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用對比的手法來分析歷史,即簡潔又有意思,不信您看。
1、對比大清和日本的地盤
如果把大清國比作是一片耀眼而又富含各種自然資源的『海棠葉』的話,那麼自然災害頻發的日本就是一雙微不足道的『臭襪子』。
從地圖上我們也能看出,看當時大清的地盤是日本的多少倍。
資源多,地盤大,是沾絕對的先天優勢,但不是決定戰爭的必然優勢。
一頭牛很大,一把尖刀很小,但尖刀照樣殺死牛。
真正決定一個帝國命運和興衰的僅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是:技術、制度和文化。
2、武器上的對比
大清國的GDP是當時的全球第一,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正是因為大清有錢,所以,清政府才能比日本買更多更先進的軍艦和火炮。
當李鴻章率領著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四艘近現代化鋼鐵軍艦故意去威懾日本時,那真是把日本人給嚇壞了。
也就是從那天開始,日本才意識到自己在大清面前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在總兵力和武器總量上來說,大清國都是日本的數倍,正因如此,很多人才覺得十分遺憾。
3、技術上的對比
因為大清國比日本有錢,所以大清國能從海外聘請更多的高級工程師和軍事專家來協助清朝發展自己的工業和軍事。
這是清軍使用重機槍打斷一顆大松樹的真實照片,你能說清軍的武器不行嗎?
4、訓練上的對比
當時清朝不惜花大價錢從海外聘請了一批當時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軍事專家,清朝的海陸軍隊就是這些老外嚴格訓練出來的。
看看甲午戰爭時清軍那英勇而又可歌可泣的表現,你能說清朝的海軍訓練不如日本嗎?
但有個野史卻這樣說。
開始的日本指揮官在和清軍作戰之前是十分害怕的,但當日本的指揮官用單筒望遠鏡看到大清國的海軍在他們軍艦上晾衣服時,他才覺得日本的機會來了。
當然,這僅僅隻是野史,但這個野史說明什麼了呢?
5、教育上的對比
在甲午戰爭時,日本的識字率已經達到了45%,全球第二,而當時大清的識字率還不到2%。
從江戶時代開始《明朝》,日本和尚和寺院就以寺子屋的方式,用幾乎給全民提供免費教育的方式將日本人都有了小學文化水平。
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又將原來的2萬多所寺子屋改造成了3萬所正規小學,看看日本才多大,這才是日本能夠強大起來最基本的東西。
日本的和尚和寺院為什麼自己掏錢普及教育?
這你就要去問問日本那些傻和尚了。
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學習的是當時歐洲的教育方式,而大清國卻因為害怕失去皇權而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企圖魚和熊掌兼得,但這可能嗎?
6、國民素質上對比
當大清國的義和團們在國內高舉著『扶清滅洋』的大旗在全國范圍內折騰得紛紛揚揚時,日本的國民卻在勒緊褲腰帶全民捐款購買幫政府購買軍艦。
《商君書》和『獨尊儒術』這些東西都是一把把雙刃劍。
在和平時期,對於古代君王來說,底下的百姓是越聽話越愚蠢越好,但當改朝換代,城頭變換大王旗時,那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蠢貨們也一樣隻知道看熱鬧。
唐宋元明清,來又來,去又去,老百姓的日子非但沒有變好,根據『黃宗羲定律』,他們的負擔反而越來越重了。
既然誰來了都要納糧加稅,他們又憑什麼去為那些平時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八旗子弟去賣命呢?
7、改革上的對比
同樣是洋務運動,大清國比日本早了整整30年,而且大清國的體量和經濟總值還是日本的好多倍,按說大清應該把日本按在地上摩擦啊!
日本在黑船來襲,國門被美國和沙俄強行打開之後,僅僅隻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就一舉打敗了大清國和沙俄這兩個超級大國,日本是怎麼做到的呢?
看看日本明治維新的這四條內容,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那就是全體日本國民平分利益,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而非清朝的八旗制度。
你對我好,我才能對你好。
平時你們吃香的喝辣的,打仗時讓我們去送死,誰是傻子呢?
8、留學上的對比
這是清朝派遣到海外的第一批留學生,其數量和質量是日本的好幾倍,這些人在後來確實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不過這些人中很多人學成之後並不是為清政府所服務的,而是選擇了為全體中國人去服務。
同時,比清朝晚三十年才被迫對外開放的日本也向海外派去了留學生,其中之一就是後來當了日本第一屆內閣首相的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從歐洲學來了內閣制,徹底改變了日本原有的政治架構,但慈禧卻說了,那些東西不符合大清國當時的國情,等30年後再說吧《當時慈禧已經70多歲了》!
9、思想上的對比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落後了中國2600多年,也就是說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一直都比中國落後,並一直都在向中國學習。
但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選擇了在思想和文化上『脫亞入歐』,而大清卻固守祖宗之法不可違也!
大清真正維護的不是孔孟之道,也不是他們嘴裡的祖宗之法,而是皇權和八旗子弟絕對不可動搖的地位,這才是日本和清朝改革所不同的最本質的地方。
10、清朝精英和日本精英之間的對比
這些人都是清朝的精英,他們中大多都有留洋海外的經歷,但也正是他們才改變了中國。
同樣是精英,日本的精英選擇了如何幫著日本天皇將國家強大起來,而清朝的精英們卻都想著怎麼推翻大清國腐朽落後的帝制統治。
日本天皇從神武天皇開始到明治維新,一直延續了近2400年,為什麼日本的精英卻沒想過要推翻日本皇室的腐朽統治呢?
前面已經說了,因為伊藤博文這些精英組建了日本第一屆內閣,僅僅隻這一點還不夠嗎?
11、文化上的對比
見過日本紙幣的人都知道,日本錢幣上印的都是日本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學家,而大清國的錢幣上印的卻是光緒皇帝,而這種對人才從文化上開始重視的起點正源自明治維新。
從伊藤博文到西鄉隆盛,從福澤諭吉到坂本龍馬,看看這些被當時和後來日本所敬仰和重視的人中有多少都是平民出身的?
當重視人才成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而非空洞而自欺欺人的口號之後,這才是真正的百年大計。
12、機械上的對比
因為清朝的經濟總量大,加上人口眾多,所以清朝發展起工業來要比日本更有優勢。
這是當時清朝所擁有的,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和先進的機床。
但再好的機械也是需要人來操作的,而是人都有思想。
當操作機器的工人心裡一直都不平衡時,再好的機器到了他們的手中也生產不出世界上一流的產品出來,這就是人心的巨大作用。
13、皇家之間的對比
一頓飯108道菜,這才能顯示出我大清國地大物博的豪氣和氣概。
是給老佛爺修園子重要,還是買軍艦重要呢?
當然是給我們老佛爺修園子重要了。
沒有老佛爺,還要大清國有什麼用呢?
老佛爺就是大清國,大清國就是老佛爺的,小李子,你說誰更重要呢?
14、夥食上的對比
當老佛爺一頓吃108道菜時,日本的明治天皇卻從自己的體恤中一年拿出30萬兩銀子幫日本的政府和全民一起團購軍艦。
有野史稱,當時明治天皇為了節省,居然一天隻吃兩頓飯,誰知道這事是真的還是假的?
15、發型上的對比
日本皇室號稱萬世一系,2600多年間都是天皇一個家族在當皇帝。
清朝曾經下過一個死命令,那就是留頭不留發,也就是著名的剃發令。
看看日本發型的演變史,再對比一下直到清朝滅亡還有人哭著喊著不願意剪辮子的新聞,是不是差距很大呢?
僅僅是平民如此嗎?
當時在清華任教的一位大學教授也在清朝滅亡之後堅持不肯剪掉他的辮子,那根辮他到底要留到什麼時候呢?
16、行政上的對比
電視劇裡李鴻章這番話就徹底揭示了日本和清朝在行政上最基本的區別。
誰也不是傻子,不是嗎?
17、清朝和日本間差別最大的地方在哪裡?
其實,正如這段臺詞,大清國的慈禧和李鴻章們心裡比誰都清楚改革的核心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都是人中龍鳳。
知道歸知道,但改不改就在於他們了。
他們為什麼就是不肯去改呢?
這個深奧的問題就留給讀者來回答吧!
19、在敵人來犯時大清和日本子民之間的對比
黑船來襲之後,從妓女到天皇,日本人都爭先恐後地捐錢捐物去建設他們的祖國,但清朝呢?
這就是當時清朝的子民面對外敵入侵時的真實照片。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一個人如此,一個帝國也是如此。
20、臣子之間的對比
看看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大臣見到天皇之後還需要這樣的三叩九拜嗎?
在張圖讀者您看到了什麼?
作者是一個臉盲症患者,作者除了看到了幾條搖頭擺尾的哈巴狗之外再也看不到其他的東西了,這難道不正是大清國最真實的寫照嗎?
21、大清國和日本官員之間的對比
聰明讀者會發現,這才是清朝文人費盡千辛萬苦,當官入世的終極目的。
清朝在這樣的一群官員的管理之下,您認為他們能打得過日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