來就處於衰落中的蔡國,因而更是一蹶不振,從此以後再也沒能恢復國家元氣,而成為名副其實的‘蕞爾小國’。

並且,自‘召陵之盟’達成以後,中原諸侯聯盟再也沒有將蔡國視為‘自己人’《召陵之盟就沒有讓蔡國參加》,以後所有的《中原》諸侯會盟、宴饗、朝見天子等禮儀活動,再也沒有了蔡國的參加記錄。

也就是說,蔡國這個血緣上屬於周文王後裔的諸侯國,已經被‘用周禮、尊王室、敬霸主’的中原諸侯聯盟給‘踢出群’了,不再承認蔡國是‘諸夏’成員。

在這以後,蔡國隻有緊跟‘我蠻夷也’的楚國,完全成為了楚國的附庸國,惟楚命是從。

勉強掙紮了二百年後,周貞定王二十二年《前447年》,楚惠王發兵攻蔡,末代蔡侯‘齊’棄國出逃,蔡祀斷絕,蔡國滅亡。

——————————————下一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