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白寶山案件』轟動了北京,轟動了新疆,轟動了全國甚至在海內外都引起巨大反響。
此案件被公安部列為1997年中國十大案件之首,白寶山此人手段殘忍性格極端,曾持有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手槍等,殺害軍人、警察、群眾等15人,擊傷15人。
並伴有強烈的反社會人格,在監獄中仍狂妄聲稱出獄後還要報復社會,1997年9月5日被捕入獄,1998年4月被處以槍決,結束了他罪孽深重的一生。
相比於西方國家的刑法,目前中國的法律中依舊保有死刑。
死刑的執行方式一般是槍決和註射兩種方法。
相比於如今的法律,在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中對於犯人的處決,很大程度上源於皇上的『金口玉言』,刑罰方式也是多種多樣。
古代變態的刑罰有哪些?
公元前338年,秦國新君贏駟繼位,功高卓著的老臣商鞅作為政治犧牲品被執行車裂之法。
同樣作為政治犧牲品的還有漢朝的禦史大夫晁錯,漢景帝時期異姓諸侯王的實力不斷增強逐漸威脅到中央。
公元前155年,晁錯向景帝提出削藩的主張,最終導致中央與地方的矛盾逐漸尖銳,以吳王劉濞為首的諸侯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要求景帝誅殺晁錯。
皇帝無可奈何隻能同意,可憐晁錯身穿官服欲進宮面見皇上,卻被當場腰斬於街頭。
誅九族在古代也是一種常見的刑罰方式,但不到萬不得已皇上為了自己的名聲著想,也不會這樣大范圍地濫殺無辜。
明朝的方孝孺卻是一個個例被生生誅殺了十族,作為建文帝朱允炆的肱骨大臣,靖難之役後朱棣成功坐上皇位,方孝孺因拒絕給朱棣寫繼位詔書,並公開指責朱棣謀朝篡位。
朱棣當場下令誅殺其十族,據說劊子手忙活了七天七夜才將十族全部誅殺完畢。
相比於這些血腥殘忍的『死刑』執行方式,流放似乎更為人性化,流放在先秦時期既已存在,相當於被判了無期徒刑。
大多將犯人被流放至苦寒之地從事體力勞動直至死亡,能從流放之地回來的少之又少,通常是以家族為單位的整體流放。
因《離騷》而聞名後世的詩人屈原,很少有人知道在正史上他還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在政事上力求舉賢變法想要強楚抗秦。
支持他變法的楚威王離世後,深受舊貴族操控的楚懷王繼位,懷王對屈原的變法采取打壓政策,變法失敗後屈原被朝中眾臣排擠。
公元前304年,屈原首次被流放到漢北長達5年,公元前296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江南,此次長達16年。
公元前278年,楚國茍延殘喘將要被秦國吞並,救國無望的屈原絕望投入泊羅江,以身殉國。
流放犯人並不是讓犯人自己去,這個過程中自然少不了衙役負責押送犯人。
面對千裡迢迢地押送路途,為何古代衙役們會搶破頭都要去?
衙役們路上福利多
歷朝歷代的人口主要集聚在中原地區,土地平曠適合耕種氣候溫暖適合居住,相反犯人的流放地大多都是生存條件惡劣的邊疆地帶。
秦朝的丞相呂不韋就被流放到蜀地,如今的四川是人人向往的天府之國,在蜀道難於上青天的古代可想而知當地的條件有多惡劣。
除了四川之外,嶺南地區《廣東廣西》、東北地區都是流放之地。
蘇東坡就曾被流放到人跡更為稀少的瓊州《今天的海南島》,好在他樂觀豁達,在當地蓋茅屋結鄉民,甚至還發現了當地的特產荔枝,寫下著名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嶺南人』的名句。
清朝一般喜歡將犯人流放到東北地區,東北地區是當時滿族的根據地,經常聽到影視劇中:將犯人流放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
寧古塔就是如今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地區,披甲人就是當時滿清八旗中留守在當地的滿族人。
這些地區距離中原可謂千裡迢迢,衙役們要跟隨犯人一路,保證將他們壓赴到目的地,難道衙役們不嫌苦累?
其實衙役們並不傻,這一路上他們有不少油水可撈。
第一:工作自由,不會被呼來喝去
歷朝歷代中衙役都是官府中的小嘍嘍,權力不大要做的事倒不少,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階級社會中,他們就是最低級的社畜,可替代性很強所以大多衙役在官府中,拼死拼活幹盡臟活累活工資也都是那麼一丁點。
押送流放犯人就不一樣了,押送途中千裡迢迢的路上隻有他們和犯人,衙役們就是老大,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衙役們心態上明顯會不一樣。
尤其在押送女犯的過程中,女人走路慢可能要幾個月才能達到目的地,對於衙役來說並不累。
第二:公費支持
官府流放犯人,衙役們押送過程中吃喝用度都是公費支持,流放犯人的路途也都是偏僻小道並不會走官道。
鄉野村民或是小酒館客棧等遇到大地方來的衙役,酒肉飯菜或許都會免費贈送,公費銀兩便可以收入自己的腰包,相當於賺了一筆外快。
第三:犯人親屬賄賂
能被判流放的官員都是非富即貴的,為了讓他們在路上少受點苦,家裡的親戚會私下給衙役們塞點銀子,多多少少拿一點也比自己的死工資多。
第四:出錯少獲得感高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劫囚車的,但這種行為在正史上是不會發生的,犯人們一旦被判刑都十分服從,衙役們在押送過程中也省心獲得感很高。
途中犯人們都要佩戴腳銬和手銬,也不用擔心犯人逃走,出錯率很低不會受到懲罰。
結語:
由此可見,在階級森嚴的古代社會,身處官僚系統最底層的衙役們,也會有自己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