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握使節,壯懷激烈。
一十九年,吞氈飲雪。
堅貞不屈,心系祖國。
仰之彌高,世人當學。
《蘇武牧羊》是一出家喻戶曉的秦腔傳統劇,也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
漢武帝遠征匈奴,取得勝利後,不願再戰,派中郎將蘇武為正使、副中郎將張勝為副使,出使匈奴修好。
漢武帝並親手將『使節』交給蘇武。
『使節』是一根七八尺長的竹竿,頂端垂下一條皮帶,帶上飾有一團團毛絨球,是使者代表皇帝的標志。
蘇武到了匈奴,因使團中有人背著蘇武欲刺殺在匈奴當了大官的漢朝叛徒,事情敗露,匈奴扣留了蘇武,並欲審訊。
蘇武說:『我是皇上的代表,審我等於審皇上,這種恥辱不能忍受!』於是拔劍自刎,幸得所救。
匈奴單於欽佩蘇武的忠貞,殷勤相待,勸他投降,蘇武毫不動心。
單於便把他放在一個貯藏毛氈的地窖裡,不給飲食。
蘇武饑吞氈,渴飲雪,寧死不屈。
單於無奈,便命人把他押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上去放羊,並派李陵勸降,蘇武以『縱然一死也暢快』作答。
北海邊上,終年白雪漫天,荒無人煙,蘇武在那裡一十九載,受盡千辛苦,矢志不移。
『使節』上的絨毛都已脫落,可他仍時刻握在手中,他看到『使節』,猶如看到了故鄉。
漢武帝死後,昭帝即位,又派使者前往匈奴修好。
使者要求匈奴放回蘇武,單於卻說蘇武已死。
使者打聽到蘇武活著的確切消息後對匈奴單於說:『我們皇上在上林苑打獵,射下一隻從北海飛來的大雁,在大雁的腳上系著一封帛書,正是蘇武寫給皇上的信,信上說他在北海放羊,你們怎麼說他死了呢?
』單於這才派人找回蘇武,由新來的使者接回漢朝。
蘇武牧羊的故事反映了蘇武的高風亮節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李小鋒譚建勛《蘇武牧羊》選段
李笑鶴編繪《秦腔亂彈》節選
編輯/劉軍 審核/楊瑤 終審/李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