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拿來一隻破碗賣了80塊錢,它的用途讓人大跌眼鏡。《網路歷史》

1971年,北京文物商店,1位老太太,掏出1個破碗,店員當即點給她80元。

老太太大喜,拿錢轉身就走。

店員把碗翻來覆去地看,突然驚呼一聲:快追回來,錢給少了!

原來,在內碗底,赫然寫著6個大字:大明宣德年制!店員一看非同小可,追出門一看,哪裡還有老太太的身影!

這個碗是本是老太太家傳之物,聽說老物件能賣錢,於是來問價,沒想到店員出手就是80塊,老太太樂顛顛地跑了。

後經專家鑒定,這個碗藍中帶白、宛如雪花點綴,被稱為灑藍釉缽,是明宣德年間,景德鎮禦窯燒制而成,也就是說,是明朝第5位皇帝朱瞻基之物。

保守估價5億元,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那麼,這個灑藍釉缽的用途是什麼呢?

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原來這竟是朱瞻基擲骰子用的。

說到明宣帝朱瞻基,『蟋蟀天子』『書畫皇帝』,頭銜一大堆,側面證明這是一個多麼不務正業的皇帝。

可是,他從一出生,就承載了爺爺對他的厚望。

       在爺爺夢裡出生的傳世聖孫

1399年,燕王朱棣做了個怪夢,他夢見父親朱元璋手持1個大圭交給他,並叮囑道:『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大圭乃帝王之物,朱棣大喜過望,急忙伸手去接,卻發現原來是一場夢。

正在此時,忽然有人來報,朱棣之孫朱瞻基呱呱墜地。

朱棣連忙跑去探望,第一眼看見襁褓之中的小瞻基,朱棣驚呆了!

雖是剛出生的嬰兒,可是朱瞻基目光炯炯,英氣勃勃,竟一點不像他爹朱高熾,那個臃腫肥膩的模樣,倒有七八分像爺爺朱棣!聯想到剛才的夢境,朱棣脫口而出:『此乃大明之福!』

在朱棣看來,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於是他當機立斷,揮師南下,發動了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3年後,朱棣登基,年號永樂。

朱棣長子朱高熾身體肥胖,跛足多病,而次子朱高熙身體強壯偉岸,頗有自己年輕時候的風采。

所以朱棣本打算把皇位傳給次子朱高煦,可是,長孫朱瞻基的優秀讓他改變了主意。

他越來越感覺,卓越出眾的朱瞻基,是上天送來的禮物,於是朱棣力排眾議,立朱瞻基之父朱高熾為皇太子,所以有人說,別人都是拼爹才當的皇帝,而朱瞻基恰恰相反,他爹因為他才當的皇上。

1411年,朱瞻基被立為皇太孫,朱棣開始重點培養他。

他指派大學士胡廣親自教朱瞻基,帶他學習經史,儒家書籍文典,帝王學。

朱瞻基聰明好學,一點就通,很快就熟讀背誦,融會貫通。

為他日後親政打下了堅實基礎。

文韜武略 繼承大統

此外,朱瞻基表現出極強的藝術天賦。

他的書法遒勁有力,自成一體,他畫的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妙趣橫生,讓滿朝文武都自愧不如。

隨著朱瞻基一天天長大,他越發身體健壯,生機勃勃,孔武有力,他愛好騎馬,射箭百步穿楊,奇準無比,和他病怏怏的父親形成鮮明對比。

朱棣超級喜歡這個孫子,所以,無論出門打獵還是出遊,總喜歡帶著朱瞻基。

等到了朱瞻基15歲時,為了讓他更快成長,讓他感受一下戰爭氛圍,朱棣帶他去遠征蒙古,看見戰場上官兵們浴血奮戰,朱瞻基內心震撼無比,好像一夜之間就長大了。

在爺爺的精心栽培下,朱瞻基迅速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英俊少年。

他父親明仁宗朱高熾登基後,心心念念遷都南京,又加上南京地震頻發,因此皇太子朱瞻基,被派往南京監國。

天有不測風雲,朱高熾在位不足10個月,就猝然離世,得知噩耗,遠在南京的朱瞻基,快馬加鞭回京,也許是天意,他的叔叔朱高熙企圖中途劫殺,也沒能阻攔住他回京登基的腳步。

1425年,26歲的朱瞻基即位,拉開了大明宣德王朝的帷幕。

不同於父親對南京的執念,從小在北京生活的朱瞻基,還是喜歡北方,因此他依舊定都北京。

明仁宗雖然僅僅在位10月,但他在位期間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招賢納士,廣開言路,盛世景象初現。

朱瞻基繼位後,沿襲了父親仁政的理念,並將其發揚光大。

休養生息 重用賢臣

和父親一樣,朱瞻基重用賢臣,廣泛采納,建言獻策,文有三楊,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於謙、周忱等巡撫,使當時的社會氛圍風清氣正,一片祥和。

朱瞻基禮賢下士,很喜歡微服私訪,動不動就跑到大臣家裡談心。

有一次,他半夜跑到大學士楊士奇家,楊士奇大驚失色,慌忙接駕。

隻看見滿屋子的賞賜,卻不見朱瞻基的身影,隻能俯身跪拜。

忽然聽見朱瞻基說:『士奇,朕在此!』原來正朱瞻基正倚欄賞月,悠哉悠哉。

楊士奇誠惶誠恐地說:『皇上,您深夜駕臨寒舍,臣有失遠迎,請恕罪』朱瞻基哈哈一笑說:『無妨,朕想找你聊天,所以沒打招呼就來了』

這隻是一段趣事,卻也反映了朱瞻基的不拘小節,體現了融洽和睦的君臣關系。

坐皇宮九重, 思田裡三農

從小就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朱瞻基,非常關心百姓疾苦,經常微服出巡,去民間體驗生活。

1430年,朱瞻基路過一片農田,看見正在幹農活的農民,他不聽隨從勸阻,不顧田間泥濘,下馬徑直來到地頭,和老農閑聊起來。

談著談著,他突然來了興致,隨手一把抓起農具,親自下田犁地。

可是沒犁幾下,他就累得氣喘籲籲,他一邊擦汗,一邊對隨從大臣說:

『我隻是犁了3下,就感覺疲累不堪 ,農民長年勞作,實在是太過辛苦。

來人,快快賞賜!』看到面前一大堆賞賜,田間老農感動得涕淚橫流,山呼萬歲。

有一次,京畿一帶蝗蟲成災,朱瞻基非常重視,火速派官員前去捕滅。

臨行前,他特意送了一首《捕蝗詩》,並告誡警示他們,以往有些捕蝗官員,給百姓帶來的危害,甚至比蝗災都嚴重,一定要引以為戒,切不可再讓百姓雪上加霜。

可見,朱瞻基是打心眼裡想做一個明君。

         

厲行節約 拒絕鋪張浪費

朱瞻基是位很有頭腦的皇帝,關於執政理念,他還有不少金句。

一句是『省事不如省官』。

有個巡撫上奏要在杭嘉湖地區,設立一名佈政使官員。

被朱瞻基予以嚴詞拒絕,理由是不設冗官。

還有一句金句是『安民為福』。

有位工部尚書上奏,請求修建山西圓果寺佛塔,以求國泰民安。

朱瞻基厲聲反問:『大興土木,修建佛塔,除了給百姓帶來負擔,還能有何益處?

隻有百姓安居樂業,才是國之福祉!』

給父親明仁宗修建陵墓時,朱瞻基嚴格按照父親遺囑,厲行節約,極盡簡樸,3個月就完工。

在明仁宗的帶頭下,以後歷代明朝皇帝的陵墓都修建得較為樸素。

在朱高熾,朱瞻基父子二人的仁政,開明作風下,

使得當時社會安寧,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繁榮,出現了著名的『仁宣之治』,和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相媲美,被後世史學家廣為贊譽。

愛好眾多 涉獵廣泛

文武全才的朱瞻基,除了在書法繪畫方面的造詣,還有眾多興趣愛好,其中,廣為人知的愛好就是鬥蟋蟀。

他喜歡鬥蟋蟀,到了癡迷的程度,甚至有『蟋蟀皇帝』的名號。

為成全朱瞻基這個愛好,臣子們全天下去搜羅蟋蟀,不惜斥巨資購買,甚至要拿駿馬去換,到了勞民傷財的地步,這也是朱瞻基被人詬病的一點。

另外,朱瞻基還好房中之術,有一次他把太醫院一位太醫叫來,索要這方面之書,太醫直言稟告:我隻會看病,除了醫書,沒有其他。

朱瞻基大怒,下令把太醫關押。

太醫家人托人多方打聽,得知真相後,嚇得噤若寒蟬,不敢聲張。

直到朱瞻基氣消,太醫才被釋放。

除了這些,朱瞻基還喜歡擲骰子,文章開頭講到的灑藍釉缽,就是朱瞻基在位時,命人燒制的,如此珍貴的器具,他隻是用來擲骰子。

為了保證這個灑藍釉缽的效果,禦窯工匠們絞盡腦汁,經過反復實驗,才發明了一種吹釉工藝。

用竹管蘸上藍色釉,用嘴吹到白色瓷坯上,入火進行二次燒制。

工藝繁雜,導致成品率低,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可謂是勞民傷財。

朱瞻基在位僅10年時間,所以此後灑藍釉工藝失傳,世間現存3件,成了無價之寶。

             評功論過 瑕不掩瑜

對這樣的朱瞻基,應該怎麼評價他呢?

有人說,他雖然沒有耽誤朝政,可他玩物喪志,行為不端,給後人做了反面教材,為明朝的衰敗埋下伏筆。

還有人說,雖然朱瞻基有點不務正業,可誰還沒個愛好呢?

普通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帝王。

有點愛好無可厚非。

況且人家主業也幹得不錯,勤於政務,這就好像有的人,表面上看不怎麼用功,卻次次考第一。

前段時間,《大明風華》熱播,朱亞文紮實,有血有肉的演技,把朱瞻基的文韜武略,亦正亦邪,體現得淋漓盡致。

可以說演活了朱瞻基這個角色,一度讓朱瞻基成為熱點人物。

朱瞻基在位僅10年,隻可惜36歲就英年早逝,關於他的死因,沒有記載和定論,至今成謎,一直引發好奇和爭論。

盡管他在歷史上非常有爭議,尤其他對待叔叔的殘忍,對胡皇後的任性無情等,都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他愛民,體恤民情,同父親合力開創了仁宣之治,被史學家稱之為太平天子、守成之君,不可否認,他對明朝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