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第一個軍衛一一江陰衛考證。。《網路歷史》

大明王朝第一個軍衛一一江陰衛考證。

《草稿》

明洪武初年曾在江蘇江陰設置『衛』的軍事行政機構始末!

明嘉靖年重修《江陰縣志》記載,國朝官軍曰『江陰衛』,改曰『連陽衛』。

國朝丁酉年取江陰州即置江陰衛甲辰年及更州衛名連洋至洪武二年改州為江陰縣,這段文字證明了,明洪武初年曾在江蘇眚江陰縣設置『衛所』的軍事行政級別機構,

明嘉靖年重修《江陰縣志》記載,太祖始平江陰設衛命將視如重鎮,其後偕亂削平日日以無戰事,撒江陰軍移鎮西安,這寫明確洪武初太祖把江陰視為軍事重鎮在江陰設置軍衛,後江南統一戰爭平息軍隊已無戰事,而北伐元朝在即因此江陰軍隊也參於北伐元朝滅亡後,原駐守江陰的軍隊留在北方西安府駐守了。

明嘉靖年重修《江陰縣志》記載,龍鳳丁酉年六月夏王師即克江陰,而當時定遠侯吳良方《剛》 統制丹陽,朝廷命吳良移兵江陰鎮之。

又記載,丙午年張士誠分兵來寇我,太祖親率兵督戰追至巫之門急擊之,俘獲無數班師入江陰城。

這段文字講清了三個歷史問題,

一,明初江蘇江陰軍衛首任統制將軍就是吳良。

二,明軍和張士誠兵交戰時,明太祖確實來到江陰親自督戰的,並勝利班師後本人入江陰城的,並不如有人說的那樣僅在江陰城北門外君山落腳。

三,宋史上提到的韓世忠駐節巫門就在今江陰市,具體位置是江陰市長山鎮長江邊的巫山。

龍鳳《後宋韓林兒的年號》

1355年二月至1366年十二月使用,前後共12年。

韓林兒死後,其屬下吳王朱元璋改次年《1367年》為吳元年,吳二年《1368年》改元洪武,建立明朝。

龍鳳丁酉年六月夏,即是龍鳳三年《1357年》,龍鳳年號共十二年,韓林兒死後吳王朱元璋次年改年號吳元年,吳二年改元洪武建立明朝而洪武二年撒江陰軍衛,這樣算起來江陰軍衛所自龍鳳三年太祖平江陰設置到洪武二年撤移鎮西安府1357年~1369年共存在12年時間!明朝軍事衛所大都分是明太祖登基之後設置的,而江陰軍衛卻是韓林兒龍鳳三年朱元璋稱吳國公時設置的,是朱明王朝設置的第一個軍事衛,明朝都司衛所列表中:在京江陰衛赫然在目。

明太祖即皇帝位後,劉基奏立軍衛法。

《《明史》卷一二八《劉基傳》》《明史》卷八九《兵志序》說:

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舊制,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

外統之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

而上十二衛為天子親軍者不與焉。

征伐則命將充總兵官,調衛所軍領之。

既旋則將上所佩印,官軍各回衛所,蓋得唐府兵遺意。

這制度的特點是平時把軍力分駐在各地方,戰時才命將出師,將不專軍,軍不私將,軍力全屬於國家。

衛所的組織,《兵志》二《衛所門》記:

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

大率五千六百人為衛,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百十有二人為百戶所。

所設總旗二,小旗十,大小聯比以成軍。

衛有指揮使,所有千戶百戶。

總旗轄五十人,小旗轄十人。

各衛又分統於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司有都指揮使,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

作者:江蘇省江陰市澄江街道潘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