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的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是著名的旅遊景點。
資料圖片
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四》中有一句「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說的就是劉備、諸葛亮君臣二人在生時感情深厚,死後寺廟也都在附近,彰顯他們君臣二人猶如一體。
今日的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由漢昭烈廟、武侯祠、惠陵、三義廟四部分組成,是一整個建築區群,並屬於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文化遺產保護區。
然而,在杜甫之世,武侯祠與漢昭烈廟並不在同一個建築群中。
漢昭烈廟,顧名思義就是漢昭烈帝劉備的家廟。
南宋祝穆《?
-1255》編撰的《方輿勝覽》卷五十一「武侯廟」條目,提及「在府西北二裡,今為乘煙觀」,並引諸葛亮的遺表,指出此地便是表中「薄田十頃,桑八百株」之處。
《方輿勝覽》又指「孔明初亡,百姓遇節朔,各私祭於道上」,待李雄自稱成都王,建立成漢政權時,才建廟於少城之內。
李雄稱帝於304年,卒於334年,所以「武侯祠堂」該建於這三十年之間。
而《方輿勝覽》提及「桓溫平蜀,夷少城,獨存孔明廟」,即346年之時,漢昭烈廟仍是與孔明廟分開。
那麼到了杜甫執筆之時,武侯祠的狀況又如何?
杜甫有詩名《蜀相》,成於760年冬。
詩曰:「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即當年武侯祠在成都城外,被一片茂密的柏樹遮掩著,並不好找。
後於766年,杜甫寫成古體詩《古柏行》,內提及「先主武侯同閟宮」,意思是蜀先主劉備與武鄉侯兩個祠堂應該就在附近。
然後,杜甫於同年寫成組詩《詠懷古蹟五首》,提到「武侯祠堂常鄰近」。
而今日在武侯祠中,仍存有《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
此碑刻於元和四年《809年》,是當時劍南西川節度使武元衡率部曲拜謁武侯祠時撰文立碑,足見有唐一代對諸葛亮的崇拜。
到了宋元時期,蜀人仍然「屢加修葺」武侯祠,而武侯祠正在「先主廟西」,這可以從明代四川巡撫張時徹《諸葛武侯祠堂碑記》看到,而此碑今日仍然屹立在武侯祠博物館中。
事實上,到了明成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諸葛亮才給搬進劉備的祠廟,伴著蜀主,一同受祭。
據《祭漢先主昭烈皇帝文》,朱元璋十一子蜀獻王朱椿到此拜謁,舉目所見盡是頹垣敗瓦,於是他決定全面修繕。
按張時徹《諸葛武侯祠堂碑記》、明何宇度《益部談資》等記載所說,工程完成後,朱椿廢除原在昭烈廟西側的武侯祠,把諸葛亮像、關羽像、張飛像移到昭烈廟內劉備像東西兩側。
而四川官吏同時把北地王劉諶、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和死守蜀關的傅僉也移入廟內陪祀。
自此,真如杜甫所說「一體君臣祭祀同」,無分彼此。
雖然於禮不合,但卻大快人心,並能彰顯君臣知遇之情。
其後,清康熙年間,恢復了原本廢棄易主的武侯祠。
其中詳情,因篇幅所限,日後再談。
◆ 宋景文《一個以蘇軾為偶像的文藝「中佬」。
正職老師,兼職廚師。》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