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吹雪
字數10022,閱讀時間:約26分鐘
編者按:戰國時代趙武靈王留曾有過著名的軍事改革:胡服騎射。
那麼胡服騎射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呢?
趙國又是憑啥成為戰國後期的抗秦主力?
那麼又是誰成為胡服騎射軍改後,趙軍兵鋒下的第一個試驗品呢?
本文就從趙人先祖說起,看看趙國是如何攻滅中山國,以及如何在大爭之世中與秦國一起崛起的。
▲秦趙共同的先祖
《史記》記載秦趙的先祖父系來自於五帝中的少昊,母系則來自於五帝中顓頊。
第一個有名字記載的先祖叫大業,是堯舜時代就以聖賢而著稱的人,古代華夏最早的刑律就是此人奠定的。
他還有一個著名的兒子叫伯益,也是大禹治水的功臣。
並且還寫下了最早的上古史料:《山海經》。
《大禹治水的神話可參閱冷研2021.7.26》伯益的兩個兒子,一個叫大廉、一個叫若木。
若木在夏末的時候投奔了成湯還參加過鳴條之戰《成湯的禦用馬夫》繼而成為了商朝的開國功臣。
大廉的後人中衍則在商朝的第七代帝王大戊時期入朝為官,大戊還將自己的女兒也嫁給了他。
並且將商朝西邊的土地封給了他。
因此中衍非常忠於商朝,他的兒子叫蜚廉,蜚廉的兒子叫惡來,二人都在商末的紂王手下為官。
惡來甚至還帶兵抵抗過周武王。
結果兵敗被殺。
即便如此,蜚廉還是要後人將其葬於霍山下。
以示對商朝的忠誠。
但是蜚廉後來的子孫卻投靠了周天子,其中最出名的則是周穆王時期的造父。
為此《趙世家》居然還引用了一段半神話的史料:造父造馬車,陪周穆王一起見到了西王母。
當然,見到西王母肯定不能信,但也說明當時的造父憑借祖傳的手藝在周天子往西邊巡遊的時候再次成為了周朝的重臣。
因此隨後周朝的徐地發生叛亂的時候,周穆王再次得益於造父所制的馬車迅速平定了叛亂。
於是造父受封於趙地。
此後,造父便以趙為姓氏,出現在了歷史中。
▲秦趙先祖關系圖
到了周孝王時期,蜚廉的另一個後人非子,由於『祖傳手藝』和趙氏的『裙帶關系』被封在了秦地,甚至還被周孝王親賜『嬴』姓,此時開始嬴氏一族才從趙氏中脫離出來。
▲央視紀錄片《帝國的黎明》截圖:《詩經·秦風·無衣》
雖然最早的秦地雖然隻局限於隴右《六盤山西側》地區,但隴右位於渭河的上遊,由此整個渭河平原很早就進入了秦人的視野,而且很快秦襄公就在救駕周平王的行動後被封為了諸侯。
這也使得秦人可以以合法的理由入駐了渭河平原。
再加上隴右是個天然的馬場,因此此地還有個稱號:『隴山草原』。
這也為後世秦人可以擁有強大的騎兵打下了基礎。
《甘肅地區至今還有不少贏氏一族的後人,並且還在用祖傳手藝:『牧馬』來維持生計,所以比起動不動就號稱擁有眾多百年企業的某島國,華夏才是真正擁有眾多數千年企業的國家》
▲央視紀錄片《帝國的黎明》截圖:今甘肅禮縣牧馬貿易
而趙氏則沒有這麼幸運。
因為周宣王時期發生了著名的『千畝之戰』,而趙氏的封地正好靠近千畝,於是趙氏族人再次成為了周天子在此戰中的主力,其中造父的後人奄父則再次為周天子禦馬而立下了戰功,隻不過此戰後,周王室因為與開國功臣薑氏一族結了梁子,此後的周幽王又殘暴不堪,奄父隻得投奔了晉國。
春秋時代的趙氏一族
晉國在整個春秋階段,其鼎盛時期,幾乎同時壓制了秦齊楚三大國。
這裡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晉地非常獨特的地理結構。
從地圖上,大同、忻定、太原、臨汾、運城等盆地都以南北縱線沿汾河『有序』排列,而這些盆地的東西兩側又有太行山與呂梁山為其提供天然的屏障。
因此,當某個盆地誰能擁有一定的地緣優勢,並且將優勢轉向攻勢,那麼這個表裡山河的地區統一也就隻是時間的問題。
所幸最初受封於臨汾盆地的晉國,不僅出身是『姬』姓,也就是周王室旁系。
再加上,周平往東遷的時候,晉國也參與了救駕行動。
因此這樣的政治優勢很快就轉成了地緣優勢。
所以晉國拿下整個山西盆地也並沒有花費太長的時間。
但是這種封閉的地理條件也使得國內的政局也很容易呈現出分裂的局面。
比如說公元前704年,趙氏一族在初來乍到之時就碰上了『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是指晉國國君晉昭侯將自己的叔父成師分封在了曲沃《今山西聞喜》,本來這種讓公室旁系代替自己鎮守一方也算是歷代王侯的常規操作,但問題出在了曲沃這個地方的土地其實遠大於晉國的國都翼城《今山西臨汾市翼城縣》,因此,此後的晉國長期存在著兩國勢力的內鬥,最終獲勝的則是曲沃方。
而根據《晉世家》的記載曲沃方之所以獲勝是因為掌握了晉國的民心,其中就包括了投奔而來的趙氏一族。
此後的趙氏一族出了個能人:趙夙。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曾以趙夙為帥,攻滅了晉國周邊的霍國、耿國、魏國等國。
晉獻公便將耿地分封給了趙夙。
這也成為了趙氏族人在晉國的第一塊封地。
但此時秦晉兩國並沒有發生軍事沖突,真正給兩國帶來敵對關系的是公元前658年,晉國實行了一次『假道伐虢』的軍事行動。
這次軍事行動不僅使得晉國得到了黃河以西的河西之地。
更鎖制住了秦國東出的進兵路線:崤函通道《崤山、函谷關之間的道路》。
這也成為了日後雙方博弈的重點。
而為了防止秦國東進,晉獻公嫁女與秦穆公,由此誕生了一句成語:秦晉之好。
但是雙方還是很快就在公元前655年就發生了『河曲之戰』《在今風陵渡》。
隻不過,此戰中秦國並沒有奪得河西之地。
▲甘肅禮縣秦文化博物館場景
但是十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645年的韓原之戰《今陜西韓城》。
秦國獲勝後河西之地歸屬了秦國。
另外此戰中,秦國還俘虜了晉國的國君晉惠公,為了守住勝利果實,秦穆公放回了晉惠公,但是將女懷贏嫁於了晉國的太子圉。
意思也就是讓太子圉在秦國做人質。
此後不久晉文公上臺,秦穆公為了讓晉國『遠離』河西之地。
雙方開始了第三次聯姻:秦穆公將5個宗族女嫁於了重耳,因此雙方的戰爭轉到了外交領域上。
這次晉國算是搬回了一成。
而獲勝的原因則是來自於趙夙的後人:趙衰。
▲電視劇《春秋祭》劇照:羅嘉良飾演的晉文公
公元前636年,在周王室內鬥的『王子帶之亂』中,周襄王逃到了鄭國。
本來秦穆公是第一個派兵趕往救駕的。
但由於趙衰向晉文公獻計,晉國才搶先一步迎接周襄王返回了王城,另外還處死了叛亂的王子帶。
於是襄王把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賞賜給了晉文公。
這也意味著晉國的勢力開始滲透到了中原地區。
這麼一來,晉國在地緣實力上再次超越了秦國。
但到了公元前628年,晉文公死了之後,秦晉之好已經不復存在。
因此秦國開始了爭霸中原的戰略,而晉國也在晉襄公執政之後,重新將視野放在了河西,因此在晉襄公執政的7年中雙方為了爭奪河西發生了5次戰爭:
公元前627年:崤之戰《今河南洛寧》,晉國勝。
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戰《今陜西合陽》,晉國勝。
公元前624年:汪之戰《今陜西白水》,秦國勝。
公元前623年:王官之戰《今山西聞喜》,秦國勝。
公元前622年:新城之戰《今陜西澄城》,晉國勝。
在這幾場戰爭裡,崤之戰是秦穆公想繞過晉國的河東直接攻入中原,但這樣的兵行險招的戰略註定是失敗的。
但是戰略性兵行險招的失敗,並不能阻擋秦人想要入主中原的決心,因此隨後的王官之戰時,秦人又來了一次戰術性的冒險:自己砸了戰船《看來項羽並不是第一個玩『沉舟』的》。
所幸這次戰術性攻擊還比較成功:因此秦國短暫地攻入了晉國河東地區,但是因為無法提供長期的補給。
所以隻得又退回了河西。
所幸秦國很快又等到了機會。
公元前621年,晉襄公死後,晉國國內推舉長子公子雍繼位。
而此時的公子雍卻身在秦國。
因此秦國便派兵護送其回國。
而晉襄公生前立的太子是幼子夷皋,所以晉國朝堂上掀起了『宮鬥』。
出於改嗣要冒巨大的政治風險,因此趙衰的長子趙盾便決定立太子夷皋為國君。
但是這樣一來,等於是得罪了已經派兵護送公子雍的秦國。
於是趙盾幹脆領兵突襲了秦軍在令狐《今山西臨猗》的營地。
因此,雙方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又打了5次:
公元前619年:武城《今陜西華縣》之戰,秦國勝。
公元前617年:少梁之戰《今陜西華城》,晉國勝。
同年北徽《今陜西澄城》之戰,秦國勝。
公元前615年:羈馬之戰《今山西永濟》,秦國勝。
同年再次爆發河曲之戰。
也就在河曲之戰中,晉軍大勝,並且趙盾與族弟趙穿均立下了戰功,而經過這種長年的拉鋸戰,晉國逐漸奪回了部分河西地。
但為了防范此時已經崛起的楚國。
晉國隻得開始對秦國采取守勢:公元前614年,大夫詹嘉在瑕地《今河南陜縣》駐紮,防守桃林之塞《函谷關》。
而在公元前608年,在雙線作戰的窘境下,趙穿居然還異想天開的假意發兵攻打秦的與國崇《今河南嵩縣》,好讓秦人主動求和。
但秦人反應卻是立刻出兵攻打晉的焦邑《今河南陜縣》。
▲春秋趙氏家族族譜
由以上戰事可知,秦晉兩國爭的就是河西和河東。
而在趙盾當政期間,雖然有戰略失誤,但晉國可以守住了河東,並奪取了河西的部分土地。
趙氏一族肯定出了不少力。
但是趙盾本人則因在晉國權利過大,引起了君臣猜忌而在公元前607年背上了『弒君』的惡名。
此後趙氏在晉國日漸衰落,直到其孫趙武《趙氏孤兒》的時代才慢慢重新步入了晉國朝堂。
此後直到三家分晉為止,秦晉兩國雖也有互相攻伐,但其頻率已經遠不如趙盾時期。
以下是《十二諸侯年表》的統計:
公元前601年:晉國聯合魯國伐秦。
公元前594年:秦伐晉於輔次。
公元前582年:秦伐晉。
公元前580年:秦聯合白狄伐晉。
公元前578年:晉聯合齊、宋、衛、魯、鄭、曹、邾、滕八國伐秦於麻隧。
公元前564年:秦伐晉,楚為秦援。
公元前563年:晉伐秦。
公元前562年:晉伐鄭於櫟。
秦為鄭援。
公元前559年:晉伐秦。
到了春秋末年,趙簡子《鞅》為趙襄子《無恤》留下了一座堅城:晉陽《今太原》。
這使得趙氏一族度過了最危險的時期:公元前453年的晉陽之戰。
到了公元前376年三家分晉完畢《始於公元前403年》。
此時的趙氏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也這是得益於趙氏家族先祖在春秋時代的功勛,趙襄子才能讓趙國以強國的姿態走進戰國時代。
同時這也意味著趙人即將進入大爭之世。
▲金鐵木紀錄片《風雲戰國第一季》劇照
戰國時代前期:三晉的對秦戰爭與『內鬥』視野下的趙國
戰國時代初期,繼承了晉國核心區域的魏國率先開啟了變法,並在吳起等名將的領兵下四處出擊,尤其是針對秦國:
公元前419年:還是『晉臣』的魏氏攻秦,再次攻取少梁。
公元前389年:陰晉之戰,吳起以5萬魏武卒滅50萬秦軍。
建立西河郡,秦軍隻得退守洛水西。
《此戰未見於『秦本紀』,『魏世家』與『吳子列傳』也未記參戰兵力,其戰況僅在『吳子』中記載》
而同為三晉的趙國也在積極的支援魏國作戰:
公元前371年,趙秦高安之戰,趙國勝。
公元前364年,秦魏石門《阿》之戰,趙援魏。
公元前363年,秦魏再次爆發少梁之戰,趙援魏。
公元前361年,趙、韓聯合攻秦。
▲電視劇《大秦帝國第一部》魏武卒劇照
但是盡管三晉對外作戰多有聯合,但是內鬥也不斷: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國為諸侯。
公元前386年,趙敬侯遷都邯鄲。
公元前383年,魏敗趙於兔臺。
公元前380年,趙伐齊桑丘。
公元前379年,趙襲衛不克。
公元前378年,趙伐齊靈丘。
公元前377年,趙伐中山。
公元前376年,趙與韓、魏共滅晉,分其地。
趙伐中山中人城。
公元前372年,趙伐衛取鄉邑七十三。
同年魏敗趙於藺。
公元前370年,趙伐齊甄。
同年魏敗趙於懷。
公元前369年,趙、韓攻魏,圍魏惠王。
公元前368年,趙侵齊至長城。
趙與韓聯合攻周。
公元前367年,趙與韓將周一分為二。
公元前365年,趙攻衛取甄。
公元前362年,魏敗趙於澮。
趙成侯與韓昭侯相會於上黨。
公元前355年,趙攻衛,魏為援,擊破趙軍10萬。
公元前354年,趙都邯鄲被魏軍圍困。
公元前353年,魏拔邯鄲。
齊軍援,敗魏於桂陵。
公元前351年,趙與魏在漳水結盟,魏歸還邯鄲。
公元前339年,秦趙齊聯軍攻魏。
公元前333年,趙築南長城。
從以上時間表來看,公元前386年開始,趙國遷都邯鄲,就意味著趙國正式開始了中原爭霸,但在後來的戰爭中隻能欺負周天子、曾經的主子晉國和衛國這樣的三流小國。
一旦碰上齊國和中山國這種大國,隻能長期拉鋸。
而在與最早的霸主魏國的戰爭中,就算有秦國在西面牽制,但還是連國都都沒保住《邯鄲之難》,然後隻能求齊國幫忙才勉強趕跑了魏人。
以至於最後隻能在趙魏邊境上修築長城。
戰國中期:秦國的東出與趙國的崛起
進入戰國中期秦國在簡公、獻公變法《秦國變法可查閱冷研2020年12月15日》後,國力有所提高,不僅在公元前366年,擊破魏韓聯軍於洛陰,隨後又在石門之戰斬首6萬,少梁之戰還俘虜了魏相公叔座。
之後的秦國更是在商鞅變法後連續在河西地發起攻勢。
並且逐漸滲透到了河東進而完成了東出的第一步:
公元前364年,秦魏石門《阿》之戰,秦軍斬首6萬。
公元前363年,秦魏再次爆發少梁之戰。
公元前354年,取魏元裡,斬首7千。
公元前352年,取魏舊都安邑。
《此戰是『安邑降之』,而安邑地處河東,也就是說此時的秦軍並未有攻占河東的實力》
公元前351年,取魏固陽。
公元前340年,取魏少梁,俘公子卬。
秦軍奪回河西。
公元前339年,秦趙齊聯軍攻魏,秦取魏岸門,俘魏錯。
公元前332年,取魏雕陰。
公元前331年,取魏陰晉,俘龍賈,斬首8萬。
公元前330年,魏國割讓河西與秦。
公元前329年,取魏汾陰、皮氏、焦邑。
公園前328年,魏國割讓上郡的15縣於秦。
但是僅管秦在這個時間段把魏國打的滿地找牙,趙國也沒好到哪裡去,而且在這一階段損失尤為巨大:
公元前332年,齊、魏、中山聯合伐趙的鄗,趙決河水灌之。
《此戰詳見趙滅中山的章節》
公元前328年,秦取趙藺、離石。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卒,秦、楚、燕、齊、魏各出銳師萬人來會葬。
尤其公元前332年的這次鄗之戰,趙國損失尤為巨大。
以至於秦國『落井下石』的攻取了趙國的藺、離石兩地。
甚至在自己國君的葬禮上居然都被秦、楚、燕、齊、魏等國舉行『閱兵』。
但是,越是危難的時刻越是會有人站出來,在趙國這個人就是趙雍,也就是趙武靈王。
▲金鐵木紀錄片《風雲戰國第一季》劇照
雖然趙國的歷史上,出過很多有名的人,比如說趙無恤、趙武。
但是時至今日名聲最響亮的依然還是武靈王趙雍。
本來秦國與趙國的國土是不接壤,但是公元前328年,魏國將上郡割讓給秦國以後,秦、趙在南起壺口至靖邊一線就成為了兩國的邊界。
所以秦立刻攻取了趙的藺、離石兩城,算是有了對趙的『橋頭堡』。
而剛在桂陵、馬陵之戰中打敗魏國的齊國,此階段正『如日中天』,並也在公元前332年開始到公元前317年連續對趙國發動戰爭。
因此在趙雍繼位最初的時間段裡,趙國對南方的中原局勢隻能采取了合縱的策略。
趙國的第一次合縱
魏相公孫衍在公元前318年組織過一波合縱,合縱長為楚懷王,同時又策動義渠從西北面打擊秦國。
但『五國合縱』,實際出兵的隻有趙、魏、韓。
齊未參加合縱,楚、燕動靜也都不大。
因此秦將樗裡疾在修魚之戰中大破趙、魏、韓聯軍。
韓將申差,趙公子渴被俘,聯軍被斬首8萬2千。
齊國見此情形便開始在趙國背後『捅刀子』:奪取了趙地觀澤。
第一次合縱抗秦被秦國幾乎不費吹灰之力被打破了。
也就在修魚之戰後,秦國對趙國不斷發起了攻擊。
到公元前313年為止的數年間,秦攻取趙國中都、西陽、藺地,離石並俘獲趙軍大將趙莊。
面對秦國的攻勢,趙雍徹底放棄了合縱,選擇了與秦國交好。
因此趙雍派趙固前往燕國迎接秦公子稷,並支持他為秦王,而這位秦王便是日後長平之戰中的秦昭襄王。
至此,離趙雍成為國君已經過去了18年。
趙國的命運還是沒有改變。
而事實上除了秦齊這樣的『超級大國』外,趙國真正的心腹大患其實是中山國。
中山國是鮮虞人的後代所建立的國家。
因此自幼便精於騎射,原本生活在隴東地區,春秋時代因為受到晉國『魏絳和戎』的策略,所以遷移到了太行山東麓。
進入戰國時代之後,攻滅了周邊的一些小國之後,投靠了齊國。
然後仗著有齊國『撐腰』。
經常出兵襲擾趙、燕、魏等國。
等到趙雍繼位前,其國土面積已經猶如一把尖刀將趙國的邯鄲、舊都晉陽、中都等幾個核心區域分割了開來。
另外在趙、秦、燕的北部邊境都有三胡《遊牧人》的侵擾。
經常搶了就跑,而在與秦、齊、魏等國家的征戰中,尚有一戰之力的趙國,在面對遊牧人的時候,根本無還手之力。
更確切的說是連打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根本追不上,因此這也刺激了趙雍要做軍事改革的決心。
於是『胡服騎射』便在趙武靈王19年拉開了序幕。
所謂『胡服』就是穿遊牧人的衣服,因為這樣更方便駕馭馬匹,所謂『騎射』,就是在騎馬的同時以弓箭做遠程攻擊。
但是真的要讓農耕屬性的華夏族人實行胡化,這個過程其實並不容易。
『胡服』令下達之後三年依然未能實行推廣,為此趙雍除了命趙氏親族穿胡服外,還強令趙國的一眾官員、武將皆穿胡服。
這才將胡服逐漸推廣到全國。
與此同時,趙雍先是在北部邊境招募胡人軍隊,並在原陽《今呼和浩特東》建立騎兵訓練基地。
隻不過趙雍將戰車改為為騎兵的戰術遭到了許多習慣戰車戰術的部將的反對,但是隨著騎兵戰術不斷的為趙國開疆擴土,終於讓眾多部將心服。
事實上,在民族屬性上,這種華夏族主動『胡化』的舉動,在華夏邊疆地區取得了非常好的民族融合效果。
邊境的林胡王隻能進獻馬匹、樓煩主動歸順便是趙國『胡化』之後最得利的體現。
之後趙雍讓代相趙固主管胡人土地,調動胡人兵馬。
更是牢牢控住了戰馬的來源。
而在騎射戰術操練純熟之後,趙雍也把目光對準了趙國的心腹大患:中山國。
趙滅中山
在戰國初的公元前408年,魏國曾經派遣樂羊耗時三年才滅掉中山國,其用意就是想南北包夾趙國的同時把勢力從中原擴張到河北平原。
但魏國的這個構想要是實現,那麼趙、齊、燕都將成為魏國在河北平原的下一個目標,因此在趙、齊兩國暗中支持下,中山國在公元前380年復國成功。
但是當共同的敵人魏國退回中原後,趙、中山兩國的地緣矛盾也就不可避免的開始顯現了出來。
因此趙國在公元前376年開始連續對中山國的房子《即今石家莊高邑縣》和中人城《今保定唐縣》發起了攻擊。
在國力遠不如趙國的情況下,中山國也開始了在公元前369年修建長城,然後還新建了一座都城:靈壽《今山西靈壽》。
並且還在公元前332年與齊魏組成聯軍一起攻打趙國的鄗。
此戰也是中國戰史上比較早的水攻:引水圍鄗。
至此,中山國成為了趙國的心腹大患。
而且復國後的中山國,吸取了魏國從南面將其滅國的教訓,不僅在西面修築了長城,在南面的滹沱河也加強了防禦。
更甚的是歷史還給中山國提供了擴展國力的機會:
公元前320-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子之之亂,中山和齊共同出兵,幾乎滅亡了燕國,而得了大量燕國土地和戰利品的中山國居然還得到了周天子的賞賜,從此國力大增。
因此趙雍為了滅亡中山國做了全面的準備:
公元前309年修建了野臺,以此觀望中山國的邊境。
公元前307年派間者李疵去刺探中山國的國情及軍事佈防,李疵的回答是:『中山國尚武之風已失,因為現在的國君隻寵幸儒家』。
▲央視紀錄片《中山國》劇照:中山國國力鼎盛時期版圖
得知消息之後,趙雍聯合燕國首先發起了進攻,而進攻的目標正是房子。
公元前306年,趙雍再次發兵攻打中山的寧葭《今石家莊西北》。
占領後派樓緩出使秦國,派仇液出使韓國,派王賁出使楚國,派富丁出使魏國,派趙爵出使齊國。
這些舉動其實也就是為了能在單獨滅亡中山國的時候,各國不加以幹涉,同時也斷絕了中山國的外交,使得其在趙國下一波大規模進攻前變得孤立無援。
因此此時的中山國國相司馬賙做了最後的外交努力:將中山國主的寵妃進獻給趙雍,但此舉非但沒成功,甚至引起了中山國的『宮鬥』。
而這樣的情形更加劇了趙雍要攻滅中山國的決心。
公元前305年,趙雍集結了20萬大軍,兵分南北兩路發動了全面攻打中山國的戰爭。
北線走的是蔚縣盆地《這裡最早是個被趙襄子滅亡的國家:代國》。
蔚縣盆地控制著一條太行山中的要道:飛狐峪。
通過飛狐峪可以迅速抵達中山國北部的都城靈丘。
南線走的則是井陘口《後世韓信的背水之戰處》,從這裡可以向東,可以繞過中山國南部防線的核心區域:滹沱河北岸。
南北兩路軍一路攻城略地,最終在曲陽會師後,中山國的丹丘、鴟上、鄗、石邑、封龍、東垣等地相繼失陷,隻得割地求和。
公元前303年,趙國繼續發兵攻打中山國和草原上的遊牧部落,至公元前300年,趙國的版圖向北已經到達了河套平原。
《此期間趙雍甚至還假冒趙國使臣進入秦國,調查秦國的地形》
▲央視紀錄片《中山國》劇照:趙滅中山路線
到了公元前296年,中山國隻剩下了國都靈丘沒被趙軍攻破。
因此趙滅中山的最後一場戰役就是靈丘的攻防戰。
而這次戰役中,靈丘城中男女老少都做了激烈的抵抗。
《呂氏春秋》中記載了此戰中守城的士兵用同伴的屍體當石頭往下扔,把城中剩餘的戰車拆了用來做武器。
但是這樣的悲壯也沒有挽救中山國的命運。
▲金鐵木紀錄片《風雲戰國第一季》劇照:末代中山王
至此,趙武靈王終於滅掉了心腹大患。
也就在趙滅中山國的時候,西邊的秦國正忙著進攻魏國的河東和楚國的南陽盆地以及西北的遊牧族群:
公元前316年:秦攻取韓的石章。
公元前315年:秦攻取魏的焦邑。
在岸門擊潰韓軍,斬首一萬。
敵將犀首逃跑。
公元前313年:秦攻取楚的丹陽,俘楚將屈匄,斬首八萬。
奪地六百裡,設置漢中郡。
公元前312年:秦楚藍田之戰。
秦國與韓魏合縱,韓魏攻取楚國的鄧。
秦軍反擊奪取楚國的召陵。
《此戰可查閱冷研2021.1.6日文章》
公元前310年:義渠、丹、犁向秦納地。
公元前307年:秦攻取韓的宜陽,斬首六萬。
占領武遂城。
公元前301年:垂沙之戰,秦國合縱韓、魏、齊伐楚。
斬首兩萬。
公元前300年:秦國攻取韓的新城。
公元前299年:秦、齊、魏、韓合縱伐楚。
公元前298年:秦伐楚,奪取八座城,殺死楚將景快。
公元前297年:楚懷王來到秦國,昭襄王將其扣押。
公元前296年:魏、韓、齊合縱攻秦函谷關。
《此戰《魏世家》記載為魏、韓、齊,《秦本紀》則加上了趙、宋兩國,而《趙世家》、《韓世家》均未記載此戰。》
公元前293年:白起在伊闕斬首魏韓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公孫喜,奪取五座城。
公元前292年:白起取魏國的垣邑。
同年攻取楚國的宛邑。
公元前291年:司馬錯攻取魏國的軹邑和鄧邑。
公元前289年:司馬錯攻取魏國的垣縣、河雍。
特別是名將白起在伊闕之戰以後,秦國一路開掛,此時天下強國隻剩下了秦、趙、齊三家,於是新的一波合縱開始了。
趙國參與的第二次合縱
戰國時代最出名的縱橫家就是蘇秦、張儀。
其中趙國參與的第二次合縱就是蘇秦發動的。
而發動合縱的背景因素則是此階段的各諸侯國都已相繼稱王,秦、齊兩國更是在秦相魏冉的連橫策略下稱『東帝』與『西帝』。
其目的則是為了瓜分崛起的趙國。
隻不過蘇秦發動合縱的目的不是伐趙而是滅齊。
因為此人一開始就是燕國的間者。
而且如果秦齊滅趙,那麼齊國的實力就會得到增強,這對於旨在復仇的燕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而蘇秦的高明就是在於先說服了齊緡王退去『東帝』號,然後合縱攻秦,再趁著合縱軍攻秦的時候,慫恿齊國單獨滅宋。
而秦國的高明則在於在合縱聯軍面前,去除『西帝』號,讓聯軍沒了口實,然後退還了三晉的部分領土。
這樣一來勞師遠征的聯軍拿了好處便退了。
▲大秦帝國第三部蘇秦劇照
但是身為合縱長的趙國其實也垂涎宋國已久。
滅掉中山國之後,軍勢與國力都大增,如果再拿下中原的宋國,經濟實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所以趙國對齊國的行為很不滿。
於是兩國開戰之後,戰爭持續了兩年都沒有分出勝負。
而這個時候,秦國已經對魏國的河東郡治也就是舊都安邑完成了合圍。
此時間者蘇秦來到了秦國,邀請秦國為合縱長出兵滅齊,而合縱國的中魏國付出的代價是讓出河東。
因為對魏國來說,西邊已經有了秦國,如果東邊再失去了宋國做緩沖,那麼齊國滅宋之後,自己就會被夾在中間,而兩害取其輕的話,就是一起合縱分得宋國的土地用來做東面的緩沖。
到了公元前284年列國瓜分齊、宋的戰爭開始了。
在聯軍的面前,齊國根本毫無還手之力。
因此戰爭的最終結果是燕國復仇成功,齊國雖然由田單復國,但此後再也無力爭雄於亂世。
而秦國則得到了一塊中原最富裕的飛地:陶邑。
趙國則將整個濟河以西的平原收入囊中。
至此,趙國終於迎來了國力最鼎盛的時期,同時也成為了戰國時代後期,秦國唯一的對手。
但是這也意味著更大規模的戰爭與更慘烈的廝殺等待著這對同根同族的『親兄弟』。
▲河北邯鄲趙王城遺址公園
參考文獻:
《史記·趙世家》
《史記·索隱》
《史記·正義》
《尚書·堯典》
《史記·夏本紀》
《論衡·別通篇》
《史記·秦本紀》
《史記·晉世家》
《左傳·僖公二年》
《左傳·僖公十七年》
《史記·秦本紀》
《括地志》
《史記·魏世家》
《史記·燕召公世家》
《戰國策·中山策》
《戰國策·趙策》
《戰國策·齊策》
《呂氏春秋》
《左傳·定公四年》
《戰國策·魏策》
紀錄片《中山國》
紀錄片《武靈悲歌》
靳生禾《趙武靈王評傳》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史記·趙世家》
《史記·田單列傳》
《史記·穰侯列傳》
沈長雲《趙國史稿》
張大可 徐興海《胡服騎射趙武靈王》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