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學術界公認,中國的版圖是清朝時期奠定的,我們隻是繼承了清朝的版圖。
關於這個問題,許多人說『中國的領土不是解放軍一槍一炮打下來的嗎,怎麼繼承於清朝呢?
』。
這實際上就是沒有搞清楚繼承到底是什麼概念。
為了理清這個問題,我將中國古代領土的繼承和開拓簡單梳理一遍。
一,秦漢時期:奠定了中國傳統疆域的范圍
所謂繼承疆域,就是新王朝在推翻了舊王朝之後,獲得了舊王朝疆域的所有權,而推翻舊王朝的過程要麼是通過武力的方式,要麼是通過和平過渡的方式。
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不影響繼承的性質。
當然,在改朝換代的時候,難免會出現邊疆淪陷的問題,因此情況非常復雜,因此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
先從秦朝說起吧。
前221年,秦滅六國,這時候的秦國就是戰國七雄疆域的總和。
隨後,秦朝北攻匈奴,獲取河南地《河套平原以南的鄂爾多斯高原》,南征百越。
如果說前221年的秦朝疆域繼承於戰國七雄,那麼河南地和百越之地則是秦朝開疆拓土的結果。
秦朝疆域
秦末,天下大亂,楚漢相爭,最終漢朝勝利。
漢朝初期的疆域僅限於秦朝前221年的范圍,這是漢朝從秦朝繼承而來的疆域范圍。
在秦末,匈奴占據了河套,南越、東越等相繼獨立,而漢朝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將這兩個地方收復。
需要注意,這裡用收復一詞,則肯定了秦朝的功績,也肯定了漢朝的功績。
其中南越之地,也可以說是繼承於秦朝,而河套平原,則是漢朝開疆而來,因為南越是秦朝官員獨立而來,而河套平原則是被匈奴占據了幾十年,已經沒有繼承的可能性了,隻有重新開拓。
西漢疆域
漢武帝時期還兼並了朝鮮,西南夷,奪取了河西走廊,征服了西域,這完全就屬於開疆拓土,不是繼承於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
這些土地,直到漢朝滅亡前期都還被漢朝控制,因此漢朝留下的疆域是非常可觀的,它已經超過了後來唐朝和明朝留給後人的遺產。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總體上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其疆域范圍基本局限在漢朝開拓的版圖之內。
而且,由於國家長期分裂,漢朝曾經開拓的土地也不斷喪失。
例如中央王朝對雲貴高原的控制不斷減弱,最終導致西南豪族崛起,他們控制了西南,隻是名義上對中央稱臣納貢。
而西域地區,北方王朝依然還在樓蘭一帶屯田,設置長使府和郡縣,其西部的小國還在按照慣例向魏晉臣服。
然而,由於柔然、高車、突厥等北方遊牧民族崛起,西域最終還是被遊牧帝國所控制。
南北朝的疆域
從這裡我們能夠看出漢朝的偉大。
秦漢時代,中國的傳統疆域范圍已經奠定了。
這裡的傳統疆域,主要是『小中國』的范圍,我們稱之為內地、華夏或者漢地,這和現代中國是不同的概念。
後來的隋唐、宋明四個王朝的疆域范圍基本局限在漢朝開拓的版圖之內,即使偶有突破,那也隻是短暫的。
二,唐宋時代——多民族政權的崛起
唐宋時期,是中國的中古時代,對應的就是歐洲的中世紀。
我們都直到,歐洲的中世紀就是羅馬帝國崩潰,大分裂的歐洲到來。
這時候,歐洲各民族紛紛建立了國家,最終發展成為了現在的樣子。
實際上,唐宋時期的中國也有類似的趨勢。
公元589年,隋朝再次統一了中國。
這裡的中國就是傳統中國,也就是內地。
隨後的唐朝經過十年左右的戰爭,兼並了隋朝末年的諸侯,再次實現統一。
隋唐時代,是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的時代。
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發展,這給開疆拓土奠定了基礎。
唐朝時期,不斷對周邊的民族政權用兵,消滅了東突厥、薛延陀、西突厥、高麗等,一度控制了西到中亞、東到朝鮮的廣大土地,面積超過了1000萬平方公裡。
然而,為什麼我們不說現代中國的疆域繼承於唐朝呢?
主要原因還是唐朝自己也沒有能夠繼承下來。
在蒙古高原,唐朝始終沒有駐紮軍隊,隻是名義冊封了一個安北都護府給回紇。
不久,突厥就成功復國了,唐朝徹底失去了漠北地區。
在西域,唐朝和吐蕃反復爭奪,來回易手,最終在安史之亂後,唐朝退出了西域,西域開始了吐蕃和回鶻爭霸的時代。
在東北,安東都護府很就內遷到了遼東,自唐玄宗時期,又內遷到遼西,安史之亂後名存實亡。
也就說,唐朝自唐玄宗之後就放棄了遼東。
根據《遼史》的記載來看,遼東是被渤海國攻占了。
唐朝的疆域變遷
因此,唐朝中後期的100多年,就基本局限於內地,面積大約300萬平方公裡。
而且,唐朝自從安史之亂以來就是藩鎮割據的局面,內部混亂不堪,最後演變為了五代十國。
這就是唐朝留下來的遺產,遠沒有漢朝留下的土地多。
而北宋統一五代十國,就是對唐朝疆域的繼承,而且因為西夏的獨立和燕雲被遼國攻占,以及交趾的獨立,北宋並未能完全繼承唐朝的遺產。
北宋繼承唐朝的疆域范圍
漢朝時期,內地的發展是一枝獨秀。
而唐朝之後,東亞各國可謂百花齊放。
在西南方面,從南詔國站穩了根據,逐漸成為了民族國家,並在宋朝演變為了大理,開始有了自己的朝代更替。
在東北,出現了渤海—遼—金國的民族政權更替。
在西北,有黨項族建立西夏。
在東南,交趾獨立,並走上了民族國家的發展道路。
除此,西北的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鶻和西遼也強盛一時。
南宋全圖
這時候的東亞局勢,變得不容樂觀。
這些政權基本都是由各民族建立,他們都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獨特的文化。
遼、金二國因為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深,最終還是融入了漢文明之中,但是大越、大理、西夏等偏遠地區假以時日必然會變成民族國家,其中大越就是最為鮮明的例子,如果這些政權都演變為了民族國家,那麼再次開疆擴土的難度將會空前增加。
三,遊牧民族的崛起——大中國疆域奠定
葛劍雄在《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中說:『中國農業區的完成是有漢族完成的,但中國歷史上農業區和牧業區的統一時由牧業民族完成的』。
他從自然地理,人文,制度方面作出了分析,認為隻有遊牧民族才能將農耕區和遊牧區同時統一。
傳統的中原王朝一般統一了農耕地區就算實現了『天下一統』,為什麼北宋對燕雲十六州念念不忘,是因為他們認為天下隻有燕雲尚未統一了。
當然,農耕王朝在統一中原後,也會對大漠、西域用兵,但是目的並非開疆拓土,而是為了軍事上的安全。
因此,漢唐在西域都隻是設置幾個軍事據點,並未真正在行政上管理西域。
如果一個王朝在西域、漠北這些地方不斷用兵,也會被視為『窮兵黷武』,因為耗費的財力物力也是驚人的。
唐朝的行政管轄范圍
但是遊牧王朝卻能夠同時在遊牧地區和農耕地區推行行政管轄。
首先是遼國推行了南北面官制度,在遊牧地區和農耕地區推行兩套不同的制度,因俗而治。
隨後的金國在女真族地區實行猛安謀克制,在中原則推行了漢制,這給後來的蒙古人帶來了啟示。
蒙古崛起後,以武力征服亞歐大陸大部分地區,消滅了盤踞東亞大陸的金、西夏、西遼、大理,吐蕃、南宋等。
元朝建立後,東亞空前大一統,以前的小中國正式轉換為大中國。
小中國隻是農耕帝國,而大中國則是二元帝國。
因此,元朝基本是確定了大中國的雛形。
元朝的行政管轄范圍
不過,明朝的建立又讓中國恢復到了『小中國』時代。
明朝建立後,力圖繼承元朝的版圖,派遣大量的使者到東北、吐蕃、緬甸遊說,要求各地土著歸順明朝,各地長官初期也依元朝留下的威懾力和制度而歸順明朝。
於是乎,緬甸的土司繼續存在,青藏高原的僧俗得以繼續冊封,東北女真也繼續得以朝貢,就連明朝的奴兒幹都司的選址也直接繼承於元朝的征東元帥府。
可見,明初版圖是繼承於元朝,而不是繼承於宋朝。
明朝的行政管轄范圍
不過,周邊的民族很快發現明朝並沒有元朝如此這般武力,於是開始紛紛反叛。
首先是蒙古人,明朝始終未能征服漠北,導致蒙古成為了明朝200年最大的對手。
為了對付蒙古,明朝花費重金修建長城,但是還是擋不住蒙古人。
在永樂年間,雖然五次北伐,但是也未能保住河套平原和西遼河流域。
此後,明朝就隻能退縮在長城之內了。
直到俺答汗時期,雙方才達成和平協議,代價則是明朝開放邊市,並向蒙古提供『歲賞』。
而東北地區在仁宣年間就撤銷了奴兒幹都司,雖然各部名義上還是都督,但實際上早已放棄。
在青藏高原,永樂之後,各部就已經不再擔心明朝的征討,於是搶劫明朝使者的時間屢有發生。
到明朝中期,蒙古人卷土重來,再次征服了青藏高原,黃教也隨之席卷了蒙古地區,蒙藏開始在宗教上結為一體。
此後的100多年,蒙古的幾大部落多次穿越明朝的甘肅進入青海爭霸,一直到1640年和碩特蒙古獲得勝利,建立了和碩特汗國。
緬甸土司,在永樂年間就已經開始不再朝貢,中期之後,緬甸東籲王朝建立,不斷進攻明朝,明朝失去了所有的緬甸土司。
明朝實際上的軍隊駐紮地點分佈:名義冊封的不計算在內
因此,元朝打下的這麼一大塊土地,明朝未能完成繼承下來,到了明朝後期已經算是喪失殆盡了。
在永樂之後的200年,明朝疆域基本在400萬平方公裡之內。
明朝留下的疆域遺產不出內地,少於漢朝,多於唐朝,這是最客觀的評價。
而清朝,也就類似於元朝。
清朝不僅滅了明朝,直接繼承了明末3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還征服了蒙古、西域、青海,也就是基本把東亞蒙古人控制的地區也征服了。
不僅如此,清朝還在各地區推行嚴密的行政管轄,加強了控制。
到了近代,清朝內外交困,失去了150萬平方公裡土地。
這時候,清朝國際上確立了1150萬平方公裡的主權土地,而主權這個東西,是不能輕易改變的。
清朝的行政管轄范圍
民國時期,中國雖然積貧積弱,但是主權繼承於清朝,列強不敢輕易奪取。
隻有二戰末期,蘇聯、美國主導的雅爾塔會議,讓蒙古獨立,這才算讓中國失去了蒙古的主權。
此後的新中國,又繼承了這剩下的960萬平方公裡的主權領土。
而解放軍一刀一槍打的是這塊主權土地上的軍閥勢力,並非其他國家。
因此,我們的主權還是幾繼承於清朝。
因此,教科書才會說『清朝奠定了現在中國版圖的基礎』。
本人收集了1000多張歷史和地理地圖,地圖美觀、簡潔,賞心悅目,適合運用於歷史教學之中《例如制作PPT》,自媒體,和閱讀參考等。
如需要,可以聯系我vx:songwain,電子版一共100元。
購買贈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簡體+繁體》、顧頡剛《中國歷史地圖》、郭沫若《中國史稿地圖》、臺灣版中國歷史地圖集PDF高清版、《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俄國歷史地圖》等20套歷史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