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文不止|若要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網路歷史》

我認為讀書的功用有三,一是有所樂,就是讀完的一樂呵;二是有所得,即學到一些知識技能;三是有所悟,即領悟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離開學校後,難得有集中的時間讀書,也難以按照計劃閱讀,隻能信手翻閱、隨機閱讀。

讀書,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吧!我總這樣安慰自己。

有時間就讀一點,若有所思,就寫點文字,算作是讀書筆記了。

今日閱讀,《古文觀止·周文·子魚論戰》。

《子魚論戰》選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記述了楚、宋泓水之戰宋襄公的愚昧迂腐導致兵敗以及子魚對其進行批判的故事。

楚宋交戰之時,宋襄公為了得到好名聲,表現自己的王者風范,在對敵作戰時滿口仁義道德,默守陳規,最終換來兵敗受傷,引起國人強烈不滿。

讀後有所思,所悟有二:

其一,仁慈用錯對象,隻會害自己

其二,若要以德報怨,那麼何以報德?

01

仁慈、仁義用錯對象,隻會害自己

相比講仁義道德,現代人更喜歡講利益交換。

可宋襄公不是現代人,在那個推崇『仁義道德』,註重『好名聲』的時代,似乎也情有可原。

依我之見,不論什麼時代,並不是推崇仁義道德,做一個講仁義道德的人有什麼錯,錯的是不分對象,不分場合的亂講仁義道德。

楚國軍隊是宋國的敵人,這個敵人要是也講仁義道德,估計也就成不了敵人了?

此時,兩國正在打仗,比拼的是軍事實力,戰略戰力,不是比拼誰的道德更高尚,再說道德高尚的人也不會為了利益發動戰爭。

可宋襄公卻對敵人,在戰爭中講起了仁義道德:

一是『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意思是說,君子不殺傷已經受傷的人,不擒捉頭發花白的人。

二是『不以阻隘也』『不鼓不成列』

意思是說,不能憑借險要的地勢攻擊敵人,對方還沒有排成戰鬥行列《還沒有做好戰鬥準備》,不能下令攻擊對方。

真是可笑可嘆的宋襄公啊!

戰爭,隻有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才能獲勝,不管是受傷的,還是頭發花白的,只要還有戰鬥力,就得消滅他,不然他就要來消滅你了。

縱使我不懂戰事,也知道要打仗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等對方準備好了,才下令出擊,不敗才怪呢?

在戰爭中講仁義道德的宋襄公,真是可愛至極啊!怪不得毛主席看到後也忍不住評價說『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02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跟講理的人講道理,跟蠻橫的人講實力,這樣才能對等溝通。

不然隻會出現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講不清。

這是現代人的常識。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這也被現代人廣泛接受。

我們的歷史文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傳統美德,諸如以德報怨,寬以待人等等。

但是,這些道德準則隻能約束自己,不能要求別人。

《至於原因,我已經在賞讀《宮之奇諫假道》時進行了細致的分析:

《觀古文不止 | 背後捅刀子的,都是熟人》

》。

隻不過社會道德希望我們以德報怨,寬以待人。

然而,類似農夫與蛇、東郭先生與狼,包括宋襄公與楚國軍隊的故事,無不在說明,並非對他人的仁慈也能換來對方的仁慈。

也就是說,以德報怨,並不能化解怨,有時還會換來對方變本加厲的傷害。

那該如何呢?

其實,孔老夫子早就給了我們答案。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

意思是說,有人說:”用善行回報惡行,怎麼樣?

孔子回答說:”那用什麼回報善行?

用公正無私回報惡行,用善行回報善行。

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面對惡行,能夠做到以公平正直去應對;盡管以暴制暴,並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但是受到傷害時,我還是非常理解,甚至敬佩能用以牙還牙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的人。

當然,我不喜歡暴力,如果可能,我還是希望能用溫暖去應對溫暖,善行去回報善行,用愛去回應愛。

2022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