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遊中國之滄桑大名府。《網路歷史》

大名,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黃河以北,漳河、衛河、馬頰河流經縣域。

歷史上,一直是冀南的政治、軍事、文化、商貿中心。

大名,歷史悠久。

自西漢初建縣,始稱元城縣。

現在的大名縣,包括歷史上大名、元城兩縣以及魏縣的部分區域。

唐朝建中年間,魏博節度使田悅改魏州為大名府,大名開始被用作府名。

五代後漢時期,大名開始作為縣名。

到北宋慶歷二年,在此興建有北京大名府,成為其歷史上最為高光的時刻。

大名,自三國魏文帝時期至1937年的一千七百年間,先後是郡、州、府、路、道等治所所在地。

但在歷史上,大名府和大名縣並非一直是同城而治,時分時合。

自乾隆二十三年大名縣治從舊治村遷回府城艾家口後,府縣同廓的的局才穩定下來。

大名的崛起,與其區位優勢不無關系。

三國時,曹操修築白溝。

十六國前燕時期,大名府城得以開建,隋朝修永濟渠,漕運的發達,使得大名府城迅速發展,隋唐時期成為『畿輔八府之首』『河北重鎮』。

北宋時期的大名府為北宋陪都,地處南北要沖,是軍事、商業重鎮,等級較高,當時稱為北京。

這時的大名府城為三城環套封閉式的城池。

外城周長48裡206步。

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東北方向。

明朝建文三年,因漳河、衛河水患,大名城池被淹沒。

此後,明朝廷又移址艾家口重建了大名府城,但重建的新城已失去了往日的規模和地位。

明代大名府城規模僅為北宋大名府故城的九分之一,初期為土城,周長9裡13步,外有 的護城河。

此後,多次修茸,至明嘉靖四十四年時,開始以磚石砌築,成為堅固的城圍。

清朝初期,還曾在大名設三省總督,節制直隸、山東、河南三省,這時的大名不僅是大名府駐地,還曾是直隸省的第一個省會。

不過,這些並沒有阻擋大名衰落的步伐。

元朝大運河的改道東移,使得大名開始逐漸失去交通優勢,而且隨著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大名失去了控轄北方的區位優勢,特別是到了光緒三十二年,隨著平漢鐵路的通車和邯鄲火車站的建設,大名的交通優勢不在,其政治、軍事、交通、商業地位逐漸降低,開始為邯鄲所取代。

建國後,大名縣屬河北省邯鄲專區《邯鄲地區》,後改屬邯鄲市。

《本文原創:史說新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